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占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孟子重民思想产生于战国中期的动乱年代,渊源于周公、孔子的“敬德保民”、“仁者爱人”,具体提出了“制民恒产”的土地方案,轻徭薄赋的富民思想,承认社会分工与商贾自由,其中心就是“得其民,斯得天下”。这对后世明君贤臣、义勇之士影响极大,对今天反腐倡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个重民主义者。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李贽看透了明末官场上上下下的种种腐败,对封建专制统治充满了怨恨,并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批;相反。对广大穷苦人民却表现了莫大的同情和关心,他全面、系统且富有特色的重民思想,主要体现在主张伸张人性、倡言人人平等、相信民心可用、重视商人地位以及悯民、安民、教民、养民等方面,这些思想对今天正在进行的“以人为本”教育有着巨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本主义思想的基础。然而,以往的研究只注重伸民之处,其实,伸民与抑民之和才等于重民,而“宽猛相济,以猛为主”乃德者为政之道。文章指出,春秋时期称雄割据造成的外部压力、役人暴动以及诸侯贵族内部斗争是重民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思想乃为处于民之上的人的利益出发,因而无法培育出权利论,而只能带来权力的加强和统治关系之巩固,这种思想只能是民本思想,它是西周“民惟邦本”思想的继续,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民主色彩,或具有民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张国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5)
重民思想在西周已经萌芽。周公、召公等人曾提出一些有关统治体制、统治方法的观点,这些观点是用公辅政的指导理论,备受后人推崇,成为构筑中国传统统治理论框架的主要材料。在周公等人的统治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关于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魏晔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76-79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儒家学者尊称为"亚圣"。"民贵"是孟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但是从其出发点分析,论其实质,"民贵"是各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实际上可以称之为"被民贵"。"民贵"是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也是孟子被时代所迫而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人格自由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祯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5):612-617
人格的独立性是孟子"人格自由论"的立论前提,这也是孟子以及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与无道的统治者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诚"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实在,又是人道与天道彼此摩荡的本体基础。因此,"诚身"、"明善"既是形而下的工夫也是宗教性的提升,由此而与天相接,焕发出了人性中美、大、圣、神的创造性。《孟子》的"知言养气章"由以言养勇、以气养勇、以志养勇三个阶梯构成,在比较中显发"浩然之气"的主体人格。三者彼此激发,富有内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欧阳祯人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5):612-617
人格的独立性是孟子“人格自由论”的立论前提,这也是孟子以及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与无道的统治者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诚”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实在,又是人道与天道彼此摩荡的本体基础。因此,“诚身”、“明善”既是形而下的工夫也是宗教性的提升,由此而与天相接,焕发出了人性中美、大、圣、神的创造性。《孟子》的“知言养气章”由以言养勇、以气养勇、以志养勇三个阶梯构成,在比较中显发“浩然之气”的主体人格。三者彼此激发,富有内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有许多重民、利民、爱民如子、民为邦本的思想与理论.但就本质而言,它们之中都没有公民的自由与人权,没有公民人格上与政治上的平等。在这些观念中,“民”的作用仅仅是作为波恩赐、怜悯的对象而加以探讨、研究,重民思想与政策是作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统治的补充手段而运用的,完全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本观。不过虽然如此,几千年来许多文人学士与政治家,不间断地对民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思考,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重民思想,他们强调普通民众的地位作用,重视普通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弊病与官民矛盾,为普通群众讲了一些好话,办了一些好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谈到孟子,普遍认为他重义轻利。《孟子》一书开章第一篇,就讲到孟子到魏国,魏国国君梁惠王一见到他,就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会对我们的国家有很大的利益吧?”孟子的回答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开口就谈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因此,给人的感觉,孟子是不重利,只重义的。其实不然,孟子虽重义,但不一定轻利。翻开《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游说各国的许多内容,他与各国君主谈的都离不开利。只不过他讲的利,不是目光短浅的小利,不是损人 相似文献
10.
“以民为重”,“严官而宽民”是陈廷敬“重民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借助于对“易经”卦象的阐释,把“重民思想”上升到哲学层面,对康熙时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列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6-38
“重民思想”是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政治领导思想的核心,“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思想是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具有时代新蕴的“三个代表”思想之一。二者在出发点、理论根据以及最终目的等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但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决不能无视民众的愿望和思想。现在重温先秦“重民思想”,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何丹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98-100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本文基于《孟子》书中有关丧祭的记载,认为孟子对于丧祭主张厚葬、久丧。这主要源于他对性善、仁政和贵民的思想认识,是孟子道德目标和政治理想的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孟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星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4):51-54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王道政治与社会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亲亲敬长”的家庭和谐;“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手足腹心”的君臣和谐;“保民而王”的官民和谐;“仁民爱物”的生态和谐。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以及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所重视,我们应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岑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6)
本文对《孟子》一书中有关经济问题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评介,对以往的有关研究和评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作者认为,孟子以恢复井田制为中心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小生产经济或小农经济思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民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思想主张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幻想性,也有一定的深刻性和进步性,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5.
路沥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48-50
孟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文章从理论基础、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学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孟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6.
杨太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孟子在继承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美感及其共同性和艺术鉴赏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从而把儒家文艺美学发展到较为完善的阶段,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实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中国传统经典思想文化的主导和权威首推孔,孟。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全面、正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孟子的政治思想乃是其整个思想的基础和立足点。其中充满了人道精神、民主因素以及一些有益的理论原则和政治实践经验。这些精神财富曾经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和清官廉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可资借鉴。批判地继承孟子的政治思想,对建设我国社 相似文献
18.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27-131
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文学接受、批评和鉴赏等方面.文学接受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意逆志"上,文学批评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上,文学鉴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言养气"上,文学审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同乐""同美"上.孟子文学批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推动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建立我国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棣棠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能言善辩,以政论著称,名声很高。由于他自命传孔子之道,并继承与发挥了孔子的一些基本思想,被后来的封建统治阶级誉为“亚圣”。他的思想长期影响我国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过去,在对他的思想的研究中,人们对他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乃至经济思想等注意的较多,而对他的自然哲学则注意较少。全面考察孟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是比较丰富的。当我们走进他的思想建筑物的大厦,我们还会发现,那里仍有值得注意的具有真知灼见的自然哲学思想,只要我们稍稍接近它,就会看到它放射出的一束束的闪光,迫使我们去观察、去求索。 相似文献
20.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并赋予了"仁"更多的心性基础,从而提出了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无论在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整个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图从孟子的"四端说"与性善论入手,通过对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以民为本、重德治,"以善养人"、提高君主的自身修养以及注重民众教化几个方面来阐释孟子的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