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民族自治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文化先行 ;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2.
中央在民族自治地方兴办企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有利.民族自治地方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对此是非常欢迎、大力支持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及时处理好中央在民族自治地方所办企业与地方的各种利益分配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有  相似文献   

3.
散居民族乡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地方的贫困差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大,形成了当今我国区域经济的极贫地带。因此,加快散居民族乡的经济发展,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那么,金融如何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围绕这个问题,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最近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了调研。近年来,该州在推进金融创新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该州金融供给仍然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州经济发展。为此,有关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该州的支持力度,促进该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那么,金融如何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围绕这个问题,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最近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了调研。近年来,该州在推进金融创新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该州金融供给仍然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州经济发展。为此,有关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该州的支持力度,促进该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云霞 《民族学刊》2013,4(4):62-70,120-122
一直以来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开展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渐形成了国家、省、市(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后申报时期",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应力争实现民族自治地方文化资源与优势资源结合、民族文化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常态化、产业化、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发展策略和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杰  王允武 《民族学刊》2014,5(2):53-61,122-124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权利并未得到实际保障。究其原因,不同利益主体在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存在利益冲突。分析利益冲突与相关权力博弈表现,理清问题成因和解决思路,在认清相关分权机理的基础上,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权利相关的顶层制度设计,同时,采取托管式有限自治的模式,是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权利实现的当下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是自治权中的重要内容,是民族自治法规立法的灵魂。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其基本性质、价值、原则和主要内容。最后就进一步用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力,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支的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收支结构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是紧密相关的。由于经济发展一直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收益率低,远离改革开放重点区域等,广大民族自治地方长期陷入经济发展水平低——自我积累发展能力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恶性循环。经济决定财政,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具体化和法律化,是指民族自治地方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内,结合自身经济、社会的特点,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自主地选择行使、自主地享有权益和自主地承担责任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权力.从权利存在的形态来讲,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自主权可以划分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财政自治的基本内涵入手,考察了财政自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现形式,同时紧密结合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政治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了财政自治在中国的实践及其类型,同时界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限及范围,论述了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而揭示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未来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有无特点以及有什么样的特点,无论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学术界,人们看法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文章分析了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各种观点,探讨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内地非民族自治地方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与国外文化多元主义政策相比也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德强  史冰清 《民族研究》2012,(2):13-22,108
本文以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云南藏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情况与民族关系作了相关考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现程度与民族关系的和谐呈显著正相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相悖,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寓于国家认同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并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缺乏是造成民族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是该地区跳出"贫困陷阱"的关键。但由于投资主体不同,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会存在显著差异,使得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乏力。对此,作者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建立"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是通过制度保障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具体措施之一;"民族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解决资源开发对区域环境的破坏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流失的问题,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得到精心保护和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核心,是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法定权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否依法行使自治权,是考核民族地区宪政实施真伪的“试金石”。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国家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统一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而民族地区宪政只是国家宪政结构的子系统,这决定了民族地区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  相似文献   

17.
民族区域自治,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有重大突破,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周边国家自治制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治作为介于国家主权和民族诉求之间的一种平衡机制,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之一。本文首先对自治的定义、类型及缘起等作了简单的理论梳理,然后对我国周边国家的自治制度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最后指出,自治制度虽然有利于协调国家主权与民族诉求之间的争议,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不能最终解决发展问题,自治制度并非处理民族问题的唯一安排,亦非最优安排。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地方的小康问题横亘于中国小康之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变通补充规定等自治法规的特殊立法权,为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务必加强、完善自治法规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工作,使其为自治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4,5(1):50-58,108-109
依据相关史料,新中国在西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为实现西藏区域自治,中央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为此,党中央为促进达赖集团、班禅集团实现团结,变通规定,建立自治区筹委会,标志西藏地区实现了和平统一。1956年下半年,中央决定西藏六年内暂不改革;1957年3月初,中央再次决定西藏相关工作"大下马",由自治区筹委会,实际上由旧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理,实行"区域自治"。不过,该"区域自治"设置了"区域管理"、"不能反对中央"以及藏钞等不能进入其他藏区等规定。1959年3月,旧西藏地方政府违背这些规定,宣布"独立",发动叛乱,反对中央。这迫使中央政府解散西藏旧地方政府、平息叛乱、改组筹委会,实行新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