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奇之又奇”的《蜀道难》自从问世以来,论者就其写作时间和地点及其主题多有争议,几成聚讼。笔者于1984年以《<蜀道难>是李白在蜀地时的作品》为题参加了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 鲁迅《故事新编》的讨论,从1956年上海《文艺月报》那次颇具规模的集中讨论算起,已有三十多年了。近十年来,仍不时有涉及讨论的文章发表,可以说,至今还是处在继续讨论中。在众说纷纭的讨论意见中,主要的双方实际上是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的。一方是从“针对现实”、“熔古铸今”的“讽刺性”的政治功利角度去立论,一定程度地漠视艺  相似文献   

3.
铸剑》的主要人物不是眉间尺 ,主题亦非赞扬古代人的抗暴牺牲精神。从《铸剑》中对黑色人外貌、姓名、语言、行为、精神等方面分析 ,鲁迅写黑色人是自况 ,表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铸剑》中,从眉间尺到眉间尺的父亲再到黑衣人,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三个梯次,他们反映的是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借助他们,鲁迅既回答了现实问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一) 鲁迅在1936年2月17日给徐懋庸的信中说:"《铸剑》的出典,现在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原文大约二三百字,我只给铺排,没有改动的."鲁迅以仅二三百字的原材料,经过铺排,写成一篇一万多字的生动小说,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精致的艺术品,而且由于可同原故事相比较,也为我们研究小说的铺排艺术留下了  相似文献   

6.
《铸剑》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的小说<铸剑>是一篇描写眉间尺为父复仇之主题的历史小说;其本事源自晋人小说<搜神记>之干将和莫邪的故事;在此故事的历史演进中,情节和思想题旨皆有变化,至鲁迅才将它创造为一篇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其根源全系尚武爱国复仇为重要特征之越文化的深厚土壤;在日本,眉间尺的故事也受到广泛重视,被改写成多种文学作品;文学的这种古今中外演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亟应得到人们认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铸剑》是鲁迅先生的第三本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取材于《搜神记》、《列异传》及《列士传》。以《搜神记》中的《三王墓》为主,《列异传》所述的故事没有超过《三王墓》故事的范围,《列士传》有关传说的内容只有30字。鲁迅先生说,《铸剑》的出典,现在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原文大约二、三百字,我只给铺  相似文献   

8.
由于鲁迅在思想和实际行动方面都倾向国民革命,导致他在北京的处境愈发恶劣。年轻国民党员许广平的爱情和迅猛发展的国民革命给了鲁迅以新的希望,他内心的复仇情结得以点燃。来自越地的复仇传统,身历的血的教训所凝结的斗争哲学,对自己的仇人顾颉刚和研究系的痛恨,这多重因素促成鲁迅将内在的生命观隐含于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之下,既写出了古人的精魂,又表达了对当下国民革命的真实思考。  相似文献   

9.
鲁迅杰出的历史小说《铸剑》诞生在风云激荡的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它深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热烈歌颂了“火与剑”,赞扬了“拳来拳对,刀来刀当”(《两地书》七十九)的战斗精神,它是当时在党的领导下席卷南中国的武装斗争风暴影响下的产物,鲜明地标志着鲁迅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铸剑》:心理成长的隐喻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剑》是一篇心理成长小说,其艺术魅力在于社会主题与自我表达的完美融合。在文本表面社会复仇的叙事框架下,隐藏着鲁迅饱尝现实黑暗,由最初的善良优柔而日益愤世冷严的心理成长历程。"眉间尺"与"宴之敖者"分别是其"原初自我"与"社会自我"的隐喻化身,两个"自我"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相互冲突与奇特共存,对理解鲁迅作品及其丰富复杂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在弃医从文的时候,却非常喜欢浪漫主义作品,如拜伦的《海盗》等浪漫传奇。那么,青年鲁迅对于浪漫主义作品的热心,给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给他的现实主义作品打上了怎样的烙印?其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浪漫因素与一般的浪漫主义又有什么不同?并怎样构成了鲁迅作品的美学风格?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仅就拜伦的《海盗》对鲁迅创作的影响,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经济研究的方法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善的和经典的体现.恩格斯认为创立这个方法的伟大成就同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创立具有同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白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来在系年、地点存在疑问,尤其经名家高步瀛、朱光潜的错误解释后,影响扩大,有必要加以理清。另外,本文还对诗歌的异文作了比较分析,倾向于"扬州花落子规啼"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铸剑》写于1927年4月3日。这篇小说几乎是人们公认的“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鲁迅自己也说:“我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对照《列异传》和《搜神记》中有关干将莫耶的记载,这篇小说确类一次扩写,它和《补天》《奔月》虽都属《故事新编》中早期创作,但和《补天》《奔月》确有不同,那就是从这篇小说字面上看不到直接影  相似文献   

15.
一“在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对外的发展方面取得很重要的成就……东方诸国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联合不起来,只有在那里等待着被秦一个个地消灭。”吕不韦有大功于秦,在即将取得“并六国”、“一海内”的巨大胜利面前,他并未被冲昏头脑,正在进行着深层次的思考。《吕氏春秋》一书正是他集众多学者的智慧,进行这种思考的见证。吕不韦及其智囊们总结历史的教训,高瞻远瞩,认为最困难的将是如何去保持既得的胜利。他们指出:“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  相似文献   

16.
刘勰的《比兴》篇,在文论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其他著作所无以伦比的。《比兴》篇对比兴概念的阐释,是相对全面而且客观的。一方面,针对前人对比兴概念的解释进行了合理的总结和发挥;一方面,其全面的比兴范畴界定对六朝以后的比兴概念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时代所带来的局限性,刘勰的"比兴"观,仍有不严密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铸剑》中,"红"与"黑"作为两种能被明显感知到的色调,始终贯穿于小说中,它们不仅构成了小说奇诡而瑰丽的美学风格,也包含了鲁迅深邃的复仇思想;而从叙述语调来看,"红"与"黑"又正好构成了小说亦喜亦悲、庄谐杂糅的艺术风格,两者的有机融合给作品的复仇主题蒙上了一层悲哀的基调。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命题"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构成形式。《知音》篇作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刘勰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从形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四种构成形式;从理论内涵上看,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刘勰文学欣赏、批评论的基本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这些理论命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旅夜书怀》是杜诗的名篇 ,选入《古代汉语》作为高校教材 ,但历来对该诗的编年似不准确。本文从写景和抒情两方面否定了永泰元年渝、忠之作的说法 ,定为大历三年正月诗人舟出三峡进入江汉平原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