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文 《船山学刊》2023,(5):88-98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的基本信念是坚信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但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宇宙法则与人心法则是一个矛盾共同体。中国哲学史就是这一矛盾演化的历史:即一方面建构某种“天人合一”的模式,另一方面又不断批判和修正这种已经成型的“天人合一”模式。以“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中国古代哲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先秦至两汉)是以“神学”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二期(魏晋至两宋)是以“理性化”模式解释宇宙法则进而建立起客观唯心主义的天人合一模式;第三期(明清两代)是以人心之理代替宇宙之理,进而导向对历史实践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余乃忠 《学术界》2022,(8):80-87
人类以数字化虚拟为内核开启了元宇宙的定义之旅,但元宇宙并不等于虚拟。元宇宙并不是我们所在的宇宙,不是实体,也不是虚体,仅仅是一个元概念,一种元思维,一种抗拒人类现存文明形态的执念,是一种“被压抑物的回归”和“强迫性起义”的火焰,一种去沉沦、去绝望的幻象。人类的生存之困与第四次科技革命相遇,催生了元宇宙概念的耀目。元宇宙是人类自我解困的元精神,走出至“暗”时刻的元共识。元宇宙是一个假象,但在牵引前行的意义上,它又是一个超越假象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常常强调通过“物化”的心理过程去追求最高的哲学境界。在庄子哲学中,大道虚而无处不在,悟道之人在休悟中出自我丧失而浩然与溟涬同科,从而体验到真正的生命秩序利宇宙精神。庄子还以“濠上观鱼”、“栩然化蝶”等寓言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物化神合的心理特征。魏晋玄学弘扬了庄子这种思想,大谈循顺口然,去同物我,所谓“浑万象以冥观,儿兀体乎自然”。宋明理学更加推演了这种思想,邢雍说:“不我物,故能物物。”(《观物外篇》)以我观物,物我皆遁;以物观物,便可臻大道。而传人中国的佛教经过中国人的改造更把“物化”境界推向了极至,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才能把握法性真如,此心如智慧大海,超乎视听,抗乎思议,超然于感觉之外,从而休用无方、含弘一切。  相似文献   

4.
陶同 《北方论丛》2000,(3):21-26
宇宙学已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建立在相对论、量子论等理论基础上并有科学实证和实验依据的宇宙大爆炸的揭示,宣布了上帝的死亡、旧宇宙观的终结,哲学不应再去研究世界的本原,而应按照宇宙实际的发展过程去认识宇宙。尹良同志不仅“不敢苟同”而且主张“抵制”大爆炸的揭示,坚持本原论,却没合出新的科学理论和实证、实验依据。我们应尊重和学习科学,科学是抑制不得。尹的情感论断使其走向自己所批评的反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理论,在两汉时期有很大的发展,主要的三个学派“浑天说”、“宣夜说”和“盖天说”的基本理论都臻完备,奠定了中国宇宙结构理论的坚实基础。在两汉以后漫长的历史中,“浑天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赤道坐标系为特征的天体观测和计算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理论中,占居主导的和优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传统山水画艺术在其肇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建构和积淀成为以“通天人之际”为最高境界、主体与自然相融合一为表征的艺术范式。画家视自然山水为生命存在的对应物,以主体自身的精神拟态于自然山水,从主体对生命运动的深刻理解去认识和把握自然山水。所以,画家笔下的自然山水,作为对宇宙自然和主体生命的全方位关照的表现形式与媒介,具有深沉的宇宙感与强烈的生命意识,是画家自己内心宇宙的外化,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范式结构成为记录或承载画家内心世界中带有某种观念性的形象与外界自然相吻合、相感应即“天人合一”的境界所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7.
网络治理是信息时代国家治理的新领域,深刻影响着一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方面面。Web3.0时代,网络空间进一步升级发展为虚实相融的“元宇宙”形态,人际交往与经济交易活动愈发活跃。与此同时,元宇宙的日益发展壮大也引发了虚拟世界里的人身权纠纷和财产权纠纷。然而,由于元宇宙内部纠纷存在跨域性、主体匿名性等困境,公权力主体未能及时回应元宇宙内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而元宇宙内的智能合约、区块链仲裁和平台临时保护措施在贡献了纠纷解决新方案的同时,也因种种固有缺陷难以发挥实效。针对元宇宙内存在的治理真空,应在尊重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共识基础上,分阶段逐步构建起元宇宙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独立自治—合作共治—协同善治”的形态嬗变,为元宇宙产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7年,民进党当局加快了“去中国化”的步伐,其动向不得不令人警惕。 一、民进党决议加速“去中国化”元月31日,民进党中常会通过决议,以“中国”为名的公营事业单位应速修法“正名”,包括“中央银行”的英文简写CBC翻成中文是“中国中央银行”;凡以“台湾省”为名的公营事业单位,直接以“台湾”为名,行政部门应尽速研议改善.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统的思想家们力图通过“是者之所是”来把握“在者之在” ,成就了主体哲学和现代科学技术 ;而中国传统的思想家们则从“生生不息”的宇宙大生命中去领会“在者之在” ,成就了以“自然”为最高原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元化的认知结构与主奴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相伴而生的。因而 ,克服西方传统的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就必然会彰显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真谛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赵刚健 《江淮论坛》2004,(4):104-109
宇宙意识贯穿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显在的不同的内容形态:半人半神的远古神话,极具时空穿透力和展示天国图景类的楚辞,从东晋延续至唐宋的“与宇宙同化同在”类的诗文,由“情意化山水”上升到“宇宙化山水”的表现荒寒境界类的唐诗。宇宙意识贯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思想中,而成为潜在的丰富而深厚的美学意蕴:“以天合天”的自然朴素观,松动性和开放性的文学形象观,古典诗词的一种张力方向:“远”。古典文学作品的张力结构:“圆”。  相似文献   

12.
王弼是魏晋玄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只活了24岁,但他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这方面,哲学史家多有论述。王弼很少谈艺术和美,但他有关宇宙本体和人的思维方式的言论对中国美学的建构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美学史上他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美学史论著不提王弼,这是不妥当的。一、以无为本“有无之争”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大致可分为“贵无”、“崇有”二派,“贵无”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其他还有何晏、嵇康、阮籍、张湛等,“崇有”派的代表人物为郭象、向秀等。王弼是坚决主张宇宙本体是“无”的,他…  相似文献   

13.
人天观,哲学上称“天人之辨”,古人则概括为“天人学”,是研究“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互关系的理论。古希腊人提出人是“小宇宙”的学说,说人是“宇宙的缩影”,或者说人是同“大宇宙”(自然界)极其相似的“小宇宙”。古中国则有“天人学”,亦称自然界为“大宇宙”,那“秉天地之正气”而生之人体即为“小宇宙”或“小天地”,并以“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  相似文献   

14.
“有”“无”之辩与魏晋玄学的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中的“无”与“有”这两个范畴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具有不同的意义。按照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理论,只有以王弼为代表贵无派哲学才具备了本体论的思辨能力,而且也常常将本体论与宇宙论混同;而在以裴、郭象为代表的崇有派那里,有无问题仍然是一个宇宙生成论的问题,他们的哲学不具备本体论的特征。玄学的贵无与崇有之争,并非同一层次的哲学辩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哲学在纯粹形上思维能力方面的非自足性。危顾顾  相似文献   

15.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其哲学、艺术具有更为深刻而纯粹的“宇宙2人”系统的特性。对中国哲学、艺术与宇宙的关系,勾划出一个暂可成立的理论模式,既是讨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进一步深化学术研究的必要环节。本文即提出“道一气一艺”模式,来加以讨论。从实体本体论(水土木金火)出发,中国人以“气论”为中介,推演到“抽象一流动”本体论。哲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的事实表明,“气”范畴确是从“形上”界走向“形下”界的转换环节(个别例外,则是“道”与“气”相混),是从无形转换到有形的中介。我们先从“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张隽隽 《天府新论》2019,(4):152-160
“漫威电影宇宙”是当下最为成功的电影系列之一。其原因在于:这些电影的超级英雄身上具有非英雄和反英雄的色彩;与他们相对的超级反派则表现出人性未泯、令人同情的一面。在此基础上,电影大量运用颠覆、拼贴和戏仿的手段以取得幽默效果,又在调侃中不断重申某些古老的价值。同时,利用文本间网状叙事和“彩蛋”,电影在制作者和观看者的共谋中被整合为相互关联的“宇宙”。通过上述调适性创新策略,“漫威电影宇宙”广泛融合了各类文化资源,在吸引粉丝参与的同时将创意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漫威启示的不是一种可以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文本在崇高与俚俗、解构与坚守、封闭与开放、大众与粉丝之间的平衡与转化之道。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欧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界,为了克服生态问题而盛行一种世界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在中国,高清海的类哲学彰显出中国天人一体思想的宇宙论意义。高清海的“类存在”概念来自于马克思哲学和儒学的创造性的结合,其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型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在古代中国儒学中的原型为“天下”,而这两者融为一体就具有“宇宙性的主体”或“宇宙生命的实践者”的含义。“类”意识是一种全面向宇宙开放的人的自我意识,而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够实现宇宙生命整体的利益,能够防止各种灾难,能够实现社会和环境的正义。高清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18.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19.
马戎等学者提出的少数民族“去政治化”主张已经引起我国学界的激烈争论。然而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没有提供充分的中国经验证据来说明“去政治化”可能带来什么后果。本文认为这些学者提倡的“去政治化”主张在中国近代早已出现,并被中国政府付诸实践,但结果并不理想。本文尝试通过对这些政策实践的历史分析来阐明近代中国政府“去政治化”政策遭遇的困境,为当前的讨论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并提出以“辩证的”思维来思考我国民族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年龄大多数是12—14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行为准则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也知道要用道德标准去约束自我行为,规范自我行为,但在自我实践中其“知”与其“行”显得十分的不同步。大至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学生只表现在口头上说得响亮,而行为上常常与这些道理相违背,其“知”只是较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