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是个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论述,首次提出个人能力取代私人资本,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标志。个人能力为基础的经济是社会经济制度经历暴力经济、权力经济、资本经济阶段后的更高级制度。论述了能力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系的基石出与标志,它规定与影响社会生产关系的运行、结构与趋势。指出能力经济分析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近代社会问题的意义 日本自从上一世纪中期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之后,经过短短100多年时间的发展,到本世纪7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个近代化的进程中,随着近代工业经济的成长,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也  相似文献   

3.
在那些近代化是原生的并且最早进入现代社会的国家,例如英国和法国,传统体制对近代功能的适应比后来进入近代化的社会所展开的要缓慢。这些国家尽管经历过革命和复辟的震荡,但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4.
汪和建 《社会》2009,29(5):64-87
市场的社会结构理论对新古典市场理论构成了重大挑战,然而,以“嵌入性”假设为基础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发展。作为反思的市场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虽然旨在建立一种以扩展的“嵌入性”概念为基础的制度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但是,其并未能将此思想运用到对市场建构及其运作的研究中。而作为一种转向的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理论,虽然内含了若干弥补社会结构分析的概念,但是,其概念之间存在的方法论上的内在矛盾,又决定这种弥补或修正是有限度的。为此,本文主张,当代市场社会学进一步修正或转向,应当朝着建立一种基于特殊行动理论,即自我行动的逻辑的市场的社会实践理论迈进。  相似文献   

5.
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辽宁大学外语系王晶明治维新是日本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以明治维新为契机,日本的近代化有了飞速的发展。明治维新的发生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而是有其必然的客观前提的。其中包括人的因素、经济的因素,意识形态上的因素和国际环...  相似文献   

6.
中日比较研究的热点,正逐渐由经济领域转入文化、社会领域。人们开始认识到,除了对经济结构、产业政策、流通等领域进行比较研究之外,还有必要深入研究文化形态、社会结构等问题,并开展这一领域的比较研究。日本依田熹家先生撰写的《日中近代化比较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赵晓靓 《日本研究》2013,(2):124-128
夏目漱石不仅是日本近代著名文学家,其关于明治近代化的批判也在日本思想史竖起了一座丰碑。留学英国期间,他通过对英国社会及文明的内在观察,树立了“自我本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并据此对明治国家的近代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进而揭示出非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上海总商会1920年的一次历史性改组,标志着上海工商界一代新人开始登上社会活动舞台,取代昔日由绅商包揽商会权力的地位,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比前辈绅商更有成效地推动近代化的作用。本文先对改组前后上海总商会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具体剖析和比较,论证这次改组是当时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地位升降、权力转移的信号。继以较多篇幅从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三个侧面对上海新旧两代民族资本家的基本素质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引出三类历史启示:(一)经济近代化是层次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层次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时代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知识和经营手段,以免被时代淘汰;(二)在近代化潮流中,改革是一切经济行为的主题。时代的紧迫感催人奋发,催逼着人们强化改革意识;(三)适当配置人才,优化企业素质,是企业转入经济近代化轨道的当务之急。二、三十年代大批科技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进入企业界,使当时上海一度呈现出一个为近代化浪涛卷起的企业人才济用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将古老的中国强行轰出了中世纪的大门。由此,中国开始了步履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关于近(现)代化的启动问题,美国社会学家M·列维将其分为“内源发展者”和“后来者”两大类型,即“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前者,近代化的启动因素来自社会内部,比如英、美、法等国即……  相似文献   

10.
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经济道德规范和标准,人类理性对于具体的、历史的、特殊的经济制度与制度道德的反省和批判,产生超制度的“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并产生变革经济道德的某种要求,它亦是变革经济道德所依附的经济制度的重要力量。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一般性经济道德观念对于经济制度的批判作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具体的经济道德规范对于相应经济制度的依附与服务作用。同时,经济道德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基本关系,体现在相互的变化与作用中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社会的过渡和转化,共花了109年时间,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三代政府。虽然这三代的政府在近代化事业的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建树,但从根本上说却始终未能完成上述的转化,中国直至解放前仍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在这三代政府中,都有一些肩负着近代化重任的核心人物,本文对其中六位人物在近代化事业上的历史功过得失,力图作一番尽可能公正、客观的评说。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经济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一词的原始词意即是指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农业耕作,无论是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还是俄语中的“文化”(KTPA),词源都是“耕耘”或“栽培”。因此研究俄罗斯文化传统,必须研究其经济文化传统。经济文化传统的概念即是把人类所经历的经济制度,采用的生产方式和传承的经济心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传统予以研究。它有两层含意:(1)长期运行并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2)受该经济制度制约并适应其社会需要的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和经济价值观念。 农奴制是在俄国经济生活中保持370余年绝对统治的经济制度,是俄罗斯经济…  相似文献   

13.
沈松平 《浙江学刊》2001,46(5):138-141
本文选择江浙地域社会为背景,把士绅在近代的演变纳入以上海为中心和首位城市的近代长江下游区域城市等级网络体系中加以考察,从人与环境(城市近代化)互动的角度窥视晚清士绅演变的全貌及其对中国近代化及城市近代化的影响,揭示晚清士绅演变的差异性和必然性,从而说明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功败垂成,为什么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种子只在少数中心城市生根开花,而在广大州县基层社会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4.
“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述评贾蕙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于1995年12月4日至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东亚近代化历程中的杰出人物”中日共同研讨会。与以往研讨东亚近代化问题多从传统文化、政...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力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理论。第一节和第二节分析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概念,指出马克思分别在资本一般、竞争、以及不确定性的角度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的行为和动机。第三节简略地评论了经济制度的多样性与行为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这样的概念在面对制度多样性的问题时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1986,(5)
曹前在《学术月刊》1986年第4期《文化心理传统与社会发展》一文中,对近代中、日学习西方文化作了比较研究。文章说,中,日两国地理相近,人种相同,文化相似,接触近代西方文化也几乎同时。但是,日本较好地完成了社会近代化的进程,而且一跃跻身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资本主义道路虽然没有成为中国的归宿,但是,为资本主义前途而进行的各种斗争,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杠杆。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开端于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勿庸讳言,他们对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这期间,人们自然记起了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张之洞。本文试从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军制改革和政治领域方面,就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与贡献,作初步探索,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三次讨论,从历史时文化的关系角度,以现代化或近代化概念为背景,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个性及主要缺陷。文章强调,只有客观地,恰如其份地确定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属于何种文化层面,才能正确地制定我国的文化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沈阳行政学院孙政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具有深刻影响。特别是在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之前,儒家思想对日本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人类智慧史上划时代的巨著。它不仅使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革命,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其灭亡规律,尤其是论证了人类社会商品经济的由来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论》为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提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正因为要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从而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本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和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以及劳动力商品等等。从而创立了马克思的商品和商品经济理论。第二,提出和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彻底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为商品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