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慎涛 《殷都学刊》2008,29(1):70-73
与传统言志载道的诗歌比,温庭筠词无疑是对政教文化的背离。首先审美意识向日常生活回归,更多关注个人的生活享受权利;其次,文化意识产生变革,对社会人生不再是精英式的俯瞰、审视,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俗社会中。对物质生活的肯定,对人性的张扬,在传统社会是一种背叛,从另一个意义上讲也是对传统文化禁锢人性的一种修补。然而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使温庭筠在政治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是晚唐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其词开一代风气,被誉为"花间鼻祖"。温词以错彩镂金、秾艳绮丽而别具一格。在其现存的近七十首词作中,写到鸟意象的达四十七首之多,涉及的鸟意象种类繁多,如凤凰、鸳鸯、鹧鸪、鸂鶒、黄莺、大雁、燕子、杜鹃等,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鸟类画卷。在此试图深入分析鸟意象在温词中所承载的功能作用,并进而探究产生如此丰富鸟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4.
万薇薇 《兰州学刊》2005,(5):311-314
温庭筠词主要通过自然景物描写抒情,敦煌曲子词则主要通过直接抒情的语言和对人物行为动作及事件的叙述抒情.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两方面:二者创作主体审美对象的范围不同,二者抒发的感情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5.
杨雨 《云梦学刊》2002,23(5):59-61
温庭筠的诗词创作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晚唐由诗入词的线索与途径 ;作为唐代第一个“专力于词”的文人 ,温庭筠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畛域 ,不仅是晚唐艳情诗坛的重要诗人 ,更以他的艳词创作直接开启了晚唐五代香艳的词风 ,并且奠定了词以婉约为正宗、词为艳科的正统地位。温庭筠的功绩就在于将中国文人诗歌的接力棒从诗传递给了词 ,开启了宋朝一代文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6.
过元琛 《理论界》2010,(3):126-127
晚唐诗歌创作与此前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爱情题材成为诗人们大力抒写的内容。李商隐无疑是晚唐爱情诗的突出代表,而与他并称"温、李"的温庭筠则开晚唐艳情词之风气。温、李二人在诗的创作上具有相似性,而温庭筠的词与李商隐的诗在艺术上实则也有相通之处。本文拟从对李商隐的无题爱情诗和温庭筠爱情词的比较来看一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晚唐时代,文人心态内敛,艳情题材增多,诗歌中产生了细美幽约之作,这种细美幽约的风格更适于在词中表达.在温庭筠之前,李贺、杜牧、李商隐的作品中已出现了词化特征,至温庭筠诗中,尤其是其乐府诗中,在造境、题材、语言、词境上也出现了明显词化倾向.温庭筠将作诗之法引入作词中,并首次大力作词,遂大启词端.  相似文献   

8.
“艳骨”,中国词学史上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词学范畴,重视词作情与景的真实,追求一种“即性灵,即寄托”的创作观.温庭筠词既非单纯的艳词,也非为寄托而寄托的身世之词,而是遵循词体绮艳的特质,抒写真景、真情的“艳而有骨”的词作.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词在晚唐五代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庭筠是唐五代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温词在晚唐五代时期既在不同的文化空间广为传播 ,又深受各文化阶层人们的喜爱。《花间集》以选本的形式传播温词 ,功在千秋 ;歌妓的演唱把温词更广泛地推向市井民间 ;广大文人对温词的接受表现出一个共识———“侧艳”的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游历佛寺,广结佛缘,与宗密禅师瓜葛颇深,明显受到了主张“直指知见”的荷泽宗禅思想的影响。文人对宗教思想的诠释是自由的。温庭筠还广泛接受了《庄子》、《涅槃经》和洪州宗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坐禅,重视直心自得的体证,认为人在世俗生活中就可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使他的禅思想向“自然适意”的方向发展。但是,温庭筠执著于“诸行无常”的“生灭法”,始终无法臻于“寂灭为乐”的禅理的终极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与盛、中唐社会相比 ,晚唐社会政治更为黑暗 ,晚唐科场更为腐败 ,士大夫精神也日趋萎弱。因而 ,其诗歌中的苦闷非常之多。作为晚唐时代的重要作家 ,温庭筠诗歌就集中展示了晚唐时代的社会生活 ,尤其是文人们怀才不遇的愤怒与生不逢时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他多采用七律和乐府体味史,以吊古之作为主的七律,“清逸闲婉,殊无尘俗之态”。其乐府体咏史诗,寄寓鉴戒讽刺之意,所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唐温庭筠《弹筝人》诗曰:“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关于此诗的写作缘起,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推测道:“弹筝人当系唐明皇宫伎,诗语系追忆昔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页)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云梦学刊》2013,(6):84-87,94
李商隐的爱情诗和温庭筠的曲子词,共同展现了晚唐诗词秾丽深婉的美学特色,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二人在抒情手法上的创新.李商隐的爱情诗,隐去具体情事,将情感物化;温庭筠的词,隐去作者,为人代言,将情绪审美化.晚唐文学抒情方式的这一创新,推动了晚唐五代词体的定型,成为词体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的《菩萨蛮》写了一位独处深闺的怨妇。前两个七言句描绘出一幅睡美人的图画,后面的六个五言句转化成一幅幅美人梳妆图,表现出她自伤孤寂与期盼夫妻和谐的情态。温庭筠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他自然会有生不逢时的怨忿,他那不得志的心态有如独处闺房的怨妇,因而借词中的女主人公来抒发自己的郁闷。  相似文献   

16.
张会 《学术论坛》2012,35(3):69-72
晚唐之际,社会制度日益腐朽,曾经辉煌一时的繁荣一去不返,萧条的社会环境引发了荒凉凄苦的时代心理。文人的心态也较盛唐发生很大的转变,在作为晚唐的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矛盾的心态,展现出由热情到失落到感伤再到愤怒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7.
绮艳诗的繁荣,既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有词和骈文 创作的影响,同时社会因素也产生了重大作用。温庭筠的绮艳诗创作,推动了这一题材的泛 化,促进了词体的形成。从诗、词过渡的角度说,他的绮艳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  相似文献   

18.
唐五代词是词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文人词光辉的第一页,对后世影响巨大,温庭筠、韦庄、冯延巳在词的形成发展中对词体的确立和拓展,对表现手法的提高等有其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8,(5):147-150
前人评论温庭筠,常以其政治内涵单薄,词藻华丽,艳精巧而评价不高,这是值得商榷的.温庭筠不是政治诗人,从政为官长期沦为下僚,政治内涵稍薄不仅不是其短,正是作为诗人之所长.词藻华丽亦非其病.我们在温庭筠咏史诗中可以强烈体会到其追忆盛唐之辉煌,悲叹其身不逢时的无可奈何心态,同样感受到其强烈的伤时情结与批判现实的刺世精神.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擅用"禽鱼草木"之类自然的景色意象,创构出窈深幽约的词境。温词景色意象的创造特性在于:首先,以容观态度描摩旖旎动人的春天景致,使意象中充满绮丽的色彩美感;其次,善用从傍晚到拂晓的夜景衬托闺怨,增添意象的朦胧美感和凄恻幽约的特质;复次,常常于具象和抽象的巧妙转换之间创造意象,这也使温词某些景色意象富有空灵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