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国祥  李文 《统计研究》2012,29(2):48-57
针对目前我国在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的研究中,只局限于单品种研究,而缺乏对整体市场研究的现状,本文首次利用2003年1月2日至2010年12月31日由作者自己编制的中国金属期货价格指数(CMFPI)和国内金属现货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SMMI)的指数数据,构建信息传递效应模型和G-S模型,对我国金属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属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价格引导关系,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和持续的非对称效应;金属期货市场在经过治理整顿和规范发展的阶段后,其价格引导力度逐渐增强,现已基本具备价格发现能力。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伦敦铜期货市场价格互动关系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体制转换时间序列模型对上海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在2003年底有比较明显的变化.2003年后,伦敦铜期货市场对上海铜期货的单向引导关系开始改变,上海期货价格对伦敦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也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赵华  徐甪 《统计研究》2010,27(5):41-47
 中美股市之间存在非同步交易问题,直接利用收盘价建模会得到偏误的结果,因此本文利用隔夜收益率和开市收益率对非同步交易下的中美股市信息传导模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两国股市开市收益率变化均表现出波动聚集特征,而且均只在开盘时对另一方市场的交易信息作出反应,其中,我国股市开盘时受到的美国股市的影响,大大强于我国股市对其开盘的影响;并且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这种影响愈加明显。但中美两国股市开市交易期间的相互影响均不显著,不存在收益和波动性的信息传导关系。  相似文献   

4.
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基于信息份额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期货市场上可以通过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价格风险,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石油价格进行预测.本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原油期货市场对原油价格的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重要功能。我国期货市场中不同期货品种功能发挥与活跃度参差不齐,品种差异化发展是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重要方向。文章以期货市场中12个品种为样本,实证检验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效果,研究发现:期货品种与对应实体产业关系、活跃度演进和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均存在差异;期货活跃度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效果具有增强作用,不同活跃度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效果发生结构化转变。应对期货品种在指标层面和功能发挥层面实施差异化管理,促进期货市场可持续发展并高质量服务实体产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豆油期货价格发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油是中国第一大消费植物油,大商所的豆油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对作为豆油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文章选择近交割月、第二月、第四月的大豆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采用ECM模型分三个阶段研究了我国豆油期货市场价格上升时期、下降时期和价格调整时期的市场价格发现效率。结果发现我国豆油期货市场在牛市阶段,豆油期货价格发现过度,在熊市阶段,豆油期货价格发现有效率,而在市场调整阶段,豆油期货价格发现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交叉谱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领先与滞后关系,得出了如下结论小麦期货市场对我国的小麦现货价格无论一到三年的中长期还是数月的短期都具有较好的价格预期作用,这对推出新的大宗粮油期货(如大米期货)奠定了基础;而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虽然在时间上不具有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那样一致的领先与滞后特征,但仍能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状况,具有一定的价格发现功能.文章据此进一步讨论了利用粮食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朱荣明 《上海统计》1999,(10):29-31
现代商品经济从本质上讲是风险经济,各种各样的市场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风险.作为投机性很大的期货市场,风险自期货交易所成立之日起无所不在,任何交易所对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在营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对期货市场行情研究,就必须对其进行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惯性门槛自回归模型(M-TAR)和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APT-ECM)对玉米国内外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玉米国内外价格传递在长期和短期均是非对称的,具体地,玉米国内外价格向长期均衡调整时的调整速度是非对称的,而且玉米国内外价格存在滞后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大连市商品住宅市场海量交易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各住宅特征信息的可获得性,从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和区位特征等三个方面,确定了22项影响住宅价格的特征变量及大连市"标准商品住宅"的标准;并据此构建了大连市商品住宅特征价格模型,进而对各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方向、影响数值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5分钟高频数据,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长短期的价格发现机制,并用信息共享模型、共因子模型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分位数回归,探讨不同涨跌幅度的期现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指数期货和现货价格存在相互引导关系,而现阶段现货市场能更快反应全部市场的冲击,且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的作用相对较大;随着涨跌幅度的变化,现货对期货的影响呈U型走势,而期货对现货的影响呈单边上升走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修正的EGARCH模型与VaR方法检验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所产生的影响。采用的数据为沪深300指数,样本数据分为股指期货推出前,股指期货推出后的短期、中期和长期与样本数据全体五个时间段。研究表明,从股指期货推出的短期与中期来看,市场对信息的反应比较混乱。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并且弱化了非对称效应,并没有加大股市的波动性。VaR方法检验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有效降低了股市风险,使A股市场更加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构建有别于以往文献的区域价格β收敛空间计量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1994年以来中国食品价格差异收敛性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4年以来,中国食品价格收敛速度表现出了先减弱后增强的U型动态变化特征,而非此前文献所揭示的逐步增强,这是由改革红利的"螺旋效应"所致,且最近几年中国食品价格收敛性在走弱,应引起特别注意。对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抬头的新型贸易壁垒、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内宾大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模型对中国直辖市的信贷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如果想要通过控制信贷规模调控房地产价格,天津和重庆更容易达成调控目标,北京则很难。在信贷规模对房地产价格产生非线性影响的条件下,信贷规模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存在不同状态,重庆在不同状态间的变化速度最快,其次是天津,最慢的是北京。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价的变动规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塑性和弹性性质。针对房地产价格的塑性性质,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塑性基本模型和幂指数模型。使用广州十区住宅市场从2007年5月到2010年7月一手房和二手房的数据,对两个塑性模型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塑性基本模型和幂指数模型均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和T检验,拟合优度较好,证实房地产价格的确具有塑性性质,且房地产价格塑性模型具有合理性,其中幂指数模型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6.
议价能力是影响出口定价的重要因素。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国水果出口议价能力及其对最终出口定价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国双方掌握的信息程度对最终出口定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进口国相对于出口国掌握着更多的信息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出口国被迫接受一个低于理论价格的价格,最终形成的实际出口价格相对于公正的理论价格低0.92%;年度效应和国别效应分析发现,长期以来实际出口价格低于理论价格,水果出口议价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为提高水果出口议价能力,政府部门应搭建出口信息平台,及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并鼓励提高水果出口商的组织化程度,通过集体议价的方式与进口商展开谈判。  相似文献   

17.
要素价格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ISIC的跨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静  路瑶 《统计研究》2010,27(8):56-65
 基于ISIC两位数分类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对于OECD国家相对实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纺织服装、造纸等低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强,中低技术、中高技术行业的相对实际竞争力较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2000-2008年中国与27个OECD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相对提高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明显带有行业差异性,低技术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这两大类产业竞争力受原材料价格提高影响更为明显,而中低和中高技术产业则几乎不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除了炼焦和精炼石油制品以外的其他几乎所有行业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劳动力相对价格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低技术产业受其影响最为明显。从长期来看,技术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提出替代弹性对劳动力价格与水稻播种面积关系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江、浙两省2004—2013年水稻播种面积表现出的相异生产轨迹对上述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江苏省劳动力与其它要素替代弹性显著高于浙江省,且每工日劳动力价格上升,江苏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而浙江省减少。结论证明农业劳动力价格普遍上升时并不意味着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相反,国家可以因地制宜地推广如农业机械小型化、劳动力替代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相关政策以增加劳动力要素的可替代性,巩固粮食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