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玫  张颖  沙骏刚 《城市》2010,(12):40-42
一、引言“十一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得到了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与布局日趋合理,初步构建了“东提、西快、南拓、北进”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随着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全面开发、多元发展态势的升级,以及开发区多点开发、分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天津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将迎来新的转型。在愈发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下,  相似文献   

2.
刘重 《城市》2007,(4):11-13
一、日本横滨建设国际港口城市的三大特色 (一)突出港口特色,发挥港口优势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港口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阎耀军 《城市》2001,(4):55-58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GDP占全市的15%~16%,占滨海新区的47%,在天津市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香港新城规划建设对天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伯亭 《城市》2009,(7):6-9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为了应对人口迅速增长对香港本岛和九龙市区带来的各种压力,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新市镇,也就是新城。新城在香港规划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香港整体发展中也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开始陆续兴建的第一批国家级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普遍跨入了第15个年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初期政策优势的逐渐终结;随着21世纪的来临,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先驱之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新时期下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应如何确定,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天津开发区定位背景分析 (一)环境变化为开发区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浅析日本的垃圾处理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展 《现代交际》2011,(6):16-17
自古以来,日本的资源就很贫乏,因此,日本人十直具有高度的节约意识,并且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来节约能源。在日本,从政府的政策到国民的生活各方面都反映出了良好的节约意识。与此同时,这样做不但能节约能源,而且,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至今为止,他们已经达到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本论文中,主要从日本人对垃圾的处理方法等各方面来探讨。他们对垃圾的高度详细的分类和有效利用方面,不仅可以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来应用,更典型地体现出了日本人的节约意识。其次,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习惯都以节约各种资源为出发点,很好地践行了“从点滴做起”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效仿。本文就以上良好的节约行为进行分析和论述,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而且,为了节约各种资源,我国必须构建节约型的社会,这就有必要向日本的先进经验学习。同时,本文就为了培养国民的基本节约意识,该如何来具体借鉴日本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安腾中袖、伊东丰雄、以妹岛、世为之后的日本建筑师,包括藤本壮介、石上纯也、平田晃久等日本当代建筑时,陆续推出能够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建筑作品,并在世界建筑舞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解读这些建筑大师的作品,对其设计理念、空间生成手法和细节处理等进行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可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理念与时俱进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壮云 《城市》2007,(11):42-45
日本首都东京是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日本最大的交通枢纽,全国高速铁路干线的汇合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由东京首都圈、东京交通圈、东京都、东京区部四部分组成的东京大都市.  相似文献   

9.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点轴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城市群理论为基础,对京津冀结合部新城建设进行探讨,并对新城功能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10.
《交通与港航》2012,26(6):54
<正>北京紫光百会科技有限公司的刘鹏在2012年第2期《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借鉴日本经验解决停车难题》的文章,介绍了日本停车管理经验:1、日本停车管理现状。停车场管理一般分为路侧占道停车和路外停车场(库)两种。①路侧停车。由于路侧停车占用道路、影响交通流量,管理思想是临时停放、加快周转,不鼓励长期停放。②路外停车。路外停车场分为公共停车场、大厦配套停车场两类。路外停车场的管理模式和路侧相反,鼓励长时间停放,避免车辆频繁进出,减少交通流量。大厦的自有停车场多是自动立体车  相似文献   

11.
晏群 《城市》2009,(3):37-41
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和城镇规划部门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的重点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重城轻乡、城乡分离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致使广大农民未能同步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隐患。在二元结构体制下.城镇规划工作同样是城乡分治.城镇规划的重心始终放在城镇.很少顾及乡村.存在着严重的城镇偏向。目前.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本具备了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如果再继续忽视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叶大华 《城市》2003,(3):21-2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惟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02年8月底,累计入区企业1071家,吸引投资40.2亿美元,三资企业289家,投资29.79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8家,跨国公司80家,世界十大品牌生产企业有6个在开发区:可口可乐、诺基亚、GE、ATδT、IBM、麦当劳。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总额13亿美元,财政收入26.8亿元人民币。2002年6月,笔者作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考察团成员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在新加坡考察了建屋发展局、陆路交通局、生产…  相似文献   

13.
王长坤 《城市》2005,(6):33-35
一、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现状 轨道交通作为"绿色交通"是21世纪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而轨道交通中最有效疏散客流的方式是地铁和轻轨,但是,由于地铁、轻轨投资巨大,建设周期过长,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也成为地铁、轻轨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马玫  王长坤 《城市》2006,(3):7-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天津滨海新区所处的环渤海地区,位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便捷,工业、科技实力雄厚.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天津滨海新区重任在肩.从地方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历史赋予天津滨海新区光荣的使命--从自谋发展到带动区域腾飞.展现在滨海新区面前的,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形势,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缩写为TEDA,简称泰达)要肩负起促进新区大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从新思维、新视角、新时空对未来发展进行再思考与再定位,积极响应滨海新区发展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赵晓燕  薛峰 《城市》2010,(6):45-4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和研究。但目前针对农村道路规划的研究较少,新农村道路规划常常照搬城市道路的规划模式,与农村生产及生活脱节。笔者认为,提高农村的道路规划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建设进展参差不齐;新城功能培育受到普遍重视,但尚无功能真正健全的新城出现;各大新城都在力求实现其城市基本定位,但发展态势表现不一。新城建设中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未能充分体现“紧凑型城市”规划理念、聚焦重点建设不足、产城融合程度尚不理想等。上海应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回应新城建设中的迫切诉求,进一步提升认识、聚焦重点、有序推进,推动郊区新城真正成为面向长三角地区、强化和拓展上海城市功能的市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婕 《城市》2007,(3):30-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理论问题需要深化认识,有些政策问题需要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19.
《Habitat International》1988,12(4):63-70
The need for construction resource planning to avoid non-completion of, or delays to, projects and potential damage to an economy by trying to undertake programmes for which resources are not available is stressed. Then the availability, and method of application, of data for national use is considered followed by the problems of transferability of data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 Examples are given of the range of data for a specific country, of the broad labour inputs to construction for a number of countri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f key material requirements for twenty categories of housing over eight countri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t is now possible to undertake resource planning for any major project or development plan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ough refinement of the available data and an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data is desirable.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a focal point for the collection of data and a clearing house for its use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20.
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志勇  吕萌丽 《城市》2009,(4):41-45
一、引言 新城运动源自19世纪末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解决大城市过度拥挤和无序蔓延.发达国家在大都市区内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密度的新城市的运动。从新城运动的起源可以看出.建设新城最初和最主要的目标是疏散城市中心区人口.减轻中心区人口和住房压力.为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合适的就业和住房.降低大都市区的通勤压力.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