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邵《人物志》是在汉末人物品评新潮中发展起来关于知人、用人的一部理论研究著作,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资质、仪容、才能、性格,同时还反映出人的品评是由道德判断深化为既重道德判断又重才性容止鉴赏的探寻.其内容囊括哲学、道德、思想、政治兼容儒、道、法、名理诸家.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人才学著述,该书在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人才品评价值走向的同时,近世又引起美国、日本等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从《人物志》看魏晋玄学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魏时期思想家刘劭的人材学专著《人物志》,虽然是以才性理论和人物鉴识为主要内容,但体现了大量政治哲学方面的内容,为我们再现汉末魏初人物批评向玄学变迁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3.
《啖影集》乃清代贵州的一部志怪小说,作者范兴荣,字仲华,普安厅人,嘉庆戊辰恩科举人,历官湖北黄岗江夏等知县,后升武昌府同知。罢归后构书楼,藏书数百种,文章自娱,吸引后进。该小说集即为其著作之一,初镌于道光丁未年,署名宛温三一溪鱼人著,江右赏音子琴仙评。现省图书馆文献部藏本为贵州盘县平街鸿文五彩石印局印行。全书分四卷,共收故事七十余则。《贵州通志·人物志》评价作者的文学成就时,说他“著有《环溪草堂文集》、《望余文课》行世,《啖影集》尤脍炙人口”。显然,这是一部为人称道,颇有价值的书。笔者拜读之余,亦有同感,遂欣然命笔,作如下评介:  相似文献   

4.
《京氏易考》一书的作者为张吾攵,朱彝尊在其《经义考》中引《人物志》认为作者张吾攵是合肥人 ,字伯起。《雅乐发微》一书的作者也叫张吾攵 ,《四库提要》的作者认为他是饶州德兴人。为了比较明代的这两个张吾攵 ,《提要》援引了《经义考》并予以肯定。根据《饶州府志》、《德兴县志》、《合肥县志》的记载 ,可知《京氏易考》与《雅乐发微》均为饶州德兴张吾攵所作。朱氏误认同姓名另人 ,而《提要》不察 ,肯定朱氏误说 ,亦为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5.
试析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了经济问题的人,关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史记》是富有开创性的。钱钟书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纪’、‘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人物语言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世言》是明末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其人物语言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主要表现为作者能通过对小说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情态、勾画人物心理、展现人物性格,并运用方言俗语及多种修辞手法造成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由著名学者谢启光等人编著,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人物志》一书,是一套帮助我们了解、查阅我国历代少数民族宗教人物历史资料的参考书。但该书在编选藏族宗教人物时,由于事出多手,统稿人和出版编审人员在审阅过程中,难免有顾此失彼和注意不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封建社会的人才理论,在魏晋时期实现了新发展.据《隋书·经籍志》载,这个时期纵论人才的著作很多,有魏文帝的《士操》,有刘劭的《人物志》,有姚信的《士纬新书》,有鲁胜的《形名论》,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还有《九州人士论》、《通古人论》等等.这些连篇累牍的著作,把儒家为主要代表所创立的人才理论,包括识人标准和用人制度等等,条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了.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著作就是刘劭的《人物志》.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军区军事志办公室在承担编修《广东省志·军事志》的过程中 ,收集、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广东军事人物的资料 ,并对此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经选择、提炼 ,编成《广东军事人物志》 ,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准确翔实的材料为基础 ,比较全面、客观地再现了古往今来活跃在广东的重要军事人物。阅读该书 ,深感有如下特点 :一是实事求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人物的重要事迹和特点 ,按其本来面貌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历史定位 ,是该书的主要特点。本书记录的人物自秦代以来横跨两千多年的…  相似文献   

10.
《鸱鸮》是《诗经.豳风》中的一首诗,其作者历史上都说是周公。近世学者对此表示怀疑,然无确凿证据。近来清华简《金縢》的发现,证明《鸱鸮》实非周公所作,而是他东征归来,以此诗遗献成王,略近赋诗言志。用意在于消除君臣间的误解,表明自己公忠为国的心迹,体现出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