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加坡的“处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在过去30年里赢得了这样的名声:就连最细小的人为过失也要给予经济惩罚,从而给许多旅游者留下了这种印象:“新加坡—处罚之城”。这里最流行的纪念品之一是一种前面印有标语,后面印有各种违规行为和惩罚措施的T恤衫,所印刷的内容包括:进口和出口口香糖,罚款1000新元(约合 相似文献
2.
郝宏桂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3):96-101
新加坡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同时,他们开展了以儒家文化价值为核心、面向世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文化建设工作,并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对亚洲国家的社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Z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面积展开并形成一种运动,是在1968年.毛泽东同志点明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目的,是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贫下中农是否教育了知识青年,以及教育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如何,我们不在这里进行探讨.本文旨在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对农村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文化上,是知识青年改造了农村.这种改造是知识青年对农村的非主观改造,是无意识的对农村的改造.这种改造的实质,是代表进步文化的都市文化,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文化的改造.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乡村,大数量地集中地且长期地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生活在农村,这在我国历史上不曾有过.人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知识青年以其自身的知识、存在和行为方式表现着都市文化,影响和改造着农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十几年间,社会的传播媒介还仅局限于有线广播和报刊书籍.农村人对都市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仅限于个别人偶尔走马观花后的描绘和传媒的间接介绍.这些,远不及都市里来的文化群体更能直接表现都市文化.在农村,接受都市文化较早的是生长在乡村的青年人,尤其是乡村中的文化青年.一方面是青年人少保守,愿意并易于接受来自于“城市”的东西;另一方面,青年人与青年人的较多的接触机遇,也造成了他们首先接纳进步文化的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石曾为了发扬学术、普及文化、改进社会,实现其理想的大同世界,1906年发起组织了“世界社”,他积极倡导世界文化运动,围绕出版、研究、教育和社会等四项事业奋斗了40多年,在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新加坡各界在面对新加坡英语时所产生的争论为例对英语标准问题进行讨论。首先介绍新加坡政府自2000年开展的“讲正确英语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这项运动发起的成因,然后从发音、词汇和语法3个方面分析新加坡英语的特点,阐述各方对新加坡英语的态度,最后讨论英语的标准问题和可理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2日是中国无车日,活动主题为人性化街道。在中国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交通,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其实不仅中国有无车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要开展无车日活动。去年我到新加坡旅游,小姨开车带我去观赏新加坡的市容。新加坡风景秀丽,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这里城市规划井井有条,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生辉,置身其中感到心情非常舒畅。 相似文献
7.
8.
9.
10.
1994年8月,新加坡通过了一部新的法律:《赡养父母法》,将赡养父母这个人伦道义上的责任,上升为每个公民必须遵守、执行的法律。尊敬老人、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把父行父道、子行子道("父父子子")列为"仁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把"老者安之"当作自己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性的茶艺活动。中国的茶艺从唐代开始便逐渐传入东南亚各地,而且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新加坡虽然是种族多元化的国家,但是在各自不同的传统习俗下,各民族很多都能彼此接纳对方的风土人情,所以在茶艺文化方面,也能够以生活化的推广方式,慢慢走进异族同胞的日常生活里,茶艺俱乐部也将积极地把喝茶的风气与情趣带入每一个家庭。提到新加坡的茶艺,总少不了在新加坡市民生活中所熟悉的“肉骨茶”,因为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夏天,我被单位派往新加坡学习半年。学习的地点在市郊,离市区有一小时的车程。为方便出行,新加坡同事建议我考个驾照开车上班。我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驾校学习。新加坡同事却认真地说:你也可以选择不去驾校,自 相似文献
14.
15.
女医生怒斥:诱人广告背后是陷阱2002年11月17日,李玉(化名)和13岁的儿子带着美好的憧憬,终于来到了新加坡。出国前,李女士是郑州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工作了16年,拥有本科学历。一天,一家中介公司在报刊上打出“新加坡招聘医生”的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取得联系后对方在电话中承诺,一旦被聘用,月薪不低于5000新币(1新币约相当于4.7元人民币),并说孩子还可以去狮城留学。本来她想自己先过来,呆上一两年,觉得环境好,再把孩子带过来。但中介说,新加坡中小学1月份开学,应该马上办理母子陪读手续,赶在学校开学前参加录取考试,稍后再同新加… 相似文献
16.
黄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3):186-190
近30年来新加坡全国出现的大规模语言转移缘于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全国性语言运动:华语运动和英语运动.该运动由政府发起并全力推动,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远在语言学史上可谓罕见.政府通过普遍宣传、大众教育、行政措施等方式,达到了“突出英语、扶持华语、消灭方言”的预定目标,华人使用十多种汉语方言的传统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遍转向使用华语和英语,放弃方言.新加坡华人的语言转移与其他移民国家的语言简化趋势明显不同.近三代新加坡华人至今也没有大范围转向完全的英语单语制,而是保持英语和华语双语并存的局面,英华双语兼用的趋势还会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宁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为合理协调民族关系 ,为发展现代科技、提高新加坡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坚持多元文化为目标的教育政策 ,其经验是务实的 ,对于理解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问题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王雪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82-86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是格律诗向自由体的转化 ,而闻一多提倡的“格律诗运动”是从自由体向格律诗的转化 ,二者是逆向而行之 ,但他们的诗歌主张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的 ,留给后人很大的影响。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把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就是诗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张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93-98
抗日战争时期,"文协"桂林分会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文化运动;重视文化自身建设和培养青年工作;努力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为推动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究其原因有三在桂的文化人士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中共党员的骨干作用以及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