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重要而复杂。建国初期,中国民族学者和民族工作者紧密结合国家的工作重点,进行民族调查和研究,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作出了贡献。建国初期的中国民族学研究具有多学科相结合、重视实地调查、紧密结合民族识别、为新型民族关系的建设直接服务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世界现代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民族学工作者,亲自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直接观察和调查访问,并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简称为民族调查,亦即应用于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也是民族学调查的指导原则。我们在学习具体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之前,一定要先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史的基本知识,这乃是掌握好调查方法的先决条件。再者,民族调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族学 (或称文化人类学 )是舶来品 ,如果从 192 6年蔡元培的《说民族学》算起 ,迄今已有 70余年的历史。这 70多年 ,我认为可以划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80年代以前。在这一阶段 ,老一辈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在介绍西方民族学、人类学时 ,也在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社会与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如在田野调查中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一些族群社会与文化 ,充分注意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阶段是 80年代以后。在这一阶段 ,我们的研究基本上循着西方民族学的范式来探索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 ,或者说 ,我们是在用本土材料不断验证西…  相似文献   

4.
何谓民族学     
何谓民族学民族学,是一门以民族为对象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民族共同体发生、发展、分化和融合的规律;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成分、起源、分布和关系,以及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等。主要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并广泛利用文献资料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的...  相似文献   

5.
加强民族学理研究完善《学科分类与代码》陈国强我国有56个民族,但民族学的理论研究却很不够。当前,我们需要加强民族学的理论研究。按过去划分,民族学与民族志其内容是不同的,前者属于共同的问题,带有归纳的理论问题;后者则是对每个民族的具体调查和著述,属于个...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是民族学研究的基础,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方法,是民族学家获取资料最基本的途径。本文以著名社会学、民族学家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为例,来阐述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开展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是中国早期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凌纯声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在民族学中国化的前进道路上,他迈开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松花江下游的民族调查,其成果《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为中国民族学树立了一块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丰碑,堪称中国民族学田野工作的起点,为中国民族学调查研究树立了模范的样板.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阿 Q 正传》当中阿 Q 的典型,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有些同志所说,阿 Q 是一个农民,但阿 Q 精神却是一种消极可耻的现象,这是理解阿 Q 的困难和矛盾.在这个困难和矛盾的问题面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的人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说,阿 Q是阶级的典型;有的人说是民族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 ,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大后方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从而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发展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发展中国特色民族学的几点浅见杨荆楚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期,西方民族学传入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对瑶族、苗族、高山族、赫哲族等民族进行实地调查。至解放前夕,以林惠祥、陶运逵、凌纯声、吴泽霖、吴文藻、杨、杨成志、林耀...  相似文献   

12.
民族学的应用与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民族学的应用性 ,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此 ,民族学研究必须更紧密地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历史形成的若干特点 ,由此形成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上的特点和着重点。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以及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上述方法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音乐,狭义上指根植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由于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而无法被其他类型的音乐所替代。民族音乐学又称作音乐人类学,是对具体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民族音乐学始于19世纪,是随民歌的收集而发展起来的,常运用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式来做研究。  相似文献   

14.
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民族学研究"主要指我国大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即文化人类学研究,它是广义的"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部分。以地理范围论,是指对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重庆,以及湘西、鄂西等地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关这类学科的研究。反思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以前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60年代,是西南民族学研究的第二阶段,即对西南民族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的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西南民族学研究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今后还有许多亟待加强的工作:注重我国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编好西南各民族完整的民族志;继续整合力量,深入开展西南民族的综合与专题基础研究;将各民族特色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鼓励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加强民族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至2007年发表的民族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中,抽取120篇,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内容分析,其结果表明:民族社会学经验研究主题以民族文化和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居多;论文作者的学科背景大多是民族学或人类学,但近年来有社会学背景者开始增多;在研究方法中,以实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统计调查法比重过小。针对存在的问题,应注意经验研究的理论取向,加强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重视追踪调查和定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 本世纪50—60年代,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与历史调查,为我们积累了一大批前所末闻的学术资料。一定意义上,那次大调查成为后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获得长足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它不仅成为现阶段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奠基石,甚至在中国的整个社会科学里,也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每每听到一些老师谈到当年的调查如何有收获、如何艰辛万分时,总是感到非常神往。现在,我们从当年的调查里,可以学习到许多宝贵的民族学与人类学的知识,包括前辈献身学术的那种精神。许多珍贵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使今天的民族学/人类学者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7.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土家族卷》是近年来贵州新出版的一部土家族田野调查报告专集,其内容涉及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本文从研究土家族的民间习俗、社会记忆、经济发展过程等不同视角对本卷民族调查资料选编的史料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实地搜集异民族文化资料的过程,还是认知异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环节。田野调查要求调查人亲自观察、参与、访谈和体验被调查民族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搜集该社会的实际文化资料的目的。但这种搜集并不是见到什么便搜集什么,听到或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那样做,所得到的资料必然是调查人的主观臆断、被调查社会的个人和群体行为意志的混杂物。田野调查是为民族学的研究服务的。民族学研究的是文化,绝不是研究被调查社会的个人行为意志,更不是研究调查人的主观臆断。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就是要有效地剔除这些不需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非常重要.解放以来,我国民族学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果,但对我国众多个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合探讨,对建国三十几年来民族学调查、研究工作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的著作,则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梁钊韬、陈启新、杨鹤书编著的《中国民族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还是第一本.可喜的是,这确是一本成功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民族学教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本土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全文以恭城五排瑶为研究对象, 通过大量、翔实的调查材料, 运用民族学、民族史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并参考国内外瑶族研究学者的相关论述, 较深刻地揭示了五排瑶命名制度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