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生活需要在劳动中付诸实现,更需要在“劳动正义”的涵养和呵护中创造。劳动正义内含劳动效率、劳动公平、劳动和谐、劳动自由、劳动幸福等价值目标,是实现美好生活诉求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但现实中受资本逻辑、权力逻辑、技术逻辑以及消极劳动观的合力影响,劳动正义及其实践也遭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属性和伦理精神视角对劳动实践进行观照,通过驾驭资本逻辑、健全制度安排、营造积极文化氛围、培养理性社会心态、提升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养等多维途径来维护劳动正义,从而夯实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违法行为的纠正机制存在定位不准、效率不高、衔接不畅等突出问题,要重新审视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诉讼各自的优劣与利弊,实现合理分工与有机衔接,使两者形成合力,构建纠正劳动违法新机制。如劳动监察应当以主动巡查为主,对金钱给付类投诉案件应当赋予劳动监察调解权;劳动监察处理金钱给付类投诉案件时穷尽调查职责仍无法认定事实的,应允许转向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仲裁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需要进行处罚的劳动违法行为,应当建议劳动监察立案查处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水平,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精髓,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貌,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价值属性。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实践指向表现为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观念;重视劳动实践,促进劳动参与;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的群体劳动争议是一种不同于集体劳动争议和多人劳动争议的新型劳动争议现象。引发群体劳动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农民工劳动关系不稳定且处于"双重体制外"状态,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不足而失灵。基于此,应对群体劳动争议的思路,应当从预防和处理这两个层面展开。预防的要点有:逐步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度;消除农民工"双重体制外"状态;畅通劳动者单个维权渠道;完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处理的要点有:选择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为中心、相关机构或组织协同参与的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处理程序设计应当注重查明争议内容和原因、平息群体对抗行动、协商调解和强制仲裁等环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利益均衡和合作共享是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合理发展,需科学把握劳动关系规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新常态下劳动供给和用工需求深刻变动、法律供给和实施不够给力,致使劳动关系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法治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完善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消除用工歧视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法治效能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经营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在当今是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劳动,具有创新性、风险因素高等特点。这两种劳动的诸多特点决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宏观领域看,它们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富国强民的重要途径、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从微观领域看,它们将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技术效率,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企业文化与经济的整合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实现体面劳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体面劳动体现以"劳动者为本"的全新理念与劳动价值论一脉相承。体面劳动既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最新发展。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依靠政府、企业、工会以及劳动者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使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力全面迸发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成都市金堂县人社局围绕劳动关系治理导向,畅通基层劳动关系治理微循环,赋能劳动关系“大和谐”。目前,已建立2处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正筹建1处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设置调解、仲裁申请、劳动监察举报等窗口,实现“一站式”集约化服务;设立流动仲裁庭,以便民、利民、高效办案为出发点,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企业和基层一线,全力畅通基层劳动关系治理和服务“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降低、劳资谈判力差距总体上缩小、层级化特征依然凸显、争议潜在发生率上行、调控力量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向。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任务艰巨,需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国式集体协商机制、突出劳动者分层保护和激励、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维度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天才性地洞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劳动异化现象并没有弱化或消失,反而由于数字劳动的隐秘性等特点而加剧。基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分析框架发现:数字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数字劳动者与数字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数字劳动者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及数字劳动者与数字资本家相异化是当代数字劳动异化的四重规定。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努力调节数字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资矛盾,着力减轻数字劳动对广大数字劳动者的异化程度,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出阶段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省工业园区内企业建立“自我调节、平等协商、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关系双方实现双赢”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促进我省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在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资阳市、自贡市、乐山市、广元市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在全省推行。现将省劳动保障厅等7部门《关于在成都等市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的意见》转发你们,请各试点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其他市(州)也应积极做好开展创建活动的准备工作,争取尽早开展创建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首先对"新常态"和"过度劳动"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适度劳动的含义、特征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论述,文中指出:所谓的适度劳动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由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处于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工作表现处于最佳的状态。然后从适度劳动与"以人为本"、适度劳动的个体差异性、适度劳动的积极性、适度劳动的能动性以及适度劳动与工作繁荣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新常态下适度劳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内容分别涉及劳动合同、就业、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标准等劳动法的重要领域.上述法律法规的实施,给劳动争议审判带来了全新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法院为例,简要介绍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问题和适用法律方面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挑战。面对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冲击,立法和政策层面应当谋定而后动,要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为各种形式下从事劳动交换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利用平台经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国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企业劳动诚信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利用企业诚信档案实现劳动保障精准监管和服务,成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劳动保障信用监管工作中凸显出来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信用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强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初步思考,以期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存在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监管不到位、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省劳动保障厅不久前制定下发了《四川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并要求通过实施《标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不断规范监察执法行为.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增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能.建成基本覆盖城乡的、服务劳动保障工作全局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吉林省劳动合同条例》,更好地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吉林省发改委等12个部门出台了《吉林省劳动关系促和谐系列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从仲裁实践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该法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机构、范围、原则、程序等方面,作出了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规定,较好地解决了实践中长期存在、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仲裁收费高、案件处理时间长、申请仲裁时间短等诸多问题,为劳动争议仲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但从  相似文献   

19.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纠纷维权的主要行政手段,在劳动法律体系中有特殊地位,对稳定劳动关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劳动关系复杂,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有待完善,使得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在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都江堰市劳动保障监察的实践都江堰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受市人社局委托进行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近年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严格执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指导企业合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过度劳动问题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国内学者对其研究着力于内涵、测度、成因、后果及对策等层面,而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涉猎较少。本文通过对过度劳动及其形成机制进行界定,剖析了过度劳动的启动机制,构建了过度劳动的运行机制模型,分析了过度劳动的作用机制,进而对过度劳动形成机制进行一个理论层面的梳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