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利益,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就是说,物质利益是所有人们赖以生活的需要。人们的活动,首先就是为满足对物质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笼统地把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一概说成是“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当前的改革中,又有人误认为改革就是为了“抓钱”,“一切向钱看”。如何正确认识物质利益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理论界部分同志对住宅商品化道路的探讨局限在“国家向个人出售公宅为主”的模式上,进而提出住宅私有化的主张。这种不去研究住宅运行机制,企望通过改变住宅所有制结构来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它既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住宅理论,又夭折了我国几十年住宅公有化的努力;据此而实践的房改方案也不尽人意,客观上还影响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于“差异就是矛盾”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维护传统的说法,即“差异就是矛盾”,把它作为普遍的原理,对它全盘肯定;另一种意见,则全盘否定“差异就是矛盾”的命题。这两种意见,都各有合理之处,但又都各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在就“差异就是矛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及它是否是矛盾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差异就是矛盾”,这是多年以来,不仅在我国哲学界,而且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的理论界中,颇为流行的观点。“差异就是矛盾”是怎么来的呢?它既不是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明,也不是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探讨《资本论》与作为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的一般基础——政治经济学二者的研究对象,澄清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校正多年来在经济理论研究方向上的错误。一经济理论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段话的不同理解,最主要的是对“生产方式”一词的不同理解,从而敷衍出许多见解。归纳一下,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外有三种观点:(一)研  相似文献   

5.
“更为困扰人心,更为普遍的抉择,即平等与效率间的抉择。……这是最大的社会经济抉择,而且它在社会政策的各个方面困扰着我们”。因此,为了总结近年来公平与效率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有必要就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再深入探讨,以便做出恰当的抉择。一、理论争鸣追述——“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改革以来,我国理论界就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人将这些观点归纳为六说,即“效率优先说”、“平等优先说”、“互为条件说”、“各尽所能说”、“双重均等说”、“市场化公平说”。我认为,就其实质而言,上述六说可概括为两大说:“效率优先”与“平等优先”。“平等优先”是我的政策主张。我在1987年9月  相似文献   

6.
温州模式与集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界在讨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中,有些同志对农村城镇建设的发展问题。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苏南以集体企业为主体,乡村两级富,小城镇发展快。温州靠家庭工厂、个体经营,乡村两级穷,小城镇建设搞不起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温州农村集镇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苏南模式”推动小城镇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大家公认的。而“温州模式”同样有利于加快集镇的建设。近年来随着家庭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价值取向●刘学义市场经济与价值取向是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理论界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广大群众所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因为价值概念一开始首先从经济意义上作解释和使用,首先同经济和人的物质利益发生了最为密切的关系。随着资...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理论界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在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上,在我们面前也摆着两种意见。一种观点称为“板块说”,即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几大块,认为某些块必须由计划调节,某些块可以由市场调节。国民经济就是这样不同板块的组合体。另一种观点称为“化合说”,认为现阶段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犹如化合物中的原子一样。尽管在不同的部门中计划和市场调节的程度不同,但都是你中有  相似文献   

9.
在一波三折而又难以阻遏的“民工潮”问题上,时下流行着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民工潮”是“盲流”,“盲流”即“祸水”。然而,举凡能理智并公允地看待这一问题的人们,都不能不承认“民工潮”在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涌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和现实性。综合地看,进城的农民工有两个层面的期望:其一,谋求相应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其二,谋求分享城市文明和更高的非经济收益或社会性收  相似文献   

10.
“品行失范”的形成是各种不利因素持久影响和个体内化所致。寻求品行失范问题的原因应以发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品行失范”形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常将影响“品行失范”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部分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些报刊发表了讨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文章。我们读了先后登在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三十日《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上的《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两文后感到,两文观点各异,都能启发人们思考,但又觉得文章所持论据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认为。如果离开对物质利益作用的分析来谈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是难以说清楚的。下面妄谈几点浅见,以就教于读者。 一、从对两文的意见说起 首先说对《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下简称 《根本动力》)的意见: 一是这篇文章提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较多的一个热点,而“第一生产力”是否包括社会科学技术的问题,虽有人论及但尚未具有系统论述的专著问世。这是当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存在歧见较多的难题之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增浦副研究员选择了这一在理论和现实上极其重要、但又颇有难度的课题,经过数年的努力,写成《当代社会科学:性质·地位·方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一书,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科学的本质及其在当代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使命。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一、从深入分析社会科学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的妇女与社会[俄]P.P.亚诺夫斯基等早在19世纪俄罗斯就提出了妇女解放问题,当时把这个问题看作是社会真正平等的条件,然而这个观点实际上为后来把“妇女”问题与“社会”问题融为一体,确定俄罗斯的妇女运动具有民主性质这一整体传统奠定了基础。理论界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搞清这个理论问题的重要性及艰难度,接着从历史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观点及思想深化轨迹,并突出阐述了邓小平的贡献,然后从逻辑角度概括了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方法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定义,最后又从现实性和未来的角度透析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的认识疑团,揭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全面论述这一原则,而是要讨论“各尽所能”的含义及其内容。理论界对“各尽所能”争论多年,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如: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翻译本身就不正确,是“误译”。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含义是:劳动者应该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同时,社会主义的国家和集体应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并尽可能使劳动者能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才能。”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各尽所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在为谁劳动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劳动者尽其所能地劳动只是“为  相似文献   

16.
试论词的兼类和转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多数人对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张。但是,“定类”是否还可以兼其他的类?“定词”是否还可以有临时转为其他类的词?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为了叙述方便,称前一种现象为兼类,后一种现象为转类。 词类和划分词类的目的 什么是词类?不同的语法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给词类下过不同的定义。早期的关于词类的定义,可以王力先生的观点为代表。他认为:“词类是可以在字典中标明的,是就词的本身可以辨认,不必等它进入句子里才能决定的。”①他又说:“至于中国的词呢?它们完全没有词类标记、正好…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影响很大,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将有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所涉及的关系(一)全球化的内涵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定义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从信息通信角度提出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提出“全球村”(glodalvillage)的麦克卢汉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第二种是从经济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自由主义经济学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史学理论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弄清这一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进行的考证和诠释,而应以科学探索的精神,本着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创造的观点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前进。作者通过对氏族社会向早期国家演变过程的探讨,认为被称之为“人民群众”的集团和“英雄”的集团都在各自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尽管这两种历史是相互对立的,但人类历史就是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正是人类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形成历史活动的合力意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我国经济学界常用的概念之一。在治理整顿期间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全部内涵,不仅对于正确理解目前经济调控目标,进一步明确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创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经济学也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一直是发展经济学所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发展经济学关于这一问题有过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涵义就是经济增长,即财富的不断丰富,其数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这种观点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并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这一理论也基本上被我国理论界所接受。但是,有计划商品经济是否就等于有计划市场经济,对这个问题,理论界尚存在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