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蔡永宁 《社会科学》2000,20(2):38-42
机遇是一种偶然性,但并非所有的偶然性都是机遇,只有那些对主体发展有利的偶然性才能称为机遇。我国著名哲学家陈先达教授在其《漫步遐思》中认为:“偶然不等于机遇,只有当这些偶然被紧紧把握并被充分利用时才成为机遇。偶然性变为机遇体现了人的主动性和进取性。”①《漫步遐思》是一本充满着耀眼的思想火花和深刻的哲学智慧的通俗读本,但这里他对机遇的认识有失偏颇。如果说偶然“被紧紧把握并被充分利用时才成为机遇”,就不应存在抓住机遇或丧失机遇的问题。机遇虽然与主体相关,但这种相关是在于对主体发展有利,而不在于是否被把握并被利…  相似文献   

2.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0年12月30日生于江西波阳,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第三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全国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陈先达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方面成就斐然。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独著与合著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科信息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共分四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达。该作第一篇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创新,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经济学·哲学陈先达《南京社会科学》杂志办得不错。你们倡导经济学和哲学的联盟,我是很赞成的。我想对市场经济与经济学、哲学的关系,发表一点意见,就教于我国经济学界和哲学界的朋友们。一、市场经济和哲学我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连续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等五位学者的文章,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了推进对这些问题更加深入的探究,2007年5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召开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研讨会”。会议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关系,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原理与文本的关系,如何基于当代中国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等论题展开讨论。会后,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6.
北京解放军政治分院三队陈桂龙来信说:《社会科学》1982年第六期上登载的冉曙光同志的文章,认为只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中,才“正式地普遍地使用‘对立统一规律’(或称法则)”。事实上,马克思在1853年5月20日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就是他所说  相似文献   

7.
邹玲 《云梦学刊》2010,31(3):99-101
近日拜读陈诚在2009年第3期《学习与探索》中发表的一篇名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如何中国化,兼评“新实践美学论”》的文章,笔者对其中陈先生批评“新实践美学论”的观点颇多异议。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征程中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反映了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具有厚重的文化底气。理解文化自信的理论实质与现实意义,需要把握其历史传承与哲学内涵,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思考文化自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上述问题与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展开了深入探讨,陈先达先生关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哲学阐释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引作用。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阐释,以著名哲学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的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出版为契机,12月21日,由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写道:“1842年,马克思在《莱茵报》(科隆)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844年在巴黎出版了马克思和阿尔诺德·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上述的转变在这里彻底完成”,[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创作140周年,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哲学系于1998年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了“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术研讨会。省内知名学者孙伯、李华钰、刘林元、张一兵、侯惠勤、王金福、王灿、陈天庆、周毅之等近20人,及南京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就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批判方法、《手稿》中的异化问题、《手稿》与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解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这是一个持续争论并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陈先达教授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此问题的最新阐述,拨开了长期笼罩在马克思主义上空的迷误,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陈先达教授今天如此深刻精辟的回答,是他长期在马克思主义大海里潜行探索的回报,是其几十年在哲学的汪洋里深度沉思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原则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先生题为《冬至日感赋》诗中云 :“文章堆几书驴券 ,可有香山乐府新。”①这两句诗是陈先生对他自己著述的评说。“书驴券”原典出自《颜氏家训》 ,据说 :“邺下云 :‘博士买驴 ,书券三纸 ,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 ,令人气塞。”②陈先生这首诗作于 1964年 ,此时他的著述除《柳如是别传》外 ,都已完成 ,而以“书驴券”比喻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宗教史等的论文 ,固有自谦之意 ,其实他主要是衬托后句“可有香山乐府新”。“香山乐府”指的是他笺释的白居易《新乐府》 ,由此足可见他对此项成果的重视。早在194 5年 ,…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期数,圆点后是页码)认真学习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陈奎元(6·4)哲学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樊浩(1·123)应用伦理学的论证问题甘绍平(1·135)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陈先达(2·4)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俞吾金(2·11)·学术述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韩立新(2·23)表征与认知发展李恒威黄华新(2·34)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叶汝贤(3·4)洛克财产权利的宗教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15.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左翼代表。1931年5月19日,施密特出生于德国首都柏林。1957-1961年间,施密特在法兰克福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历史。1960年,在阿多诺的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博士论文。随后执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法兰克福劳动学院。1972年起,任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所所长。施密特的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60年)、《尼采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1963年)、《康德与黑格尔》(1964年)、《列斐伏尔和现代对马克思的解释》(1966年)、《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1967年)、《经济学批判的认识论概念》(1968年)、《历史与结构》(1971年)、《论批判理论的思想》(1974年)、《什么是唯物主义》(1975年)、《作为历史哲学的批判理论》(1976年)、《观念与世界意志》(1988年)等。这里的5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的理论得失。张一兵的文章着重探询施密特的方法论,重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经济学的关系。段方乐的文章揭示了施密特所阐发的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本体论的双重逻辑,张金鹏的文章着力辨识了这种双重逻辑乃是施密特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缺失了生产关系这一重要环节所带来的理论后果。颜岩和夏凡的文章则分析了施密特对“唯物主义”的一般理解和施密特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特殊理解。希望这一组笔谈的发表,能够引起国内学界对施密特研究的重视,进而促发我们更好地体悟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正《全辽文》由著名史学家陈述先生辑校,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乃陈先生增订其旧辑《辽文汇》、《辽文汇续编》等而成,是一部辽代文献的总集,也是今天能够掌握的一份辽代的最全面直接的珍贵史料。笔者近读《全辽文》所收碑刻文献,受益良多,但发现其文字校勘方面偶有疏误,兹择其二例,略陈管见,祈请方家教正。卷四《张正嵩墓志铭》:"天授帝龙飞,公授密直学士,转给事,除朔州顺义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到任后,甘雨随轩,灵珠赴浦,民谣五袴,家给千箱。袁扇风清,瘦楼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