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在人类的审美创造实践中 ,科学与艺术作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在美学基础上得到了融合和统一 ,具有更深层面的审美共性。文章主要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创造本质、形式美法则以及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卫平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医学审美创造是在医学和美学两门学科结合点上产生的最新成果 ,为此 ,就医学审美创造基本概念、医学审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以及医学审美创造性人格进行分析 ,并指出探讨医学审美创造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潜认知意识研究的兴起,科学创造主体的潜意识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本文试图探索个体潜意识的奥秘,分析潜意识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为科学创造主体运用潜意识促进科学创造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艺术审美空间是用特定艺术语言、通过情感性想象完成的有关生存的意向性场阈,它包孕整个宇宙生命、涵摄大千万象.西部传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等与西部自然风貌为艺术审美空间的创造奠定了丰厚资源基础.西部电视剧将通过创造类型外部空间、价值意义空间等,建构起令人游目骋怀的宽广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的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的纵深阶构上看 ,审美创造理论共分三个层次 :审美心胸、审美观照、艺术创作。中国古典审美创造理论从发生到发展、完善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老子、庄子开启了审美创造理论的先河 ,充分认识到了审美心胸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至宋 ,审美心胸理论得以深化 ,审美观照理论得以产生 ;到苏轼为止 ,中国古典审美创造理论的逻辑圆圈已经基本圆满 ,实现了审美观照向艺术创作的理论过渡与转化。清代画家郑板桥在前人理论思考的基础上 ,高度概括了审美创造中的两次转化和飞跃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了审美创造理论三个层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活动看作社会生产的一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审美创造和社会生产的文学生产受到艺术规律和商品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在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生产的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既可以实现长远和全局的统一,也可以实现即时和具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述卓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从宗教艺术发展史看,宗教的神圣与现实的世俗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在宗教艺术中,神圣与世俗的矛盾常通过艺术的描写达到谐调一致。宗教艺术的世俗化体现了人类快乐的基本木能及其对欲望的追求;民间的世俗意识也深深影响到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如宗教艺术与民间节日、风俗的相结合,宗教故事在民间产生的变异等等,使宗教艺术得到“俗”的改造;宗教艺术的审美造造也仍然采用世俗的方式来进行,世俗化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宗教艺术美学效果与宗教效果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审美与科学创造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需要美,追求美,科学美成为一种深层的内在动力。科学审美活动可以唤醒人的创造性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人的创造性灵感和创造性动力,在科学创造力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入兴贵闲——关于审美创造心态的一个重要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
“入兴贵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领域中并不为人所注意 ,但却有丰富理论价值的一个重要命题 ,它所揭橥的内涵是在闲逸充盈的心态下触发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兴。它与“虚静”说有密切联系 ,但又有着不同的意味。与中国古代的气论哲学有深刻联系 ,但却在刘勰的文论体系中纳入了美学心理学的轨道。唐宋一些诗人在“闲”的心态下创造的篇什有着独特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2.
艺术创造活动中包含着认识、客观性、抽象思维、求真等重要的科学因素,科学创造活动中同样也包含着情感、个性化、形象思维、求美等重要的艺术因素。可能正是人类创造活动对情感与认识、个性化与客观性、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求美与求真的兼容并蓄,搭起了艺术与科学融会贯通的桥梁,从而使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克罗齐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他以“形象的直觉”为核心的美学经验论直接脱胎于克罗齐的相关美学观点。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在“艺术的独立性”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方面 ,与克罗齐美学思想产生了共鸣。但也是因为这一点 ,使得他与克罗齐在“艺术的独立性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艺术的发展是在变革中走向成熟,不同的艺术家、批评家、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艺术的准则。但始终没有突破艺术的底线———审美。审美永远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16.
人为什么需要美——审美性能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生存、实践、超越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环环相扣 ,依次联结 ,组成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总体需求包括审美需求 ,都是由这种基本生存方式决定的。从生命体验转为体验生命 ,再由体验生命以感发生命 ,这就是审美活动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人类的"人文"创造活动中,"功利"与"传统"两大观念始终伴随左右,前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后者是历史的层层积淀。但是在文学艺术创造的领域,创造者则需要更多心灵的自由,"功利"与"传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审美的自由和创造。怎样在制约中寻求自由?本文以书法、绘画、诗歌为例,探讨文学家在精神的创造活动中,如何突破现实功利的局限而寻求创作自由,在"传统"的种种规范中"通而变之",努力臻至"无目的而合目的"的最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文化的教学可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修身化性,发展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艺术审美是一种发现性的思维;艺术发现促成了审美对现实的反思;艺术反思总是包含了对现实的针吸,因此是一种需要勇气的文化批判;艺术发现增强了审美的效果,突出反映了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