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口大国的工业化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工业化有许多特殊的现象。也面临一些特殊的难题。中国工业化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全国解放时,仅城市失业人员就达400多万,相当于在职职工人数的一半。到国民经济恢复的1952年,失业率(待业率)仍高达13.2%。加之在人口政策上的一度失误,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一直高速增长,除了1958—1961年由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人口增长这一度下降之外,从1951~1973年的22年间,我国人口的年增长率都在2%以上,最高的1963年甚至超过3%。因此,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一直是在巨大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由陈乔之、周青主编的“亚洲社会经济研究丛书”,包括六部专著:(1)《南朝鲜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刘永焯著);(2)《新加坡的宏观经济管理》(曹云华等著);(3)《香港的第三产业》(华清等编著);(4)《台湾的民营经济》(陈恩著);(5)《泰国的农业工业化道路》(林志鹤著),已于1992年上半年陆续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给广大读者展示了战后亚洲工业新兴国家和地区抓住工业发达国家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南朝鲜地小人密,资源贫乏,技术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并不发达,在六十年代以前,还是相当落后。但是,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南朝鲜确立了一条“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尤其重视教育发展,增加智力投资,加速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从而使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1962年~1988年,南朝鲜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8.4%,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收入由1962年87美元猛增到4000多美元,增长近50倍!  相似文献   

4.
地处东北亚的南朝鲜,自1962年以来,经济的发展无论其年增长率、对外贸易上大出大进的年增加速度还是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都颇为引人瞩目。70年代出现的“汉江畔奇迹”,使它同台湾、香港、新加坡一起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本文就南朝鲜的经济发展作概略分析。 (一) 朴正熙集团于1961年5月16日通过军事政变上台,1979年10月26日由于统治集团内讧酿成朴正熙遇刺身亡,接着又开始了全斗焕集团的军事独裁统治。在这26年间,南朝鲜经济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26年前,南朝鲜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地区,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  相似文献   

5.
闽东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全国经济开放地区之一(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并列)。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因临近台湾、港澳而成为大陆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窗口,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及外向化发展速度都居全国前列。 1992年,闽东南开放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68.56%,工业总产值占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89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1%,并呈上升之势,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72%,而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城市人口仅占其总人口的32%。但是,发达国家大约经历了200多年时间才完成了城市化发展过程,即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乡二元化封闭社区转变为城乡一体化开放性社区。因此,对中国而言,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完成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农村人口比重按户藉计算至今仍占70%左右,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还很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即使不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仅占2%的水平,而根据中国国情作一定的保留,中国也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这部分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要获得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作为发展中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战之前他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是日本的原料、食品供应基地,工业很不发达,形成了典型的殖民地经济.其次,二战之后美国实行了以日本为中心,包括台湾、南朝鲜在内的远东地区综合战略,使台湾、南朝鲜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和日本,形成了美—日—我国的台湾和南朝鲜的三角贸易模式.再次,六十年代以来,台湾、南朝鲜都经历了三次重大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即六十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转向出口主导型工业;七十年代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向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了“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的“三、化”方针,而南朝鲜当局也提出了“稳定、效率、平  相似文献   

9.
走集约型城镇化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中期以来,安徽省展开了一轮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支撑、以小城镇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热潮。1985年至1998年,全省城市由15个增加到22个,建制镇由307个增加到88O个,加上近千个乡集镇,使我省城镇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此间,市镇人口由825万人增加到138O万人,净增555万人,其中小城镇净增人口约占70%;按市镇人口口径计算的城镇化率由16%提高到22.3%,上升了6.3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小城镇发展的贡献达4.6个百分点。我省城镇化的长足进展,有力支持了工业化,促进了市场体系形成,改善了群众生活,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了全…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应同步陈铁军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物质前提。目前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约为45%,发展中国家已超过30%,发达国家已达80%,而中国仍然长期固定在20%左右。问题在于:中...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得到了优先发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则落后很多。从经济实力来看,在全国的 GDP总量中, 1998年,东部地区占 53% ,而西部地区 10省区仅占 14%;GDP人均量,1998年全国平均6392元,东部地区为9364元,而西部地区为3838元,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4倍。西部地区仅为全国平均量的60%。虽然地域宽广,西部地区占了全国总面积的56.28%,农村人口就占了本地区的78%以上,且人均耕地、山地较东部地区有较大优势,但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却仅占全国11其中,副…  相似文献   

12.
1.当前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1)我国在80年代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处于太平洋圈内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带,它是北起渤海湾大连,南迄北部湾的北海,包括近300个市县、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8万公里,约2亿人口的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开创了新的局面。 2)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政策导向和广东的优势,使它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技术转让、利用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从1985年到1990年,广东出口总额的增长,94.09%是在上述亚太国家和地区实现的。广东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主要也来源于亚太地区。如198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额11.56亿美元,其中港、澳、美国、日本、台湾共占92.2%。引进外资和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广东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中国的全  相似文献   

13.
远东地区位于苏联亚洲部分的东部,北临北冰洋,东与东南濒临太平洋,隔白令海峡和日本海分别与美国、日本相望,南与朝鲜、中国及蒙古接壤,西邻西伯利亚地区,包括两个边疆区、四个州和一个自治共和国,面积621.59万平方公里,人口765万,气候条件恶劣,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但是,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森林与矿藏资源,是苏联待开发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化是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是加速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而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载体。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超过 9亿,不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四个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1.我国农业人口比重过大,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90年代后半期,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显露,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需求不振,物价指数持续下滑 (1999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下降 2. 3%,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1. 3% );二是最近几年经济增长趋缓,始终未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5.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亚洲腹心地带,东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邻,西部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毗连,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南部和阿富汗为界。国土总面积只有14.31万平方公里,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小的国家。人口535.7万(1991年1月1日),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7人。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为塔吉克,约占总人口的56%;其次是乌兹别克人,约占总人口的22%;俄罗斯人约占10%。此外,还有鞑靼人、吉尔吉斯人、日尔曼人、乌克兰人等民族。通用塔吉克语和俄语。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首都杜尚别市,是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61.1万(1990年1月1日)。共和国下辖1个自治州、3个州、45个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兼谈回族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了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以及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贵州、云南三省。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近1亿多人,回族人口800余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近10%,其中60%以上聚居在西部民族地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我国陆地边境2.1万公里,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扩大是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北靠俄罗斯,西濒黑海,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东南与我国新疆为邻。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个共和国,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000公里,总面积为399.44万平方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为271.73万平方公里,占68%),总人口达5180多万人(其中乌兹别克斯坦为2070.8万,占40%)。 一、中亚地区经济现状及特点 中亚地区原分为两个经济区,即哈萨克斯坦经济区和中亚经济区。中亚经济区包括乌、吉、塔、土4个共和国。这两个经济区各有其经济特色和资源优势。 1、中亚地区当前经济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关中平原,包括宝鸡、咸阳、渭南三个市(地区)南部和西安市全部,共32县(区)。总土地面积26340平方公里(3951万亩),总人口1242.02万,分别占全省12.8%和41.4%(未注明者,均采用1985年资料,下同)。农耕地1603.35万亩,农业人口921.64万人,分别占全省29.5%和 37.4%。省会西安市座落于中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仅围绕明代北直隶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作一概略考察,并提出一些粗浅意见,就教于同志们。 一 人口和土地足农业经济中的两大要素。自明洪武、永乐以后,承平百余年,北直隶的人口一直呈现渐次增长的趋势。据万历《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1926595口,弘治四年(1491年)为3430537口,万历六年(1578年)为4264898口。185年间,增长2338303口,增长率为121%。应该说,这一人口增长趋势大体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一、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变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所占的比重高达97.6%。其人口婚姻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对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甚至对新疆人口婚姻状况及其变动的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自1949年到2000年。新疆人口由433万人增加到1846.26万人,增长了3.26倍,年均增长6.4%,少数民族人口由1949年的404.24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1096.49万人。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3.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