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龙潭古镇老街是商人们通过自己的经济实力修筑的一处文化遗产 记录田野 考察成果 展现社会 历史变迁 它是依靠老百姓自身的力量修建的 正是这点让我十分感动 龙潭古镇:你让我十分感动! ——一位日本学者的心里话 龙潭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个古镇。 1999年秋,由中日学者联合组成的“中国西南民族物质文化调查”课题组惊奇地发现它“可与云南丽江四方街相媲美”。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人们十分关注西部发展中许多类似龙潭古城这样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命运。由此,我们特请亲自考察过龙潭古镇的一中一日两位学者,谈谈他们眼中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汇处,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重庆八小时交通、渝怀铁路的建设,即将上马的渝长(沙)高速公路以及我县境内打通了西至龚滩古镇、乌江画廊的旅游交通通道;东面正在打通至湖南的出口,将逐渐串起酉水河旅游景区一串串闪耀的明珠。重庆市和我县正着力打通北至大板营原始森林至湖北卯洞的高原之路;南将贯通龙潭古镇、赵世炎故居及南腰界红二六军团会师处的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革命纪念凭吊旅游黄金通道。同时,酉阳地处梵净山、张家界、凤凰古城、长江三峡旅游富集区的核心地段,开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酉阳必…  相似文献   

3.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渝、鄂、湘、黔四省(市)在此接壤,是渝东南主要门户。全县人口73万,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西面有滩急浪高的乌江天险;东面有被喻为“土家族摇篮”的酉水河和古朴的民风民俗。历史上,酉阳曾是八百年州府所在地,是明、清时代川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现今渝东南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勤劳勇敢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民歌,便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4.
从清末民国初年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我国历史风云变幻,为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重庆龙潭古镇可以看作我国百年历史变迁的缩影。本文通过研究重庆龙潭古镇百年变迁现象,希望能够揭示我国民生变化规律,同时为古镇的发展方向提供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类似古镇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清末民国初年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我国历史风云变幻,为几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重庆龙潭古镇可以看作我国百年历史变迁的缩影.本文通过研究重庆龙潭古镇百年变迁现象,希望能够揭示我国民生变化规律,同时为古镇的发展方向提供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类似古镇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作为重庆主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具有独特的民俗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以“实地调研”“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成果展览”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学系统。通过课程教学,能够拓宽学生对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运用能力,拓宽少数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不读酉水好安寝,读了酉水人惊心。九百里酉水,宛如一条绿色的锦带,贯穿鄂、湘、渝三省市边区9个县市,串连起宣恩县彭家寨、来凤县仙佛寺、酉阳县天龙山、龙潭古镇、龙山县里耶古城等,这一颗颗让民俗学家叫绝,考古学家惊喜,历史学家入迷,诗人畅怀,游客醉倒的晶莹温润的珍珠,在祖国大地万千条江河中格外闪亮吸人,令人心动神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秀山县立足县情,充分利用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而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边贸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市场培育,搞活商贸流通,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大边贸大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新一届县四大班子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团结和带领全县60万各族人民,意气风发,乘势而上,努力构筑渝鄂湘黔边贸经济高地。秀山县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省际边界长达321公里,边界集镇6个,边境贸易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交易活跃,区位优势突出,是渝东南的“门户”,是国道319线在重庆境内的端点和国道326线的起点,渝怀铁路在该县内设立区段站,贯穿全…  相似文献   

9.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6,7(2):74-84,123-126
选择学术反思的“小角度”,简明回顾、辨析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2005-2014)研究成果的内在学术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四部学术专著《中国花灯论文选》、《秀山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与思考》、《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调查》、《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意识、理论依据、逻辑理路等方面展开阐释.作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核心学术问题,就是基于文化经济视域,秀山花灯本体“灯体艺用”与“艺体灯用”对立观念整合的学理阐释、秀山花灯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与市场利用具体路径的探讨.应该高度重视,秀山花灯作为中国花灯本体研究的“这一个”案例,及其成为国家级“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田野调查点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其自然风景优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较多,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渝东南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联通黔江分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21日,公司所在的渝东南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地处湘、鄂、渝、黔结合部的武陵山区,包括黔江、石柱、酉阳、秀山、彭水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活着300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信息闭塞,经济落后。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黔江联通130多名员工团结一心,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企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吴晓  李向前  潘锋  庞家举 《民族论坛》2012,(24):110-112
禁忌是民间普遍传承的文化现象。渝东南民族地区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禁忌习俗,文章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人生禁忌做了习俗调查,将其归纳为孕期、分娩、婴幼儿、婚姻、丧葬五个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13.
重庆直辖后,经国务院批准,先后两次对包括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市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现了重庆市对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五区县的直接管理,为统筹协调民族地区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渝东南民族地区五区县地处渝、黔、湘、鄂4省市结合部,是我国东、中部与西南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汇处,黔北、湘西、鄂西等广阔的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得到重庆这座特大型城市的有力“辐射”。目前重庆市的3100万人口中,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重庆市的黔江区和酉阳、秀山、彭水、石柱自治县是少…  相似文献   

14.
实施开发式扶贫政策以来,渝东南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从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性贫困现状出发,根据汉森理论,对渝东南民族地区贫困原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了治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更是一个集"老、少、边、穷、山、库"于一体的欠发达地区.本文重点探讨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等原因导致的教育底子薄,发展迟缓,观念陈旧,基础教育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并在新农村改革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呈现出的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龙京沙 《民族论坛》2011,(11):31-31
酉水贯穿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渝东南和湘西,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之为“巫蛮”“蛮獠”“土蛮”地,或盖称“五溪蛮”。在考古资料匮乏之前,人们研究“酉水文化”仅局限于史料,最先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也仅依托于传说的“三苗”时期,及后世的“濮”“巴”“监瓠”族等。  相似文献   

18.
彭水,地处渝东南门户、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中下游。国道319线、在建的渝怀铁路、拟建的渝长高速公路和乌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捷,有史以来就是渝、鄂、湘、黔边区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西部大开发腹心地带——川渝地区通往我国经济腹心地带——东南沿海最便捷的  相似文献   

19.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结合部,系渝东南“门户”。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素有“武陵明珠”、“小成都”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8%,是著名的花灯歌舞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庆直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机遇,大力发扬“务实树形象,苦干求发展”的精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全县各族人民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饱满政治热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20.
酉阳县是渝东南边陲少数民族自治的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幅员面积5173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达60多万人。这里群山起伏,盆地众多,河流沟谷纵横,立体气候明显,是重庆市宜药面积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目前渝东南最大的药材生产大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