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宋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大批独立的商业化游艺场所——瓦舍(又称瓦子)。众多说唱艺人汇集于此,互相交流、观摩,极大地推动了说唱音乐的向前发展,使说唱音乐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扬琴在说唱音乐伴奏中的运用王义茹扬琴用于说唱音乐的伴奏,历史悠久,曲种繁多。如四川扬琴、云南扬琴、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内蒙二人台等,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有的则以扬琴为曲种命名。扬琴用于说唱音乐伴奏,其演奏技巧及伴奏手法的运用,除与一般歌曲、器乐曲...  相似文献   

3.
正说唱:RAP,Hip-Hop(嘻哈)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之一,即有节奏地说话的特殊唱歌形式。说唱的歌手又称rapper或者MC(Microphone Controller)它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为特征,是美国黑人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街头文化的主要基调。按照风格,说唱可大致划分为老派说唱(Old School)、新派说唱(New School)、硬核说唱  相似文献   

4.
《行路难》是一支产生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的歌调 ,经历了由乐府挽歌、民间歌谣而演变为说唱曲的发展过程。文章拟通过对其渊源和流变的考察 ,揭示魏晋南北朝说唱艺术的表演方式、音乐渊源及其在唐代音乐文学活动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的说唱艺术是集戏剧、文学、音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说唱艺人主要通过幽默风趣、机智诙谐、一语双关、形象性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表演和诠释。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说唱艺术相对保存较好的和田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依据实地调查资料,从表演理论角度对该地区说唱艺术讲唱之前的开场白及其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中国文学和各类艺术的母体,孕育了小说、戏曲等,并对音乐和舞蹈等有明显影响,研究价值较大。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经济体系,民间说唱艺术原有的市场体系被改造。政府通过“划分经济成分”等行政手段改造了说唱艺人,说唱表演场所也被国有化。说唱艺术创作体系被国有化改造,创作者的利益难以保证,生产体系被阻断。改革开放后,说唱艺术的国有经济体系逐步变革,说唱艺术团队多采用双轨制经营。部分民营团队回归传统经营方式,借鉴了现代市场化的经营,生存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乌钦音乐是达斡尔族民间说唱形式 ,为一人说唱 ,是由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 ,多为“清唱” ,以唱为主 ,以白为辅散韵结合  相似文献   

8.
扬州音乐,包括清曲小唱、说唱音乐、十番音乐、歌舞音乐、昆腔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在清康乾盛世再度汇聚成南方中心,特别是乾隆时期,达到辉煌巅峰。这种盛况,除了京都,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9.
北方渔猎民族说唱音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的“乌钦”、“摩苏昆”、“伊玛堪”是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其音乐形成本体发展的程度可以分为以曲调表现性能、使用、演唱曲目内容及篇幅三类。气质上粗犷、豪放 ,感情上质朴、热情 ,格调上风趣、泼辣 ,是“乌钦”、“摩苏昆”、“伊玛堪”说唱音乐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是诸宫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西厢记诸宫调》所使用的宫调、曲调、套数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必要的归纳 ,分析《西厢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 ,可以为深入研究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曲艺杂谈     
文章着重介绍了一些有关曲艺的历史渊源、音乐表现形式、唱腔结构等基本知识,并对各民族特有的说唱音乐风格加以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关于聊斋俚曲究竟是戏曲还是说唱的文体问题,历来学者意见都不统一.在充分考察聊斋俚曲本身的演出方式、话语运用、回目设置、音乐曲调以及时人对之的称呼的基础上,认定聊斋俚曲的文体为说唱体.只有明确了聊斋俚曲的文体,才能更进一步把握其审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凉州贤孝是主要流传于甘肃武威凉州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其演唱采用不同曲牌联套的音乐结构组织形式.在中国音乐史上,将若干曲牌连缀起来形成联套结构以演唱长篇故事,是从宋、金时期产生的民间说唱艺术诸宫调开始的.西夏统治河西走廊,凉州府地位仅次于西夏首都,《刘知远诸宫调》在西夏黑水城的出土,说明西夏时期河西走廊流行诸宫调,加之西夏说唱贤孝之风盛行,因此,凉州贤孝曲牌联套音乐结构组织形式直接源于诸宫调.  相似文献   

14.
说唱艺人多为瞽人,瞽艺人起源于先秦的瞽乐官.先秦之"瞽"由"巫"而来,呈现出职业化、伎艺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他们擅长讽诵,名列"王官",是礼乐文化重要的传播者."瞽"主要活动在宫廷之中,礼乐文化的繁荣使其"说唱"伎艺得以提高与完善.奢华的宫廷文化使得"说唱"伎艺日益由仪式趋向娱乐化."礼坏乐崩"后,"瞽"逐渐被"优"取代而失去宫廷音乐主角的地位.上古文明的终结最终裹挟"王官"逐渐淡出朝堂,泯入民间,汇为民间的"说唱"洪流,成为以说唱谋生的瞽艺人."瞽"可以说是上古时期的说唱艺人,他们代表我国说唱伎艺的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域特点,深入探索、研究科尔沁草原上的蒙古族民间歌曲、说唱艺术以及蒙汉歌唱艺术融合等音乐文化特点,使蒙古族歌唱艺术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胶东大鼓是流传于胶东沿海地区的说唱音乐形式,属北方鼓曲中的"小众"曲种,以其丰富的音乐唱腔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广受胶东民众的喜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胶东大鼓的形成为切入点,对胶东大鼓唱腔结构进行梳理,分析其音乐唱腔的多元性、简约性、伴奏乐器和形式的独特性等音乐特征,对正确认识胶东大鼓音乐本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常德九澧渔鼓是一种以湘西北地域语言为基础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其作为湖南地方传统戏曲的突出代表,是远古文化的“活态”承载,是民俗文化的“活态”守护,是 大众文化的“活态”引领;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以“说唱”而非“说教”的表现形式,在楚俗巫风的承载、本土文化的守护及大众文化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民族音调分析与歌曲创作姜宝海“民族音调”系指我国各族的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体裁中的音调。其音调的结构篇幅,可为全部(乐段、乐套),或为片断(乐汇、乐句)。如何根据歌词在丰富多采的民族音乐体裁中识别所需用的音调,就要求曲作者应...  相似文献   

19.
侗族是个善音乐的民族。文章以田野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六洞民间“嘎窘”中的说唱音乐这一民声艺术的风格和特点,略作介绍与讨论,进而揭示这一艺术形式的盛行及其对侗族社会精神文明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远古先民就发明了陶埙、骨笛、石罄等乐器,懂得了在狩猎和祭祀活动中吹奏乐器。赤峰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蒙古族音乐和中原地区的汉族音乐在这里共生共荣。这里有皇宫雅乐、汗廷音乐、寺庙佛乐、民间番乐、杠房音乐,民间秧歌舞蹈,说唱曲艺等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因此,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发掘、收集、整理,使得这些非遗瑰宝在新世纪重放光芒是赤峰音乐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