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领导干部是具体事件的组织者与推动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行政事务具体的运行效率与结果。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参与国家交往与交流日益频繁,这对领导素质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全新的要求。领导科学素质主要包括民主素质、法治素质、沟通素质、国际化素质和信息素质等。各级领导应以此为基准,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生素质的构成来看 ,综合素质是基础──复合性、多维化是综合素质的基本特征 ;人文素质是核心──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内核 ;专业素质是根本———大学生应具有独立学习的素质、思维素质、探索和创新的素质、审美素质与表达的素质。发展大学生的素质 ,应正确认识与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学生、环境、实践”等相关因素及其关系 ,推行“合格 +特长”大学生素质发展模式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发展大学生素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目前农业院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状况如:服务对象对图书馆员信息能力与素质、服务内容对图书馆员信息能力与素质、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信息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在信息环境下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环境对图书馆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素质与信息能力培养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校素质教育现状及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仅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必须贯彻执行的一种法律行为准则.分析高校素质教育现状,认为当前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的同时提升;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同时提升;基本素质与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同时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与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动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前提,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核心,以上共同构成中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2)外语与计算机还未得到广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充分认识。(3)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与21世纪社会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在思想道德素质与综合素质方面。并对此提出了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校教师素质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的实施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 ,本文论述了现代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素质、学识与能力素质、心理和审美素质及身体素质等素质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在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中究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从音乐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三个方面论述了音乐教育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于网络时代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信息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语言素质、文明素质、审美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培养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推行体育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手段.而冬季长跑又是与体育素质有密切相关的一项运动,它能提高人体的耐力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柔软素质和力量素质等,又能锻炼人的意志与毅力,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容易普及的有氧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10.
对农民科学素质和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的工作在学术界尚属空白.在M县实地调研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该县农民科学素质与五大类生计资本的关系如下:农民的科学素质与人力资本呈中度相关关系;农民的科学素质与自然资本呈负相关关系;农民的科学素质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关系较弱;农民的科学素质与社会资本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M县农民科学素质与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1.
论德育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思考 ,认为德育的过程是一个蕴涵美、展示美、发现美、实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并通过德育对象美、德育方法美、德育内容美、德育教师美和德育效果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引导人们去感知、体验和领悟德育过程各个环节中的美感 ,理解德育工作的深刻意义 ,以激发人们对德育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 ,为了尽快克服危机和发展经济 ,俄政府推行了经济自由化战略 ,内容涉及参与经济全球化、改善投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增加市场运作的透明度等方面。但是就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 ,要实现这一战略还存在诸多限制 ,如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经济结构失衡、积累低水平、科技和设备落后、经济封闭以及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表现出来的软弱性等。所以经济自由化战略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技术的理性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特殊形式,技术理性既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也是形成并蕴含于人类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一整套基本文化价值.通约、量化思维方法的普遍化,分解组合的还原论思维方法,实践地、程式化地控制世界,物质需求的优先性,效用至上原则,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技术化生存,理想状态的不懈追求与创造,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等就是其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废都》是一部关于城的小说,但它并不是在描述一座建筑意义上的城,而是在表现一个肉体和精神上的家。这座废都的一个个建筑意象——城墙、街巷、院落、宅第、寺庵等,既是故事发生的现场、人物生活的环境,更是贾平凹从现实生活的斑白记忆中提炼出来的感悟生命、把脉时代、检讨文化的精神映像。  相似文献   

15.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分类活动的研究一直是现代心理学的热点,其中用实证的方法对儿童分类活动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分类标准的稳定性、分类标准的性质、分类同一性、分类标准选择的影响因素、分类中基本水平现象、类别等级特性、类别表征中知识效应、类别内特征关系的敏感性、类别对刺激判断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儿童分类实证研究的成果,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流传于全国各省汉族之中,有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济宁、安徽舒城四大文化遗址。也流传于壮、侗、布依、仫佬、毛南、水、傣、黎、京、仡佬、苗、瑶、畲、回、藏、白、土家等族。梁祝传说在少数民族的流行中存在的变异主要有:体裁与民间诗律之变异;人物之变异为当地人,本民族人;民族文化特色的细节方面的变异;情节方面的变异等等。这些变异均源于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之差异。  相似文献   

18.
《檀香刑》是一部文化意蕴异常丰厚的长篇小说,但自出版以来,却存在着严重的狭隘阅读的现象。人们无论是赞美它,还是批评它,基本上都拘囿于莫言对酷刑文化的神奇想象与醒目描写上,而忽视了小说对其他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现。其实,除了酷刑文化之外,暴政文化、侠义文化、民间戏曲文化、面子文化、饮食文化、性文化、孝文化、广场文化、看客文化、小说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碰撞,都在小说中有深刻而独到的表现。它不啻为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化展览、演出、碰撞、交流、联姻、融合的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19.
非理性具有不自觉性、突发性、瞬时性和非逻辑性等特性。在认识论中,非理性主义张扬非理性因素,其合理性主要在于揭示了认识能动性的根源,丰富了人的认识形式,阐释了在认识的不同阶段非理性因素具有动力、诱导、意向、选择、激励、调节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解释学主张克服前见以达到对文本的绝对把握,哲学解释学把前见看作理解的本体论处境,是理解得以可能的本体论条件,前见是无法超越的。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人首先属于历史,同时历史又是属于人的历史。在本体论意义上,一切理解都是从前见出发的理解,是无法超越的;在方法论意义上,一切理解又都是不断超越前见的理解,前见又都是可以并且应该被超越的。对前见本身应当保持自觉的解释学意识,我们应该认识到理解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多样性与统一性,以及理解的可能性、局限性、派生性等等。前见决定了理解的相对性,同时又决定了理解的绝对性,理解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