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次,我在社区里遇到了张奶奶用轮椅推着老伴李爷爷,看到张奶奶吃力的样子,我急忙上前搭把手,接过轮椅快速地往前推去。轮椅上的李爷爷惊恐地大声呵斥:慢点慢点。尽  相似文献   

2.
孝敬老人     
甲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乙对,百善孝为先。甲过年了,我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礼物,就是一个字——孝!乙这礼物好!比什么都贵重!哎,您是怎么尽孝的?  相似文献   

3.
孝敬老人     
山歌 《新少年》2011,(1):62-63
甲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乙 对,百善孝为先。 甲 过年了,我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礼物,就是—个字——“孝”!  相似文献   

4.
王国荣 《社区》2012,(9):51
70岁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她在老年大学结识了也是独居的孙爷爷,在孩子们的支持下,两位老人走到一起、建立新家。可是很快,他们便闹起了别扭:王奶奶发现孙爷爷在"圈子"里特别活跃,和很多异性朋友都是有说有笑的;而孙爷爷则感觉王奶奶太小气、爱唠叨……猜忌和赌气,取代了当初的温暖和体贴。  相似文献   

5.
一次别离     
去年11月份的一天,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让我第二天务必赶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 到家后,看到两个月前还跟我絮叨过年要带个男朋友回来的奶奶静静躺在冰棺里,我一下子绷不住,大哭了起来.祭拜过奶奶后,我去里屋看爷爷,他是个快100岁的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安静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 “爷爷……”我拉着他的手,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傻孩子,哭什么?爷爷活得太久了,对生老病死都看得很开,何况你奶奶的病……爷爷和你爸爸、伯伯也照顾得累了,她是想让我们休息呢……”爷爷看不出伤心,眯着眼对我说,倒像是在安慰我.  相似文献   

6.
王国荣 《社区》2012,(13):51-51
70岁的王奶奶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她在老年大学结识了也是独居的孙爷爷,在孩子们的支持下,两位老人走到一起、建立新家。可是很快,他们便闹起了别扭:王奶奶发现孙爷爷在“圈子”里特别活跃,和很多异性朋友都是有说有笑的;而孙爷爷则感觉王奶奶太小气、爱唠叨……猜忌和赌气,取代了当初的温暖和体贴。 “千金难买老来伴”,独居老人抛开传统观念,勇敢追求新的感情归宿、再建美满婚姻,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也是现代生活中值得提倡的。但是,很多老人重组家庭,因为彼此了解时间不长、难以互相适应,加上总和过去几十年生活进行比较,容易造成“认识时间短、恋爱快、结婚快,离婚也快”的局面,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7.
龚燕 《老友》2012,(11):40-40
爷爷很早就去世了,奶奶一个人孤独地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周末,我和爱人回老家看望她。一进院子,就看到奶奶躺在厅堂的躺椅上,似睡非睡地眯着眼睛。我轻轻地走进去,叫了声奶奶。奶奶立刻睁开眼睛,看清是我们后,惺忪的眼睛立刻来了精神。她兴奋地拉着我们坐下,仔细端详一番后,心疼地说:"好像又瘦了啊,你们在外面就是不知道好好照顾自己。记住,一定要……"突然,奶奶收住了话语,"啊呀,  相似文献   

8.
李灵 《社区》2011,(12):22-22
“孟爷爷,您看我做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行吗?”“爷爷,我用奶盒做的笔筒,送给您。”在寒假期间阿‘绿色小制作”活动中,社区红领巾驿站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着慈祥的老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是北京怀柔区富乐北里社区倡导低碳生活的一幅生动缩影。  相似文献   

9.
    
“张爷爷的病又犯了!“大家听了这个不幸的消息都纷纷跑到张爷爷的家。我一进屋就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时间就是生命,快送医院!“话音刚落,几位叔叔应声而出,立刻到路口拦车。一会儿就见一辆奶白色的面包车迎面驶来。好心的司机叔叔毫不犹豫地将张爷爷抬上了车。望着远去的面包车,我不禁一阵辛酸。谁家不知,哪个不晓,张爷爷的儿子正服兵役。张奶奶又刚去世不久,家里只剩下张爷爷一个人,现在他又生病了,真是祸不单行啊。第二天,听说张爷爷经过及时抢救,已经脱离了危险,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大家都到医院探望张爷爷,看见张爷爷坐在病床上  相似文献   

10.
以往春节都是爷爷给我压岁钱,可是今年不同了,而是我给爷爷压岁钱。我爷爷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今年65岁了。爷爷原来身体很好,自从得了脑血栓后,每天都要吃很多药,都成了“药圣”了。爷爷家现在只有爷爷和奶奶两口人。爷爷没有患病前,他们的生活很富裕,每年春节,爷爷都给儿孙压岁钱。在孙字辈上,有我和我二娘家的小哥哥等,每次爷爷每人给200元。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代表他们的心意。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春天,爷爷又重重地摔了一跤,爷爷住进了医院。过了几个月,爷爷出院了,从此爷爷坐上了轮椅。这年春节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爷爷为拿不出给我…  相似文献   

11.
正1993年我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北京黄埔同学会上,认识了李老先生。他身体健壮,很是健谈,他知道我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让我带他向我父亲问好,并让我有时间多到他家聊聊。于是,我走入了李老人的生活,也了解到他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经历坎坷,但他始终力排众议,坚持为黄埔做了许多事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他曾在湖南、海南出资办学,为北京黄埔大学捐资助学,主张开展民办教育来振兴四个现代化,还在北京成立了黄埔敬老院……  相似文献   

12.
李灵 《社区》2011,(8):22
"孟爷爷,您看我做的废旧电池回收箱行吗?""爷爷,我用奶盒做的笔筒,送给您。"在寒假期间的"绿色小制作"活动中,社区红领巾驿站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围着慈祥的老人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是北京怀柔区富乐北里社区倡导低碳生活的一幅生动缩影。"哈哈,你们可真是‘低碳好娃娃’啊。"年近七旬的老人连连点头,脸上笑开了花。  相似文献   

13.
爷爷是个传统的男人,奶奶是个传统的女人。在我们这些晚辈看来,他们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是波澜不惊的一潭死水。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天,爷爷黄昏归来时,奶奶已经摆好了饭菜。等爷爷在饭桌前坐下,奶奶便站在爷爷旁边奉上筷子并为他斟好酒,然后奶奶脱去爷爷的  相似文献   

14.
秋思 《社区》2003,(12)
七十二岁的李奶奶是我家的邻居,尽管我们之间相差了几十岁,但相处得很亲密,跟她联系最多的是每月给老人家代写家书。李奶奶年轻时就守寡,她的独生儿子在深圳工作,每年只能回来一次,老人不识字,想儿子孙子又无法表达。前几年,李奶奶家没有电话,给儿子写信,就成了李奶奶惟一的期盼,而我则成了李奶奶与她儿子之间的代言人。说是写信,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写的,大多是老人家想念亲人的一些唠叨话,和一些对子女的叮咛嘱咐:让孙子好好学习不要贪玩,要多多注意身体,告诉媳妇花钱要仔细等等,最后结尾处都是一样的口气:“我一切都好,你们好好工作,不用惦…  相似文献   

15.
两个手机     
爷爷临走的前3天,奶奶的情绪一直很反常。她整日坐在爷爷的床前,唠唠叨叨地不知说些什么。那时,爷爷的气息已很微弱,他老是说自己活不过几天了,眼神中充满着对奶奶无限的留恋。我们可以看见爷爷的嘴唇在动,说些只有奶奶才听得懂的话。那天下午,奶奶突然离开爷爷出去了。她对爷爷说“:你先歇着,我出去办点事儿,一会儿再来陪你。”奶奶带着那只被她珍藏了多年的钱包,那里面有她积攒了多年的私房钱。回来时,奶奶提着一只小手提包。里面是两个手机。奶奶的眼角都是笑纹,对爷爷说“:老头子,你看看,我买什么了?”弥留之际的爷爷自是不知道奶奶买了…  相似文献   

16.
爷爷离休后,专心写起了回忆录。他究竟写些什么呢?他从未给我讲过他的战斗故事。我只从奶奶那儿知道,他负过五次伤,立了八次功。这天上午,爷爷在客厅里接待老战友吴爷爷,我趁机溜进了他的书房。 写字台上摆着一叠手稿,我急切地读起来: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假日     
近与家人相聚,谈及邻居老人的节假日接待儿孙的忙碌,令人生出许多感慨。是的,已经离开父母成家立业的子女,双休日便携自己的儿女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老人自然也会感到高兴。但是,如果子女只是动口不动手,甚至要求过高,这样天长日久,日渐衰老和经济并不宽裕的父母恐怕就会从高兴转为忧愁,一提到双休日和过节的到来就会紧皱眉头,甚至离家出走去“躲”这节假日了。所以,还给老人们一个安静的节假日,看来是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子女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了。当然,如果这节假日给老人送去的…  相似文献   

18.
徐金荪  黄霞 《老友》2012,(11):29-29
医院的石榴花开了,像烈火一样红。阳光透过花隙洒在躺在病床上的张克家老人身上,老人显得那样的圣洁。2012年5月,张克家老人不幸身患肺癌住了院。在这期间,他仍念念不忘社区贫困群众,给社区贫困群众捐资1万元。老人说:"我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党和政府对我关怀备至,在有生之年,我应该尽点微薄之力帮助贫困群众。"张克家是樟树市福城街道办事处药市社区常住居  相似文献   

19.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一位老人身上,他正拿着电锯“雕刻”木头。过了许久,他仍没有停下,前额与脸颊渐渐渗出汗珠,便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又继续埋头工作——这是我爷爷做木柜时的场景。爷爷是一位木匠,在老家农村经常接单,为客户定制木家具。在上述场景中,爷爷正在做一些收尾工作,特别认真。当天要把做好的木柜交付给客户,因此,他一大早就起床,心无旁骛地开始工作。临近中午,一个崭新的柜子新鲜出炉,爷爷需要尽快送到客户家里,于是我也跟着去。谁知客户收到柜子后,觉得有一个地方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语气暴躁地让爷爷重做一个。  相似文献   

20.
山东济南96岁的孤寡老人李玉柱,如今却在一个有3代人陪伴的家庭中安享晚年,并且他己经在这个家里住了35年。照顾他的女主人叫房泽秋。今年已经54岁了。现在。房泽秋的儿子于宵宁又开始接过了照顾老人的接力棒。疼妈妈:爷爷期盼的眼神让人心房泽秋称李玉柱为“爷爷”。“因为最早的时候我们都住在曲水亭街附近,隔了几个门,李爷爷和我爷爷认识,关系还不错。我从小也算是李爷爷看着长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