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曹操的评价问题,目前正在全国史学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曹操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群众中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他应如何评价,牵涉到历史研究中正确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问题。历史系师生在四月二十三日下午举办了曹操问题讨论会,到会的除历史系教员和同学外,还有外系师生和校外人士。翦伯赞先生在会上分析了一下目前各地讨论的情况,提出其中若干带有理论性和原则性的争论问题。根据这些提示,会上展开热烈的讨论。目前各地的争论问题之一是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应否一致的问题。有人认为戏台上所描绘的曹操脸谱是被人民批准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所创造的曹操这一个千古坏人的典型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看法,不能更改。至于历史上的曹操到底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艺术的真实与历史  相似文献   

2.
《女学报》是晚清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它在女子教育刚刚萌生的时候就集中地探讨女学问题,从为什么兴办女学、兴办何种女学、兴办女学为了什么、如何兴办女学四个方面来讨论如何发展女子教育。  相似文献   

3.
试谈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在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上分歧颇大,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因此,要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标准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于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建国后史学界曾有过几次讨论。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史学工作者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结合电影《武训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围绕我国黄土高原历史时期是否存在过森林的问题,在学术界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通过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各抒己见或撰写文章论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切磋与争鸣辨论,使这一问题成为当前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研究课题。随着讨论的深入,讨论的内容也扩大到全新世时期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式以及如何看待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效果等问题。无疑这场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清代川藏大道上的一个节点——瞻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文章提出了认识瞻对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的三个视角:(一)把瞻对放在整个藏区之中;(二)把瞻对放到康区的历史和地域之中;(三)把瞻对放在汉藏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并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瞻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此外,文章还对瞻对即今天的新龙县如何确定旅游形象与品牌,如何利用既有优势发展旅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本文所讨论的不是我国历史上某些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具体关系,而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方面的几个一般性问题和提法,即历史上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所谓“主体民族”问题和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历史上的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深入地探讨着如何科学地评价中外历史遗产问题。这次讨论涉及的范围较广,从哲学到伦理学,从历史到文艺的许多门类。讨论的中心是在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问题。我认为,这场争论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搬演"在纪录片中的历史,及其在历史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形态,并以主要的篇幅论述了纪录片中的搬演在20世纪末如何在西方发生了演变,以及这种演变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在讨论"搬演"问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自身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的美国史教学、研究工作者,围绕着阿伯拉罕·林肯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简介两个有争论的问题: 一、林肯与《解放宣言》《解放宣言》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是林肯向敌人迎面投掷过去的、水远也不会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最严厉的法令。然而关于林肯发布《解放宣言》的动机、目的等等,该如何评说,这在国内史学界却成为评价林肯时争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是20世纪至今中国哲学史上一位风向标式的人物,他构建的"历史本体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为支柱,借鉴了康德关于判断力的评述,始终以人自身为关注的目标,讨论了"人类如何可能"、"人如何活着"以及"活得怎样"等一系列问题,给予了经历着中国巨变的一代人以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这篇论文对8世纪桑耶寺佛教辩论事件研究的学术史进行梳理,指出这一有关吐蕃史上相当重要的事件,如何在文献与历史上逐渐被揭开、积累和推进。特别要讨论的是,为何法国学者戴密微能抓住关键史料,形成问题意识,写出《吐蕃僧诤记》这样的名著?为何日本学者能继续发现新问题和新史料,做出关键的推进?特别是,这一问题又如何反转过来触发了日本学者对中国禅宗“南顿北渐”传统说法的重新认识?通过一系列学术史的讨论,本文想指出,即使在历史研究中,也存在着国际间的竞赛,中国学者不能不像陈寅恪说的那样,力争“预”国际学术之“流”。  相似文献   

12.
拓展对历史主体性的理解:对当代中国新理性的呼唤刘森林一“主体性”问题可谓国内哲学界近年来讨论最为热烈的问题。毋庸讳言,对立的讨论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急切催促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对历史主体性的讨论情况看,似乎讨论还过于抽象地囿于一些一般性问题上走不出去,...  相似文献   

13.
艾学用  望之 《中华魂》2011,(12):46-49
艾学用同志:来信收到。我把署名茅于轼的那篇文章找出来认真地渎了,觉得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讨论。,这里涉及如何看待中国现当代史.特别是如何看待该文中所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对此很有必要弄弄清楚。我很乐意与你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4.
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问题,是一个正确理解抗日战争初期党的历史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对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何形成为新投降主义及其被纠正等问题众说纷纭。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些看法,以期引起同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志作为一种新兴文类落地中国后,在体例上增加了族源追溯,形成了中国早期民族志特有的体例范式,体现了中国民族志表述与历史文献紧密结合的特点。笔者将这一问题纳入"汉语中国"进行讨论,认为新文类"民族史"特别是"民族志"中,可以发现"正史"与"方志"的历史观念。文章试图分析这样的历史观念如何体现在民族志溯源表述中。  相似文献   

16.
道教法脉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师徒口耳相授、衣钵相传的历史,由此形成道教特色鲜明的尊师重道思想与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运用知识社会学理论,从道、经、师"三宝"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尊师重道"如何在道教文化中呈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道教参照亲子关系建立起来的师徒关系,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社会中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进而促进校园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     
本期刊载邓菲博士的这篇论文,主要在回顾、综述和探讨艺术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之间两个领域的互动,以及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作为古代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者,她介绍了近年来西方以及中国学术界对古代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变化,也讨论了观念史或思想史作为历史解读方式,如何被引入古代中国艺术史领域,使得图像与观念之间可以互相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的水上人如何与为何上岸,是江南研究以及所有水乡社会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对水域开发过程中的定居入籍、产权获取及其上岸后的宗族建构已有一些出色成果,但对土地开发空间有限的明清江南地区这一过程如何实现,对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发展和宗族建构的内在机制,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而水上人社会中的赘婿现象以及以此为代表的合伙制关系的形成,或可成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民族研究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于5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3个民族成份的130多位科研和教学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着重讨论的问题有两个,即:如何理解历史上的中国?什么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与会同志认为,“中国”一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中国”只是地域的、文化的概念。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自己的国号。“中国”作为我国的国号,是从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开始的。历史上的中国不仅包括中原王朝,而且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历史体系的问题,过去讨论过,现又在新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并且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这篇短文里,不打算对如何建立新的历史体系的问题作全面的论述,只想对其中有关王朝体系与帝王将相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当然这些意见也可能是很粗糙、很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