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葛承雍在1988年《人文杂志》第6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伴随着唐代社会环境的转变,一个不同于前代后朝新型知识分子的群体崛起,他们的整体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参政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由于置身于前代门阀统治终结和后期高度集权专制统治即将过渡的时期,所以,他们对参政不持犹豫态度,他们参政观是一种胸图大志,积极有为的进取思想.仕途观的改变.唐代知识分子入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时代精神的感召孳乳下,唐代隐逸在承传前代的基础上又带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入世化、世俗化、心性化的特质.唐诗中的吏隐主题、对功成身退理想的讴歌以及唐人借助佛禅实现心灵的超越和对个体身心泰适的书写,无不生动再现了唐代隐逸入世化、世俗化、心性化的特质,并折射出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去非 《云梦学刊》2009,30(2):102-107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我国唐代以前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元论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还是语言表达上都汲取其前代和同代诗人的精华,并对其前代和同代诗人作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推崇。  相似文献   

4.
在商人发展史上,唐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唐代商贾阶层,由于其所处特定的历史环境,形成了许多明显不同于前代商人的新变化、新特点。政治意识的显著提高,就是其中之一。 一 为提高政治地位而竭力挤入仕途,是唐代商人阶层政治意识显著提高的集中表现。商人跻身仕途唐以前虽然也有,但受几成习惯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局限,商人入仕并不多见。唐初,商人在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2):131-135
关于何为"历史"?学界颇具纷争,大体而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活动过程的本身,二是指对人类过去活动过程的记录与解释。对历史的不同理解会直接影响人们对重写历史的态度。从各家论述考察,重写历史主要包括当代人述前代史、当代人述当代史以及当代人述通史等三种形态。当代人述前代史,体现了前代史的"当代性变化",助力于当代人反观当代史;当代人述当代史,体现了当代史的"历史承继性",助力于后代人重释前代史;当代人述通史,旨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助力于当代人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及其得失成因。历史是"具体"的,历史著述者重写历史旨在向人们揭示具体历史的变化。如果将历史看作是对过去发生的各种活动的一种不完整叙述,一种满足后人需求的不稳定的文本形式,并不会损害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如此讲,并非凸显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无知",也并非呼吁历史学家放弃历史书写,而是提请历史学家提高重写历史的自觉意识,呼吁史学界不断重写历史,这既是历史著述者的时代责任,也是史学界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社会政治体制较之前代更加完备,其君臣关系也更具有典范性,这是经过唐代小说家的审美心理中介,艺术化地升华为唐人小说中鲜活生动的君臣关系理想图景.这主要由三个层面建构而成:从理想国度层面虚构的"杂于千官"的最高境界;从社会政治层面着眼的君明臣良的理想范型;从道德与人性层面观照的君宽臣安的良性形态.这是唐人小说丰厚文化意蕴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超时空的认识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维 《中州学刊》2015,(3):115-119
新旧"唐书"采取两种不同的书写方式来构建唐代的儒林和文苑,《旧唐书》偏重于强调经生和词臣在儒林、文苑中的重要性,没有严格的去区分文苑和儒林的界限。《新唐书》对唐代儒林、文苑的书写则更强调治礼儒士和诗赋之士,对于儒林、文苑的分界更加清晰有条理。这是由于到了宋代,道学的萌芽及宋初古文家对唐代古文的传承使其偏重于以本朝之风视前代,于是造成文儒分流的书写模式。对比两种书写模式,一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对唐代历史的重构倾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不同语境中,书写者对历史的想象往往会导致事实的失真。  相似文献   

8.
土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它起源于夏代 ,完善于唐代。明代的土贡制度是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更加完备。文章对明代土贡制度的原则、贡物的种类、贡物的运送与保管等问题进行了考述 ,并分析了土贡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璟  邸小平 《殷都学刊》2008,29(2):57-61
在唐代,仙人恋爱故事成为神仙小说的叙述重点,从而压倒传统的修道成仙主题。唐代仙人婚恋小说与前代相比,最明显的美学特征即是它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创作时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这是其文学经典意识的重要体现。唐代诗人的创新驱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立言不朽的文化传统,二是唐人所处的社会现实环境,三是时代的变革、文学发展的需要。唐人在面临前代文学经典"影响的焦虑"时,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没有陷入复古与模拟的老路,他们一方面摆出与前人竞争的态势,克服焦虑,同时又勇于创新,且在创新时没有与传统决绝,懂得吸收前代文学创作中的精华,从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诗歌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