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借鉴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后殖民理论,探讨《孙行者》中“混杂”文本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意义,分析这些“混杂”文本在重构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混杂”策略,《孙行者》强有力地颠覆了美国主流话语权威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化描写,试图实现对华裔美国人“第三空间”的身份重构.  相似文献   

2.
《孙行者》中“生民视角”的华裔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民视角"是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便对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来实现"还我美国"的社会政治目标。汤亭亭借助赵健秀所提出的"生民视角"看到的华裔美国人的实际问题,在《孙行者》中为怎样才能实现"还我美国"这一最高目标提供了一个答案。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建构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建构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民身份”是一种独特的族性意识,一种甘愿游离于中国文化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强烈排他性意识。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反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从而构建华裔的话语权势与华裔文化。汤亭亭在《孙行者》中通过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构建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构建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同时为华裔反抗主流文化霸权话语提供了一种出路。  相似文献   

4.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一书中的主人公。不同于她前两部作品中的传统华裔形象,惠特曼是一个叛逆的美国嬉皮士,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批判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中华人的"他者"形象,重新认定了华裔美国人的自我身份。通过对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的研究,探查人物身上蕴含的深意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好地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互文角度分析了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对西方文化的引述,研究了作者如何引用欧美文学,剖析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媒介,以此来确定华裔文化身份的;在批判主流文化中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印象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她建立“西方梨园”式多元化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相似文献   

7.
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小说分别从华裔神话、英雄史诗与族群寓言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身份的诉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华裔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华裔自己的文化,要求真正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汤亭亭的文化身份观在整个华裔文学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以其处女作《女勇士》轰动了美国文坛,又以《中国佬》巩固了她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地位.旨在结合社会性别理论以及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探讨“母亲”、“父亲”的形象塑造,得出通过运用混杂鬼故事、性别倒转和性别跨越以及矛盾、模糊的形象塑造等策略,解构了西方主流社会对于美国华裔男性和女性既定的社会性别范畴,重构了华裔独特的主体性和华裔美国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文坛,华裔文学历经百余年的摸索与发展,在美国文学界也已占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汤亭亭就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群中有很大影响力、最具典型性的知名女作家,她创作的三部文学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保了汤亭亭在美国文坛的显赫地位。她的文学作品不但吸取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强烈受到美国西方文化的熏陶,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碰撞。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的性别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裔群体的分裂,而随着地位的确立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建设。在叙事策略上,《孙行者》用跨性别的复合式的多重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个人型的女性叙事声音。在汤亭亭这个自身隐含作者的操纵之下,通过神秘叙事者观音、男主人公惠特曼的声音,《孙行者》既未湮没男性的声音也未牺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人华裔群体内各种声音。通过跨性别的复合式叙事策略,《孙行者》消解了性别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两性和解的想象空间,使男女两性从政治对抗走向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孙行者》表达了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身份一直以来都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主题,其定位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屡经变迁,即从文化认同、反认同再到否定的认同;本文通过比较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与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的文化身份定位问题,探讨华裔经历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身份定位的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骨》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开山之作《骨》。伍慧明通过美国旧金山唐人街梁家的故事,编织了一个关于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的民族寓言。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视角小说《骨》借助“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两类形象展现了华工移民及其子女在融入美国社会并成为关国人时所经历的身份变化,揭示了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建构之意。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是 2 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 ,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其文学创作活动中 ,汤亭亭有一种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支那崽》描述了在美国多元文化和文化霸权并存的背景下,独特的流浪汉式的华裔主人公丁凯充满困惑与艰辛的成长经历,其中诸多仪式化的成长情节,再现了身处中美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华裔美国人经历文化冲突和面临文化同化危机、遭遇种族和阶级歧视的边缘化境遇,揭示出华裔只有整合中西文化,自我救赎,自立自强,才能有效抵御文化霸权主义,赢得自我身份与尊严,建构独特而平等的华裔族性,开拓华裔文化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形象的文化身份阐释对于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在《他们眼望上苍》这部作品中,佐拉·尼尔·赫斯顿用黑人口语艺术化的表达,通过一位非裔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反映了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和重构等问题,展示了她对于保存黑人传统习俗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她的文学表述已经在呼吁如何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的氛围中建构非裔形象的文化身份,尤其是非裔女性形象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17.
1980年,当代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发表了其三部曲的第二部《中国佬》。该书力求重塑华裔美国文学传统、改变美国“主流”社会对美籍华人的刻板形象,争得华裔美国人的历史阐释权。在《中国佬》中作家巧妙地改编中国经典著作、挪用并解构西方文化典律,从而使华裔美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08年度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得主,华裔作家汤亭亭早已获得美国主流文坛的认可。《女战士》一书奠定了她在北美文学界的地位,此后她又出版了《孙行者》《第五和平书》等作品。创作热度一直不减。美国文学界把她的作品列为当代美国文学、女性研究、族裔研究、人类学等课程的必读教材。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骨"不仅揭开了华人移民的身份之谜,而且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金山勇士》是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的辛酸血泪史。尽管男性在《金山勇士》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但是华裔女性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利用解构男女二元对立的方法,解读分析《金山勇士》中"沉默而反抗"的女性形象,突显女性在种族主义及父权制度双重压迫下的行动和反抗,展现逐渐觉醒中的女性意识,发出女性反抗的声音,重塑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