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在《博士论文》(指马克思在1839-1841年初撰写的博士论文一《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对德谟克利特必然性的批判和对伊壁鸠鲁偶然性赞誉过后,马克思通过实在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的理解,颂扬了“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这样,马克思“解决了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即揭示出伊壁鸠鲁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出场学视域中的历史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为出场学廓清了新的地平线。思想赖以出场的历史场域不是一个现存的在场,而是多元出场者交往行动的历史—空间构境,一个包括主体—客体、主体—主体关系的交往实践结构。交往实践的规范向度与否定向度的辩证联结,构成了思想出场的历史语境。思想的出场,是历史场域差异性和对抗性实践向度的精神表现和意识形态化。因此,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就是理解这一思想的时代构境和场域的交往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的解构恰恰是将一般科学认识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认知本身的"怎样"通达的方式显现出来了,这就是显示中的形式。解构式的形式显示中的先理解(形式)之在场是对建构对象的更原初的指认。关系意义就是意向性走向现实,这已经是在超越胡塞尔的现象学。这里的存在意义是指将传统哲学中那种客体化的实在——"存在"解构之后获得的东西。这个使存在者得以存在的存在意义,甚至是我们这个生活世界更根本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境论”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为逻辑前提,以海德格尔、广松涉等他性镜像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独创理论。在列宁、海德格尔、广松涉、斯蒂格勒等思想家的具体哲学思想个案研究中,“构境论”获得了更加系统的逻辑布展。自问世以来,“构境论”获得的学术关注度一直较高,学界态度逐渐由理解、质疑转向认同接受,“构境”概念也从哲学领域辐射至历史学、翻译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滋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博士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作。本立足于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这一哲学练狱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和跃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表面看来是在论述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实则在这种论述中表达了马克思本人对哲学的一种理解,这是通过自我意识、反思、原子的运动、感性等范畴表现出来的,本文主要厘清了哲学上的反思性思维与科学上的对象性思维的差异,并从中廓清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的哲学观的核心反思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在《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一文中,马克思在比照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人时间观异同的过程中建构了“感性时间”理论体系。对于被本质世界排斥的“时间”范畴,德谟克利特将时间归置到与世界不相关的主体自我意识领域;伊壁鸠鲁将时间拉回到现象领域,强调时间是现象的绝对形式。马克思则将时间引向现实人的感性实践领域,强调时间和人的感性都是感性世界自身的反映,时间概念同时具备真实的现实基础和逻辑形式,这不仅克服了德谟克利特把感性时间看作主观假象而导致的怀疑主义,同时也避免了伊壁鸠鲁轻视实证知识而产生的空虚道德主义。感性时间观关涉人的感性生活和人的现实自由,这也折射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一部为汉代治国道路确立历史思维的著作。《史记》的历史思维包括天人思维、古今思维、会通思维。《史记》所蕴涵的历史思维对更好地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古筝作品《铁马吟》艺术欣赏的现状,指出了人们在欣赏《铁马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加深对《铁马吟》的了解、提高古筝艺术欣赏能力、仔细体会《铁马吟》的意与境等多种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对比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在阐述过程中,马克思表达了对待“自我意识”哲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对自我意识哲学所包含的激进主义、理想主义高度赞赏,另一方面对其不能抓住现实表示不满,这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与对马克思其他经典著作的研究相比,有关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当前学术界围绕博士论文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时期的思想倾向;第二,有关博士论文对伊壁鸠鲁哲学和德谟克利特哲学的探讨;第三,博士论文中体现的自我意识哲学;第四,博士论文中的政治学思想;第五,关于宗教批判;第六,博士论文关于人的问题的讨论;第七,博士论文初现的辩证法思想;第八,本体论解读。这些学术成果丰富了有关马克思思想的认知,填补了部分学术空白,但也存在着偏重微观研究、宏观考察欠缺等不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比较,阐明自己的自由观即自由是自己规定自己,这主要是通过自由与自我意识、原子的偏斜运动、定在、矛盾等的关系中彰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忽略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性的维度。人的解放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题,而且也是始终贯彻于马克思整个思想发展历程的重要命题,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第一次集中地表达了其深刻的哲学思维及其潜在的思想倾向,马克思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赞扬了伊壁鸠鲁哲学对自我意识原则的贯彻和对宗教的批判,并暗含了马克思本人对自然界客观性的考察,而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命题也从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哲学的实践性。从这四个层面进行考察,人的解放维度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默顿的博士论文《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部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史的经典著作。文章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解读,分析了默顿对编史学方法的运用及其特色,由此彰显出科学编史学对于科学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默顿的博士论文进行了一些评介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一,对默顿的博士论文中的基本研究方法的确立的忽视;其二,对职业兴趣的汇聚与转移理论重视不够;其三,对默顿命题的争论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7.
具有着独特意涵的五四运动,自1950年代以来便成为美国博士论文的选题对象。美国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其研究主题经历了从梳理"五四"历史事实到聚焦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再到关注社团组织的变迁过程;同时,这些博士论文还具有内容多聚焦于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发展、研究方法存在明显范式转换、基于现实关怀的问题意识浓厚、研究主体多为华裔学者等特点。这些基于独特视角、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关于五四运动研究的博士论文,在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引发了对五四运动的新思考,并为进一步开展五四运动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晚年“慢性死亡说”。虽然内容庞杂,读起来相对费劲,但是这部著作价值很大。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历史学笔记》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这里以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的《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为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3日至7日,2010年全国历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广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西文明进程及其现代发展。本次论坛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涵盖了历史学科现行辖内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史等多个研究领域。论坛议题广泛: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与史实的考证与考辨,史料的重新解读、新资料与新方法的运用,也有近年来史学中比较流行的民间信仰与医疗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