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凌 《兰州学刊》2010,(11):133-135
刑事私诉制度如何定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公诉制度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形下,应该充分发挥私诉制度的价值和作用,这对于公诉制度将是有效的补充,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起诉制度,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贯彻。  相似文献   

2.
郑夏 《兰州学刊》2012,(8):175-180
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使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首先从2008司法解释入手,分析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然后比较再审之诉和第三人撤销之诉,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域外规定,提出我国构建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具体建议,建立完整的第三人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上虽有多种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的制度,却无法应对"解除原执行依据执行力"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被执行人的相关实体争议。以执行异议制度处理实体争议,会偏离该制度救济程序性权利的功能,违反"审执分离"原理;再审之诉作为纠正错误裁判的补救程序,无法解决非因裁判引发的实体问题;另行起诉的根本缺陷在于无法排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我国有必要引入大陆法系国家专门为救济被执行人实体权益而设立的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以更加有效、周全地保障被执行人的实体权益。作为一种因执行阶段出现实体争议而设置的审判程序,债务人异议之诉要适度、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特别而精致的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是保障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实体权利在执行程序中不受侵害的重要制度,可分为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其目的在于全部或部分排除执行依据的执行力或排除对特定标的物的执行。我国现有的异议之诉的立法缺陷在提出异议之诉的主体、异议之诉的审查程序、审理结果、对异议之诉的救济和监督等方面均有体现。在对执行救济制度的程序价值全面认识之后,应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的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实体权利给予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涉诉信访制度困境与解决机制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涉诉信访属于涉法信访范畴。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司法的权威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涉诉信访面临一系列的制度困境。涉诉信访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的失衡与缺陷。我们应加强信访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机制及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整合,构建相对独立的司法解决机制、涉诉信访与申请再审分流机制、司法最终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兴盛衰亡,萌芽于先秦,其形成、发展和成熟于不同朝代,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御史台阶段、一台三院制阶段和都察院一院制阶段。始终体现着奴性、同构性、有限性的特点,充分凸显了古代人治大背景下试图法治化的二元对立与悖论:"家天下"思维主导的缺位制度无法全覆盖并制衡;君制法、臣守法、法治民的立法本意致使表面上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实质上自立法时起即有先天的不完整性、不充分性与有限性,法治实践中必然冲突。独立性、法治化、透明化是现代监察制度设计与实践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7.
由于定位不准且制度设计有缺陷,我国现行粮食直补制度对农民增收贡献甚微,也不足以促进粮食增产,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在取消该制度不可行,完善该制度亦将面临目标落空危险的前提下,必须对该制度从目标、资金来源和补贴依据等方面予以转型,最终建立我国法制化的粮农收入直补制度.  相似文献   

8.
诉的合并提出和合并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惑,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对于诉的合并没有系统的立法规定,尤其是合并审理的相关程序性规则几乎完全缺失,因而从程序规则的角度对诉的合并制度进行完善尤显重要。为此,我国立法应当从诉的合并的形成规则、诉的合并在审理上的特殊规则、诉的合并在裁判上的特殊规则等三方面去完善诉的合并制度。  相似文献   

9.
凌雯 《南方论刊》2012,(6):42-43
诉的构成要素,是指一个完整的诉(或案件)所必备的内容或因素。完整的诉通常由三方面要素构成:诉的主体、诉讼标的和案件事实。诉的要素对于诉的识别具有重大意义,此问题之关键即是诉讼标的这一要素。本文通过分析新旧诉讼标的理论之利弊,尝试提出恰当的诉之识别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尽管捕诉合一机制争议不断,但随着司法改革推进,人民检察院捕诉合一办案模式得以正式施行.捕诉模式的变化必定带来诸多问题,这就要求对"错捕"的内涵重新界定,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和当事人司法救济,大力推进去行政化司法改革.此外,暂不宜移植域外预审法官制度,同时侦查机关预审难以实现监督目的,因此应以捕诉职能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构建“世界古代史”精品课程内容体系的概况、基本结构、教材和教辅资料、教学活动等主要教学环节,并对构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各朝都以强化专职监察权作为防治腐败的重要措施,这种措施虽然对于澄清吏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系列弊害和恶果,其主要表现是:以监察职能混淆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扰乱正常的行政秩序和司法秩序;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因拥权过重且缺乏监督而自身严重腐败;监察机关因其工具性本质而使其职能发生严重异化.就总体的实施效果而言,中国古代强化监察权并没有成为防治腐败的良策,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贪腐之风和强化了腐败产生机制.中国古代强化监察权之所以没有成功,其根源是权力一体化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3.
秦代的告诉制度在种类上可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自告与告发,以及州告等。秦自商鞅变法以后确立了奖励告奸制度,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官吏周围的人告发官吏,官吏因此受到处罚的,告发之人可承袭原官吏的官爵、田禄。错误告诉的,根据错告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可把错告分为故意错告和过失错告;故意错告为“诬人”,应受刑罚处罚;过失错告为“告不审”,依法从轻处罚或免于处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被认为是治国和修身之本,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古代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礼制的教育和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古代学校是习礼演礼的场所;第二,学礼制度本身就是对古代礼制的丰富与发展;第三,学校也是一些重大礼典的行礼场所.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的发展 ,是近年来国家农村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农村税费问题的实质 ,是农村各利益主体动态链式博弈的结果。本文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构建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 ,并通过对博弈模型的分析 ,揭示了我国农村税费问题的根源 ,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刑以秋冬”的司法时令思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时期,但这一思想的起源还应早于此。自汉代起,“刑以秋冬”的思想逐渐发展成我国古代的一项司法制度,并最终在唐代得到完善。在发展的过程中,轻罪与时令的关系逐渐断绝,而关于死刑行刑的规定却越来越详细。司法时令制度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关”的思想,其现实基础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7.
虽然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性的认识坚持了某种微观不变的简单性观念,但是他们在对一般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变化机理的论述方面却不同程度地渗透着整体性、复杂性的观念.无论是泰勒斯以水为始基的学说、赫拉克利特以火为始基的学说,还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常住不变的学说,无论是巴门尼德的"存在"唯一、不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学说,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和整体先于部分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系统整体性的思想,并且还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事物在宏观构成和演化层面上具有复杂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亲亲相隐”思想最早源自中国古代先秦儒家“父子相隐”的理论学说,随着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最终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并经久不衰,持续至清朝末年。作者考察了其思想的源起以及在中国历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探讨了传统中国法律中的道德因素以及该制度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9.
孤竹古国疆域是孤竹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寥寥传世文献及一些考古发现虽使孤竹国存在具有其可考性,但因对考古学文化认识的不同、对文献考证的不同,研究者对孤竹疆域范围的认识还存在差别,因此,要依托商朝疆域研究的成果,结合当时疆域的“点”、“面”和“虚”、“实”特点,科学分析孤竹国疆域的层次性,理清其政治疆域和文化治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古希腊哲学本体论问题,有过诸多讨论。本文认为,本原问题从早期的智者讨论开始,经泰勒斯、巴门尼德,最后到亚里士多德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对于本体论前后不一的思维转向的认识,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了哲学中理性与经验的鸿沟,认识到这点对于我们研究本体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