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运用慢速热解方式对生物质颗粒进行预处理,半焦作为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的原料,通过自动量热仪和元素分析仪对稻草和梧桐树叶热解后的半焦进行热值、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的半焦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粒径大小对半焦热值、氧元素脱除影响不显著;挥发分在550℃时已经基本析出,氧元素脱除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2.
林木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利用潜力。目前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分类及资源量的估计方法也有待统一和完善。基于对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来源,对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进行分类,并采用自下而上的估计方法,结合我国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各组成部分的资源量和可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借助自制的两级固定床热解装置、气相色谱分析仪以及扫描电镜(SEM)等设备,在热解温度700 ℃、催化裂解温度700~900 ℃的条件下,以特种焦、白云石、高铝质多孔熟料为催化剂研究了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工作以锯末为生物质原料,以过热水蒸汽为气化剂。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与其催化特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微观结构看,特种焦的特征是: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广;白云石则具有不规则裂隙以及不规则鳞片状晶体表面的特征;而高铝质多孔熟料具有裂隙相对规则、晶粒表面相对平滑的特征。实验数据表明:三者在生物质焦油转化率、产气率、产气成分、气体热值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林木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时机已经日趋成熟。我国丰富的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和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为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基于2005年对我国部分省区林木生物质资源调查和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各类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潜力进行初步估计;并从森林多功能性、林业可持续经营和产业发展的阶段等方面对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察温度、颗粒度等热解条件对废轮胎热解行为的影响。采用程序升温热天平仪考察温度、颗粒度对废轮胎热失重的影响;采用管式反应器考察温度、颗粒度对热解产品(包括热解气、热解油和粗炭黑)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是影响废轮胎热解产品收率的关键因素,400~550°C时热解失重速率最快,超过550°C接近完全热解;若废轮胎热解以得到热解油为目的,温度控制在400~500°C时,热解油产率最高。颗粒大小也是影响产品收率的重要因素,在400~550°C,随着颗粒度的增加废轮胎热解更加完全,粒径为0.3 mm和5.0 mm的废轮胎颗粒热解活化能分别为73.1 kJ/m o l和55.8 kJ/m o l;颗粒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也很大,而当颗粒度超过5 mm时对热解产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品,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就我国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问题,并探索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2050年生物质能将占人类总能源消耗的50%以上,其开发与利用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及实现可再生能源总量分配目标的关键.考虑林业结构、采伐剩余物是否保留及地力发展等因素,设计11种情景对其潜力进行探究;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度,提出相关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议.考虑采集、运输及存储等技术水平,探究产业原料实际供给情况.生态结构调整的逆向作用较小,而采伐剩余物保留的较大.地力水平提升可显著提高我国生物质可利用潜力.考虑生态因素,2020、2030和2050年的森林生物质潜力分别为32 806.92万吨~ 36 880.68万吨、38 730.14万吨~45 922.51万吨和41 793.57万吨~50 862.63万吨,分别是传统理论值的1.04~1.17倍、1.16 ~1.38倍和1.13 ~1.37倍.考虑技术水平时,其潜力是传统理论值的72.41%、81.32%和81.03%.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使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处于比较有利的阶段.虽然生物质发电被认为是优质的发电方式,但由于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燃料费用过高,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整体效益不容乐观.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以单个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为例的经营发展模型,分析生物质发电厂的生存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生物质发电厂实施电价补偿的经营发展动力学模型,研究电价补偿对生物质发电厂的经营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的常规生物质发电厂难以盈利的情况普遍存在,电价补偿对生物质发电厂发展的激励作用明显,分段电价补偿模式比定值电价补偿模式更有利于生物质发电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的实验,对常温下生物质材料在秒量级脉冲加热下的导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本实验的条件分别进行了抛物线型和双曲线型两种导热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傅里叶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而双曲线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差很大,这说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在所用的生物质材料中没有发现非傅里叶现象,同时也说明某些文献所述各种生物质材料的热松弛时间为秒量级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0.
应用萃取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将生物质快速裂解油分离成 4种组分 :烷烃、芳烃、极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 ;并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对水相和油相中各分离组分分别分析和鉴定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的膜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行两个月表明,在投加悬浮填料的反应器内不需投入活性污泥.悬浮性生物量降低到1 g/L以下,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膜组件的污染.与此同时,由于填料的投加,延迟了曝气气泡上升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氧的传质率和利用率,大大节省了能源消耗,降低了处理成本.出水水质同常规MBR相比几乎没有差别,可以满足中水回用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生物质能源系统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强调了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于实现能源、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通过自建的可视化气体水合物反应实验台,对质量分数为0.2%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式为C12H25SO3Na)水溶液和HCFC141b在单根水平换热管外生成气体水合物的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通过照片和采集的温度值对水合反应的过程特性进行了描述,发现气体水合物和冰的生长形态完全不同,它不是围绕着换热管生长,而是沿着固体表面(换热管表面)渗透到制冷剂相中生长.采用表面自由能理论进行机理分析表明,其原因在于水溶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换热管表面自发渗透到制冷剂相中.据此可以认为,在间接接触换热式气体水合物蓄冷系统中,如果在换热器外增加垂直金属翅片,将有利于改进气体水合物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低变质煤的热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变质煤的储量十分丰富,对其充分有效的利用可以极大的缓减当前资源紧缺的现状,同时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低变质煤进行热解处理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微波热解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加热速率高、反应速率快的新型煤炭转化技术,在煤、油页岩及生物质等综合利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在对我国低变质煤资源性质、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煤的低温热解技术及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和利用情况,研究了低变质煤的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15.
开发利用清洁的生物质能是低碳经济强调的一个重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农村生物质能源,大力发展农村生物质能产业,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和具体对策,来促进我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热电联供系统装设蒸汽蓄热器的能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热电联供系统装设蒸汽蓄热器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烧结矿冷却废气余热回收是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废气余热回收闭路流程将锅炉排气作冷却介质循环,可提高回收废气温度,余热得以充分利用,对环境污染大大减少.为提高废气余热回收率和废气温度,为合理设计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回收循环系统讨论了废气多循环系统设计原则,建立了循环系统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循环废气量的确定模型及烧结机冷却废气循环择取模型,并开发了循环系统设计程序.此研究为高耗能企业余热回收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能源动力设施系统为社会提供热能、电能等发展动力,城市环境保护设施系统清除社会发展废弃物,提供清洁的环境,两大系统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文章从投资规模、服务水平、质量效率三个方面构建城市能源动力与环境保护设施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核算2001~2011年我国城市能源动力与环境保护设施系统数据可知,能源动力与环境保护设施的协调状态不稳定,波动较明显;提高能源生产增长速度、电力生产增长速度会大大改善能源动力设施系统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在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中,购销和使用起着直接的拉动作用。然而我国的生物质能购销和使用存在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缺少相应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生物质能产业法律制度进行整体建构,提出解决我国生物质能购销和使用法律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文阐述了推进我国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的背景、规划、核战略产业、军民融合海陆空领域的发展。首先题解我国核大国、强国的顶层设计、国外背景、10大产业的大国强国方向;进而阐明了我国已步入核电大国行列,在役在建设核电站进入世界第三位,但核电在国际国内能源、电力中比重很小,迈向核电强国任务艰巨;进而阐明举全国之力做强我国核工业,建设更先进的核潜艇,研发中国战略重器核航空母舰;建立强大有后处理的核燃料循环,打造“中国造”华龙1号,全产业链走出去;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推动核科技进步,继续研发、部署小堆项目建设;抓紧以核电代煤、治霾、减碳、供热的开发工作;加大核科技在农学、医学、科研、军工的应用。认真贯彻《核安全法》确保核工业安全发展,健全完善核应急体系,推动核安保能力提升,不断完善核安全结构和核安全系统的顶层设计,保障核工业安全万无一失。抓好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发展,军民对接,使命承担,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