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我国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80%的妇女是农村妇女。因此,要解决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村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快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快慢。“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应发挥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在全国建立一张覆盖广大农民的社会安全网,力求早日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对苏南地区来说,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是相对较高的,不仅高于全国的水平,而且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南农民收入增加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实施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往后,农业的发展速度就像一个精疲力竭的长跑运动员,步履逐渐慢下来了。目前,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三农”问题的外部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比例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通过产业统筹和城乡统筹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创业视角,运用创业理论来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提出了依靠创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三农”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新农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农”档案的建设体制渐趋完善,信息资源也日渐丰富,在保持农村和谐稳定、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农民增效创收出谋划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央政府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引起了“三农”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三农”问题本身的改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当然必须有不同的方案与之相适应,分析国家政策转向,弄清“三农”问题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带动农民”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李晶 《决策探索》2004,(6):71-72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没的重要问题。8亿多农民是中国的脊梁,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正视农民问题,就是正视了中国社会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少峰 《领导科学》2005,(22):12-13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矛盾,是贫困农民打开富裕之门的“敲门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已经跨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三农”问题,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用知识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与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上的“二元结构”是消除经济“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策一直偏重于城市,使得原本脆弱的农…  相似文献   

11.
郭永昌 《决策》2006,(10):30-3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提出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个提法使人明显地感觉到国家对于农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农民的重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觉得不管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这个提法是有问题的。实践上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一直抓了这么多年,成效并不十分明显——农业没有根本的改观,农村还是山河依旧,农民的收入仍是长期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包涵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长期城乡分割和过度城市偏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其形成的历史性,寄希望于短期内通过单项的农村改革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长期而不是短期地关注“三农”问题,从社会历史和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于实现农业的两个根本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多年来,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坚持立足“三农”不动摇,以“四步曲”支持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这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经济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农村出现了诸如干群关系紧张 ,社会矛盾增加等不稳定因素。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 ,危及社会稳定 ,已经成为中央新领导集体和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彰显“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连续6年发布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以“三农”为主题的第11个一号文件。笔者带着一号文件到农村去,同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一起学习和讨论,大家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用农民的视角和百姓的语言,总结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十大新亮点,笔者予以点评。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综合经济组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西部广大农村,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笔者认为,发展综合经济组织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与对策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提出了着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长期未解的“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有关“三农”问题的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指出以往“三农”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强调只有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才是治理“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商伟  高倩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318-318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探究“三农”问题产生的成因,并为了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增加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有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范磊 《决策与信息》2009,(10):10-11
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从重视农民利益入手,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把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农民利益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