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首先发现、恩格斯作了系统阐述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与马克思发现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一样,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然而,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都把思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说成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并拙笔撰写了这篇论文,以从原著本身求索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阐述的本义。一众所周知,恩格斯在其晚年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哲学的终…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殊论——对中国大陆25年改革经验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图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伟大的思想努力当属黑格尔和马克思。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中国官方推崇的历史哲学。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理论日趋边缘化。自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失势以后,在解释历史和预测未来的领域,现代化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简而言之,现代化理论预言人类的归宿是唯一的,各地区、各民族都将殊途同归,而西方社会是人类的先驱,非西方将步西方的后尘。李普塞特的理论充分体现了这种“西方中心论”的自信精神。而福山则把现代化理论和黑格尔哲学奇怪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从而把现代化理论推向了极端。亨廷…  相似文献   

3.
所谓出发点,就是起点、开始之点。马克思在不同地方几次提到出发点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他们的哲学方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完全相反,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时候,明确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这一出发点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同时又既有物质,也有精神。“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既不能单从精神天国意义上理解人,也不能单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人,只能从灵与肉亦即精神与物质两者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意义上理解人。由此亦可见,马克思的哲学出发点与…  相似文献   

4.
正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写于1886年,距今已整整130年了。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列宁曾评价这部著作,应当成为"每个觉悟工人必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没有抛弃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也没有指责过费尔巴哈哲学中缺少辩证法思想,反而提出了“费尔巴哈辩证法”的概念。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缺陷是“直观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诞生于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反映。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社会化生产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供了现实性与可能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理论,二者的优秀思想构成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从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成“以人为本”。马克思在他的学说的创立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了西方的人本思想,非常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相关内容的分析,进一步阐释其思想的当代解释及在我国的发展,从而分析出其人本思想对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近读湖北大学《领导科学论坛》编辑部副主编王修和同志的论文集,论文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黑格尔哲学的评说;二是领导科学方面他所写的论文。我浏览了他的哲学论文,深佩他的理论勇气。我记得毛泽东同志1955年曾有一段口头指示:“我同意在北京大学开设黑格尔的哲学课。”他甚而引申说:“可以出版蒋介石的文集。”他说:“这样做,可能会有人学了之后走入歧途。但更重要的成果,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的口头指示,表达了我们领袖对信念的坚定性,也完全符合列宁的教导。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说: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共产主义小册子,学几句共产主义的简单结论,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只能变成最愚蠢的夸大狂。”果不其然,中国“文革”前,林彪主使编写的“毛主席语录”,不仅使中国很多人成为愚蠢的夸大狂,而且受林彪的愚弄和蒙蔽,成为林彪阴谋实现篡党篡国野心的俘虏。回顾历史,我就深佩王修和的理论勇气。他研究黑格尔哲学,没有使他成为唯心论者,反而使他坚定地信仰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用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观察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研究领导哲学和领导科学。我想,王修和的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他的理论勇气与创新精神,恰恰是我们许多研究领导科学的学者,应当认真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事业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为适应广大学者、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而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选本。作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集成,它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法学、史学、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该书的某些论点可能还不成熟,在表述上还存在着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术语的影响,但勿容置疑,该书在批判地考察以往哲学的基础上阐述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关于自然界的理论,奠定了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认真学习和阐发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本质,澄清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误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之发现是马克思的两大贡献之一,可见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何种解释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观,或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等等的解读方式在当今的学术界并不缺少支持者。且不论这些学术争论的对错与否,因为争论的本身就证明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诠释正走在一条成长的道路之上。因此,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出发,围绕马克思在哲学本体论中发起的哲学革命,来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对现时代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风青  张旭 《经营管理者》2013,(24):120-120
研究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背景与形成过程,绝不是出于单纯的历史兴趣。对这些哲学背景与创立过程所做的阐释,和对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身所做的解释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另外,它们对下述问题的解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之间的继承问题,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成熟程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采取一系列社会主义措施,但是由于各国情况很不一样,“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在研究各民族发展道路问题时“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把万能的钥匙”,因为“极为相似的事变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会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主张“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加以比较”,以便“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6.
在“理解马克思”的问题上学术界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理论”和“实践”两种路径。前者具有高度指导作用却因时代变迁遇到困境,后者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范畴,但却陷入概念上的误解,二者都没有较好理解马克思的本质意义。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不仅对理解马克思的本质精神,而且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根本标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整个体系.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的概括,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基本的执政理念,也是其执政理念的核心。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人”指的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实践哲学的“以人为本”,意味着人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逐步实现。 西方人本主义在对人和人的价值的肯定和认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它与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在哲学基础、提出的方式和现实意义上都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其实就是以民为本,它虽是封建君主为维护其统治所进行的政治策划和政治主张,但不能因此而全盘抛弃,而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9.
新视野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破除了长期束缚我们的一系列错误观念,进一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所有论述,马克思主义只是指其中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对当代中国仍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亦即普遍真理。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  相似文献   

20.
青年马克思哲学探索活动中的“人”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理论活动始终围绕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马克思理论实际上是一门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尤其马克思哲学,直接就是一种始终以“人”的问题为宗旨,探求人类解放道路的哲学。这可以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探索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