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侦查机关的侦查人员在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讯问时,采取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的方法逼取其供认犯罪事实的行为.刑讯逼供的基本特征是以刑讯作为方法,以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为目的.笔者认为,产生刑讯逼供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促使侦查人员产生刑讯逼供动机的直接原因,又有使刑讯逼供作为一种现象得以存在并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深层次的观念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刑法》247条也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从我国刑事诉讼法、刑法的规定可知犯刑讯逼供罪最严重的是可以判处死刑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遏制刑讯逼供却仍是刑事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刑讯逼供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缺位。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对于刑讯逼供的举证责任分配应当向弱者倾斜,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被告人提出表面证据后,证明责任即由控方承担,控方须证明其无刑讯逼供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程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公检法机关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一直保护不够,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一直是影响我国司法公正的一个顽疾。近年来,人权保护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的人权保护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面对这些变化,中国的刑事诉讼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证据入手,谈一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不应采纳沉默权制度,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侦查讯问或出庭受审时,有保持沉默而拒不回答的权利,在西方各国的刑事诉讼中,大多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并且被认为是受刑事追诉者用以自卫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调查的25起死刑错案中刑讯逼供现象大量的存在,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死刑错案中存在刑讯逼供现象的原因,分析了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和反对刑讯逼供的原因。尝试提出实行“米兰达”告知制度,提高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的控制能力,建立侦押分立制度、人身检查制度、警察出庭作证制度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看守所作为羁押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罪犯的场所,主要是起着警戒、看守、教育和管理被逮捕、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以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2009年的一场所谓“躲猫猫“事件,将世人的眼光拉回到这一亟持改革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指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过程中,由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犯罪成因、监护教育条件以及案发后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为司法机关公正合理地惩罚、教育、挽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参考。社会调查制度是刑罚个别化的要求,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怀与保护,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肖雯 《决策与信息》2011,(10):13-14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制度,即关系到收集、保留证据的惩罚犯罪需要,又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需要。作为传统的职权主义模式,我国现行立法对刑事强制措施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主要停留在惩罚犯罪的需要层面,在其适用的审查机制、适用的对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应当结合现行刑诉法的修订契机,更多的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为改革方向,引入程序性裁判等理念,对现行强制措施的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1.
张君 《管理与财富》2009,(12):75-75
在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由于传统司法观念的影响以及现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缺位,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普遍存在,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笔者就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遏制刑讯逼供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最早产生于十二世纪的英国,作为一种刑事法律制度,它经历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在诉讼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当今刑事司法中刑讯逼供现象较为严重,有必要给嫌疑人、被告人保持沉默的权利以抵御司法机关的滥施,因此,对于沉默权引入我国这一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我国为何要引入沉默权,以及应否引入沉默权,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公安部日前作出部署,决定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接连发生的涉案人员因刑讯逼供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禁绝刑讯逼供,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法制文明的要求,本文从刑讯逼供的危害、存在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对遏制刑讯逼供中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辩护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一宪法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与保障,更是我国诉讼制度民主化和公正性程度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沉默权制度的理念基础是保障人权与程序正义,而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是对立统一的。理性认识和借鉴沉默权制度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刑诉法修正案》中第5条到12条是有关刑诉中辩护权的最新规定,其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律师,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以及法律援助的实施都作出了新的规定.这些新规定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希凯 《决策与信息》2009,(6):51-51,109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人不得被强迫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言或证明自己犯罪."不自证其罪特免权"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抵御被强迫自证其罪的风险.本文对不自证其特免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罗军  邓莉 《决策与信息》2011,(12):60-60
辩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 辩护权普遍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何获得有质量的辩护, 如何确定有效辩护原则的标准, 有效辩护原则的意义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刑事司法公正制度、是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是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制度安排。本文拟从建立沉默权的意义及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出发,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作为一种顽症屡禁不止。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或死亡的还应按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来追究刑事责任。虽然法律明令禁止,但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刑讯逼供现象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据调查,一些案件在侦办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刑讯逼供现象。本文首先由窦娥一案引出古代刑讯逼供的危害及罪恶;然后再追溯古代刑讯逼供的历史;接着在承认刑讯逼供的危害的同时,会从另一方面对古代刑讯逼供存在的必要性展开见解;最后以此为据,探究现代刑讯逼供所体现的问题及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