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纳西象形文字所反映的纳西族文化习俗夏之乾纳西象形文字可说是我国现存的民族古文字中象形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形象化远在股代甲骨文之上。它以简明的笔划,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将纳西族自古以来的不少重要文化习俗、生产活动以至诸如吃、喝等日常生活事项都相当明确...  相似文献   

2.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7,8(2):25-33,100-102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其从古相沿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有过成人礼 成人礼又称“成丁礼”,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礼俗。通过了成人礼仪式,便意味着受礼者在人生旅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年阶段。目前有关研究者都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成人礼这种人生习俗,如汉族历史上的“冠礼”等等,只不过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已渐渐淡化了这一礼俗。世界上目前也仍有不少民族保留“成人礼”,但其形式、内容及意义也已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完全以新形式替代。 纳西族的成人礼一般称作“穿裤礼”与“穿裙礼”,是我国进…  相似文献   

5.
蚰西族民同剪纸艺 人 据时■王耀纳西族民间剪纸~~  相似文献   

6.
翻开《徐霞客游记》(卷七下·滇游日记七),人们就会看到这样一段有关明代纳西族姓氏的记载:“其地土人皆为么梦……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其实,在明代以前,纳西族社会并无姓氏,仅分为“叶”、“束”、“禾”、“买”四大氏族。“买”与“禾”  相似文献   

7.
一、封建领王制度下的母系家庭1.概述:纳西族约有十六万人,其中十五万五千人聚居在云南省丽江专区境内。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其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丽江专区内的丽江、维西、永胜和中旬等县的纳西族,解放前已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阶段,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宁蒗及其  相似文献   

8.
居住在被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第一座历史名城——云南丽江大研古城里的纳西族,给出生满月的婴儿(不分男女)做生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丽江纳西族古乐队加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日本学者指出:纳西族象形文字更便于电脑传输,便于国际交流;……纳西族传统文化在轰轰烈烈影响今人之际,同时昭示了我们什么在九八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获取了下述信息:举世瞩目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世纪...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火葬习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时,纳西族的先民盛行火葬。到清朝中期,丽江地区开始改火葬为土葬。至解放前,纳西族多数地区仍保留火葬习俗。本文根据调查材料和有关古籍记载,试对纳西族的火葬习俗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属于藏缅语族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二十多万,1977年)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其周围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维西县、中甸县,以及四川省境内。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在汉籍史料中以“麽些”的名称出现。近年来,中国、欧美的研究人员用麽些名称的也不少。在丽江、维西、中甸等县居住的这个民族集团自称 Na-Khi,但是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一带居住的集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发表了之乾同志的《纳西族母系‘衣度’的社会性质问题》(以下简称《性质》)一文,对我们在同年第3期发表的《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一文提出了异议,认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不应称为“亲族”,只应称为“母系家庭”。而且,它只是“纳西族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这种新的见解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东巴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历史背景纳西族,在顾比得的《被遗忘的王国》里面,称为“被遗忘的王国的子民”。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的王国”的民族,在最近十几年以来,其文化不断的走出玉龙雪山,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到2001年的12月31日,一年来到丽江旅游的游客达305万,而整个丽江县的人口只有34万,其中纳西族的人口却是19.6万。在这样一种不成比例的文化冲突之中,纳西族  相似文献   

14.
专门研究人的姓名称谓称之为“姓名学”。姓名学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它是全面研究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各民族的姓名称谓,是该民族文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透过这一独特的环节,可以看到该民族的许多文化传统与民情风尚。 对纳西人姓名的研究,以往多以搜集资料为主,而很少有过专题性的探讨文章。本文试图对纳西族原始命名法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治疗骨伤常用泡酒药、水煎药、面药、炖肉食服综合治疗,一般药用草乌、蔓陀萝、一枝蒿、大红麻、九节玲、接骨丹、大血藤、沙七、蜈蚣七、五爪金龙等。将出窝的幼蜂子在瓦片上焙干研成细未,每次黄酒冲服5-10克,病毒随发汗而 解,连服7天可治疗破伤风。被毒蛇咬伤者可先内服麝香1分或雄黄末5分,然后清理伤口,放血,用青辣子叶或黄瓜叶、刺菇叶,捣碎外包,伤口引流,轻者一次即愈,重者每天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区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堪称是婚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对永宁纳西族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是我国民族学的重大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对永宁纳西族亲属制度的研究也收获颇丰。1980年8月,严汝娴、宋兆林先生发表了《纳西母系亲属制与易洛魁亲属制的比较研究》(载《民族研究》1980年第2期,以下简称《比较》)。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是中外民族学界都很关注的研究课题,有关论著数以千计,但是缺乏具体形象及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么些图卷》(下简称《图卷》)提供了一幅珍贵的风俗画.该画高35厘米宽314厘米,绢地着色,左下方有“古滇何景文写”,其下有“大明味书楼王氏  相似文献   

18.
当中国社会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来到永宁盆地--这个中国西南部偏僻山区的角落时,当地的纳西族或者摩梭人并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学调查,还有其后60年代初期更多的田野实地调查,研究者们发现纳西族的亲属关系是母系家族体系,他们不实行制度化的婚姻.这在中国的社会科学家中引起了很大轰动,因为它似乎强化了19世纪刘易斯·亨利·摩尔根提出的社会进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一定要坐在她的面前,摊开画布,怀着虔诚的心,为她作一幅肖像画。这是一位普通的纳西族妇女,却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纳西族妇女。叫和淑清,是个搬运工人,也是丽江县搬运社的社长。她似乎是为了我的访问,略微打扮了一下。短短的剪发,戴一顶灰布遮沿帽,身穿浅蓝色的大襟衫子,一根自底彩花腰带,系着黑布白边的围裙。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披着的一件黑羊毛坎肩,上面缀着星星和月亮的挑绣图案。她的脸白净而略显清瘦,额上细细的皱纹,掩不住她昔日的容颜;微微向上挑的眉毛下,有一双目光明澈的眼睛。这面容,使人难以相信她已五十岁了,只有那一双稍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阐述东巴教中纳西人生命、灵魂和生命神的箭,以及东巴教祭仪、神画像和纳西人生产生活中有关箭崇拜的习俗,联系中外民族有关宗教观念和习俗,指出纳西族传统的箭崇拜肇源于纳西人在古代战争和狩猎生涯中将箭这一杀伤力大的武器神化、灵化的拜物教意识。同时较深入地论析了纳西族箭崇拜意识的二重性表现,即认为它为神、人所用便能镇鬼驱邪,招财祈福,因而将它视为神器而顶礼膜拜;又认为如箭为鬼怪或敌人所用,则会祸及自己,因此对其敬畏交加,并在此心理上产生出“拔病痛之箭”、“转移毒箭于面偶”等巫仪。文中还论述了箭与纳西人生殖崇拜习俗和“青蛙阴阳五行”之间的神秘关系。最后,对东巴教和苯教的箭之礼俗作了比较研究,从微观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揭示纳西、藏民族这两个本土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独到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