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行政相对人行为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行政法理论和制度对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效力极不重视,进而忽视了相对人行为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作用。相对人行为的效力基础是权利和法律。效力类型包括启动力、中止力、终止力、阻止力、影响力、产生力、强制力、支配力、形成力等。理论和立法必须在相对人行为效力与行政行为效力之间保持适度平衡。  相似文献   

2.
行政行为的效力应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三个方面组合而成。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非依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变更或撤销。拘束力是行政行为生效后所具有的约束、限制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效力,不仅对相对人而且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也有相应的作用。执行力是行政行为生效后相对人拒绝或拖延履行时,行政主体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的效力。三力合一,相辅相成,是行政行为得以落实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拥有完善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组 成,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同时,程序性权利促进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 使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大大增强,最终通过有效地控权实现了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平 衡”。  相似文献   

4.
行政相对人防卫权的行使是行政领域以权利制约权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在分析行政相对人防卫权制度缺位的原因及行政相对人防卫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具体构建行政相对人防卫权制度,并对相应保障制度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5.
相对人抵抗权是相对人对行政行为所设置之义务进行抵制和不服的权利,但在具体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要建构行政法上的相对人抵抗权制度,首先要对其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其次,从对象、时间、方式三方面限定相对人抵抗权的行使条件,最后,要正确认识相对人抵抗权在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和促进行政法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机关做出的明显重大违法行为,如乱摊派、罚款不出示收据等,在行政法学中被称为无效行政行为,我国个别法律、法规对此规定了行政抵抗权。然而,由于对行政抵抗权法理学基础认识不充分,行政相对人心存疑虑,行政机关心怀抵触,影响了权利的实现。行政抵抗权的三个法理学基础是:人民主权理论、基本人权理论和权利救济理论。我国应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经验,在正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中规定行政抵抗权。  相似文献   

7.
公定力是对行政决定的有效推定,而非合法推定.厘清行政决定公定力起点不仅有利于丰富公定力界限的讨论、完善公定力理论体系,而且有利于规范行政权的运行、保障相对人权利的行使.行政决定公定力的起点应当在行政决定成立之时,而不是生效之时.同时,行政决定公定力产生的起点与其他效力产生的起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作为公民宪法权利的延伸,其行使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就行政相对人抵抗权行使的条件、方式、效果及风险几个方面勾勒出行政相对人抵抗权制度冰山之一角,以期对完善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行政合同是现代国家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有效手段〔1〕。在行政合同中 ,行政主体拥有相对人所不具备的合同优先权。具体表现为 :对合同履行过程的指挥与监督权、直接强制执行权、直接解除合同权等主导性权利。而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极易导致滥用。  相似文献   

10.
行政裁决作为一种行政执法行为,它对行政争议的处理必然涉及对民事权益的审查和确认,从而直接影响到相对人的民事权利。因而,因行政裁决提起的行政诉讼具有其特殊性,行政裁决的特殊性决定了法院应享有司法变更权,而这种变更权应是有限的变更权。  相似文献   

11.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及其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协同和联合行政执法中的信赖保护,首先应符合信赖保护的构成要件,然后才有信赖保护措施的选择。信赖基础的辨识,应检视行政执法机关的积极作为是否构成具体行政行为、未置可否的事项是否属于该执法机关的管辖范围。行政相对人处置其权益的行为与执法机关的行为具有客观因果关系,是信赖表现的判准。信赖值得保护的认定,主要考量行政相对人对作为信赖基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过错。信赖保护措施的选择,应基于个案中的公私益衡量,在存续保护、财产保护和过渡措施中择一适用或综合适用。  相似文献   

13.
从《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或推定的权利救济途径来看,事后救济明显存在不足,预防性行政诉讼尤显必要。预防性行政诉讼的适用前提是明确其与尊重行政的首次性判断权、风险预防原则以及成熟原则的矛盾与联系问题。在食品安全领域,行政相对人在以下两种情况应该有权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一是食品安全主管机关拟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处罚决定;二是行政机关公布有毒有害食品信息可能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中是否存在实体利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此种利益存在进行论证,分析了当事人在行政规范性文件中利益的性质,即信赖利益。从而初步构建合理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学的研究离不开其逻辑起点的分析,而行政法学的逻辑起点分析,需要其逻辑原点作为哲理基础,但哲理基础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探讨基础之上。人的自由意志本质是行政法的人性基础,自由意志的自在自为活动构成法律上的权利,这种法律上的权利首先表现为人格权,再由人格权的延续与扩展形成身份权和财产权。行政权力是公民人格权以契约的形式聚合而形成,公民权利和宪法下的行政职权分别构成行政法的逻辑原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作为违法之国家赔偿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不作为违法以现实的行政作为义务存在为前提,以行政主体能够履行而未履行为必要。怠于行使自由裁量作为义务的行为只要违反合理原则即构成行政不作为违法。因行政不作为违法造成相对人损害,只有在相对人具备公法上请求权时,方有可能成立国家赔偿责任。作为构成要件的因果关系,必须区分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分层次考察,其中行政不作为违法作为损害产生的原因力是从行为的社会意义角度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环境权及其行政法治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新的基本人权,是环境权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权利,是环境行政法治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我国行政法治的不完善,公民环境权没有得到应有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行政法治保障体系,从法律上明确公民环境权,拓宽公民对环境行政的参与渠道,实现我国环境行政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有关"行政重复处理行为"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重复处理行为"渊源于德国的"Wielderholtende Verfugung",系指行政机关对先前行政行为已确定的行政法律关系状态予以再确定,并未产生新的法律效果之行为.中国对它的研究起始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不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当一种行政行为作出并且具有最终效力时,原则上是不得重复处理的.这取决于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和司法判决的既判力.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启动"程序的重新进行".这是行政实体法对"行政重复处理行为"的态度."行政重复处理行为"具有"不可诉讼性",这是行政诉讼法对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依据,然而,理论界对它的法律监督问题研究不够。为了加深对其的研究,在此从司法监督的角度分析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理论依据,论述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可行性,进而提出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既判力的本质是在理论上如何说明既判力的效果来自何方以及作为什么现象来对待。借鉴民事诉讼的研究成果,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本质应当同时包括实体法上的确定力和程序法上的确定力。由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根据所决定,实体法上的确定力是对被诉行政行为的确定力,并不直接指向行政相对人,只有程序法上的确定力才同时约束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为了实现行政诉讼的目的,行政判决的既判力,不仅包括对诉讼程序的确定力,而且包括对行政程序的确定力,不仅在后诉的诉讼程序中表现出来,而且原则上也适用于以后的行政程序。行政主体不仅不得在其他诉讼中提出与确定判决相反的主张,也不能在以后的行政程序中实施与产生既判力的判决相矛盾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