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已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重庆市璧山县秀湖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休闲·文化·自然山林"规划设计理念在现代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全胜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1-69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是后现代符号消费的必然逻辑。他采用生动、形象的后现代叙述方法,将景观生产的异化现象和内在机制呈现出来。在描述景观生产的分离图景之时,也流露出他对真实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声称,景观生产是资本增殖的必然逻辑,也是科技理性的进一步强化。景观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生产主导模式,不仅生产了政治经济秩序,还生产了思想文化体系。面对景观生产,德波号召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异化情境,构建自己真正需要的日常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扬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1):167-173
当代视听工业高度发达,强势的电子媒介裹挟技术理性浸入大众传播领域,改观了大众对文化和社会的想象,因此关注大众媒介的身份和立场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德波意义上的号观社会理论为视角,来检审当下媒介社会的景观幻象,并立足媒介本体来分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立场和身份,以揭示媒介号观背后的传播技术资本主义与政治权力的合谋。 相似文献
4.
张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法国哲学家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是一个十分独特而又表述十分艰涩的理论体系.德波把景观社会与马克思的商品社会相比较,重在面对当今世界新情况提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德波阐明了什么是景观及景观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景观社会形成了意象统治一切,提出由景观社会中的真[-伪二重性所以伪世界充斥,要有一种革命性的总体策略才能超越景观社会中意象与幻觉的统治等关键性命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与自我殖民——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理论及其批判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宣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变成消费景观王国,资本所刻意建构的消费社会景观是在物质对人异化基础上的再度异化,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种"景观拜物教"。"景观"窒息了人的创造性与革命性,使人屈从于这一异化的力量,主体从被殖民转向自我殖民。景观社会理论揭露了资本的意识形态控制,在更深层异化统治中寻找人类自我解放的可能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尖锐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6.
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德波《景观社会》的文本学解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1)
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认为,景观社会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形态,其实质就在于社会存在的表象化,人们因对景观的迷入而丧失对本真生活的要求,资本家则依靠制造和控制景观的生成和变换操纵整个社会生活。在景观生产方式中,意识形态控制通过影像布展得以生成,而分离则是景观发生的现实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昭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8
德波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景观的社会,这种景观或景观社会有三种形式 :集中的景观、弥散的景观和综合的景观.德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型做出的这一基本判断深刻而独到,并被网络社会的崛起再度证实. 相似文献
8.
胡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2):109-112
博客(blogger)作为“草根媒体”在传播形态上具有的悖论特质:是私人话语,却公开传播;既是网络看客,也是网络作者;每个博客既是独立系统,又能在系统间进行社群化的互动。名人博客的大量涌现虽然并不会动摇草根媒体的庶民根基,但由于以博客为代表的所谓草根媒体具有一定的技术或经济门槛,所以并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话语渠道。要建构真正广泛而深入人心的传媒民主,需要草根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胡易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8):46-53
德波的重要著作《景观社会》将景观视为对人类活动的逃避。本文则持不同观点,首先梳理了柏拉图以来的多重自然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符号表意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由"自在、承在、感觉、意义"构成的"四度自然"命题,并为"景观"作为四度自然(亦即"文化符号域")提供了合法性论辩,并提供了一种对批判理论家精英知识分子立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符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1):140-144
在消费社会,人不仅被具体的物品所异化,而且处在强大的物的体系中,被符号所异化。符号体系成为控制人的新力量,消费者陷入永无止境的符号体系的模范/系列和个性化的追求之中,永远难以满足。鲍德里亚早期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当代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社会一体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他看到了传媒与符号对人心灵的腐蚀,疾呼消费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危害。但鲍德里亚的的思想带有浓重的技术决定论色彩。此外,他的超真实、内爆、模仿、仿真等符号学概念遮蔽了不平等的经济制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罪恶,掩盖了符号背后的真实与利益,使符号本身被神秘化。 相似文献
11.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6):32-42
幻是中国艺术观念中的一个大问题,中国艺术有从幻境界入门的思想,表达了追求生命真实的审美理想。本文从幻化、幻有、幻相三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对中国艺术中与此相关的一些观念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世纪末年的所谓“广场文化热”现象,其实真正热起来的还只是“广场文艺”。广场文艺是一种在开阔的露天场地进行的,以诗、乐、舞为中心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以其表演性、综合性、群体性、大众性、娱乐性、文化性为基本特质。广场文艺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体系,具体说,包涵表演层、效果层、背景层三大板块。 相似文献
13.
小说《香水》为读者构建了一个荒诞神奇的黑色童话,影片基于原著进行改编,再现小说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影片用精致的画面和宏大的交响乐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听感受,在对原著的改编上,除导演原有意义外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使观众不再只停留在影片美妙的视听语言和曲折离奇的情节建构上,而对影片进行深入挖掘。本文将从奇观美学的角度,对电影《香水》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湘斌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5-52
我国正在实施的社区矫正政策,是一项以释犯群体为执行对象的公共政策。该政策以司法效率化、行刑社会化、刑罚报应论为出发点和价值取向,决定了该政策的实质是司法矫正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论文从释犯社会权利保障角度,运用充权理论进行分析,描述了该政策试点实施一年来存在的释犯失权状况,提出了对释犯进行政策性充权、行政性充权和个人充权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爱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
从消费者和消费环境变化的角度,即消费者心理、消费意识和消费社会的特点出发,对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进行分析,从而探询消费社会出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死刑犯是否享有生育权,从2001年罗锋案之后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法学理论界的广泛讨论。生育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是人格权的一种。根据法无明文禁止的原则,死刑犯应该享有生育权。男死刑犯的生育权可以通过人工受精技术得以实现,.但由于主体的特殊性,其在实现生育权的时候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女死刑犯的生育权由于法律禁止对怀孕的妇女适用死刑及一切形式的代孕,因而女死刑犯的生育权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无法实现。要充分体现对死刑犯生育权的保障,应该对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先验幻相理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先验辩证论部分的主体内容。先验幻相是由于知性范畴的超经验使用与理性的僭越本性而产生的错误观念。康德根据对莱布尼茨一沃尔夫哲学体系的研究与范畴演绎的分析,将先验幻相的样式分为心理学理念-灵魂的幻相、宇宙学理念-世界的幻相和神学理念-上帝的幻相三种。康德通过对三种先验幻相的阐释表明了传统形而上学之不可能,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官办NGO的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在调解消费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开辟了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这一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效能,而且还进一步融洽了社会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消协”为样本的官办NGO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所发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协调功能,是任何政府机关和纯民间组织均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官办NGO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积极创设其良性运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