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他,就给他"独睡丸"吧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性学著作《素女经》曰:"素女之法,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四十者,十六日;五十者,三十日;六十则闲而不泄,此一生之度也。"意思是说,不同年龄的人,性生活频率应该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大,性生活次数要逐渐减少。男子20岁左右可4日一次,  相似文献   

2.
王刚 《殷都学刊》2011,(4):8-13
人们通常将"我生不有命在天"理解为商纣王对"天命"的迷信,但是这一理解并不准确。在宗教信仰领域,商人信仰"帝"、"上帝","天"、"天命"是周人的信仰。殷商末年,伴随着政治、军事领域的斗争,商周在宗教信仰领域也展开了斗争。因此"我生不有命在天"的正确诠解应为:"难道我得不到上天的护佑吗?"言外之意即是:帝作为商人的神灵护佑着殷人,但是周人却以天的名义来灭商,因此纣要疑问难道我作为万民之主只有帝护佑着我而上天却置我于不顾吗?  相似文献   

3.
那时我在电台做情感节目主持人,痴男怨女的故事听了不少,深知孽海情天就在身边。那一晚,是情人节特别节目,由听众发来短信,我代为念出。短信大多很无聊:我爱你,今天爱你,明天爱你;今生爱你,来生爱你。词汇量贫乏到只有几个字。时至午夜,我疲乏得必须伸个懒腰。广告时段,我看到这样一条短信:"小萌,代问你妈妈好,祝她万事如意。如果你想过来玩几天,你就来,我买个空调放你房间。"我凭直觉判断:离异家庭,两口子曾打得不可开交,可能早就仇深似海,现在只能讪讪地通过第三方传话。当然,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前妻和孩子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我在一家土豆粉馆用餐,看见一名服务员端着一碗土豆粉问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顾客答道:"不是,我是猪肝。"于是服务员又问另一位顾客:"你是土鸡吗?"只听见那位顾客回答道:"我不是土鸡,我要的是土鸡。"在场听到的人都笑了。笑过之后,仔细思考,却发现了问题:为什么一句听似不合逻辑的问语却能得到第一位顾客的理解?又为什么第二住顾客理解了却要予以否定呢?  相似文献   

5.
2010年的夏天的确高温难耐,报刊的重要版面都刊登着高温预警、预防中暑等相关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题为:"高温天为何会热死人"。这句话不只一种理解,关键在于"热死"之"死"具有多义性。"死"可以表示失去生命,也可以表示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6.
我与雷溅波相识已有60多年了。他生于1909年10月,正好大我两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论是30年代在上海、南京,还是回到昆明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建国以来,离休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虽然各忙各的事,但是我们的心总是息息相通。在我的心...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患糖尿病5年了,我哥哥今年40岁,刚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我今年36岁,非常担心也"难逃一劫"。请问,糖尿病有没有征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呢?  相似文献   

8.
尘世小暖     
正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有了交集。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疾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时光     
再过两天,就是我的30岁生日.又要踏入人生的新阶段了,这样一想,心里有些不安--难道,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已经离我远去?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个平常的夏天,那年我10岁。外婆在厨房里,煮着她认为最经典的夏日开胃菜汤:番茄毛豆酸菜汤。我在一边候着,等饭吃。也许是外婆看我暑假里用脑颇少,给我出了一道题,让我按月份大小,背全家人的生日:"118、219、316、1011、1130、1228"。背完了,我吹开搭在眉毛上散发着一股碘酒味的刘海儿,问:"外婆,背光了,能吃玉米了么?""你等歇,辰光过过蛮省力的。你看,你妈今年都38岁了,记牢,38岁了。你看我,六十出头了,记牢,外婆61岁了。还有你爸爸……"  相似文献   

11.
"故乡"与萧红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与其故乡呼兰小城的关系一直以来多被讨论,除了传记性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外,论者多关注作家的乡土情结和作品风格,而萧红对于故乡的"发现"和"想象",或者说,故乡之于萧红写作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却并没有得到彰显.与鲁迅、废名、沈从文等男性作家不同的是,萧红同时从情感、性别和底层三个维度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它们最终都通向和汇聚于"故乡"--一个由文字和想象建构起来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贾庆军 《殷都学刊》2011,(3):136-141
在考察黄宗羲关于"天"的概念时,我们会发现他提到了两种"天"的概念:一是他认为"天"即"气",是万物的始源;一是他认为"天"即"理",是万物的主宰。这两种概念是不冲突的,毋宁说是互补的。无论是"气"之天还是"理"之天,终归是一天。"理"之天不过是"气"之天的一项重要功能的体现。而这就展示了东方哲学的独特逻辑,即部分与整体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责任     
李忠东 《快乐青春》2011,(12):79-80
前几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的柜台上忙着接待顾客。 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时,一位30多岁的女人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一个大约7岁的小男孩,模样像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家庭科技》2013,(11):20-22
我的儿子是"三不学生"这一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6年前的这一天是儿子开始小学生生涯的第一天。那一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概2位数,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也开始了陪读生涯。一年级第一学期,基本上属于幼小衔接阶段,而对于儿子来说,整个一、二年级都在过渡当中。  相似文献   

15.
(一)庄子在《齐物论》中以风吹万窍、万窍自然发声为喻提出了"天籁"说。正是这一辟喻,启发后人将脱口而出的自然妙文称为"天籁"。贺贻孙在《陶郡陈三先生诗选序》中说风之感物,莫如天籁。天籁之发,非风非窍,无意而感,自然而乌可已者,天也。诗人之天亦步如是已矣。今夫天之与我,岂有二哉?莫造为天,谁别为我?凡我诗人之聪明,皆天之似鼻似口者也;见我诗人之讽刺,皆天之叱吸叫嚎者也;见我诗人之心思肺肠、啼笑歌,皆天之唱喁唱于刁刁调调者也:任天而发,吹万不同,听其自取,而真诗存焉。①陆机和刘勰的文学理论指出,普通的创…  相似文献   

16.
国栋约我为《律师文摘》创刊十周年写一篇文章,我才突然意识到《律师文摘》十岁了。十年来,这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的读物为广大律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一本代表"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杂志。十周岁生日可喜可贺。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律师的社会使命。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也是一个基础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张新民 《快乐青春》2011,(11):76-76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吃饭,今天我们就聊聊“饭”字。一天,甲、乙、丙、丁四个人一块儿吃饭,触景生情,就议论起这个“饭”字来。  相似文献   

18.
不要以为30岁 离你还很遥远 当我20岁时,曾经把30岁看成一个遥远的未来,但现在回首一望,10年如一瞬间,虽整日碌碌而不知所为,时间却飞逝而去。我  相似文献   

19.
李刚 《殷都学刊》2011,32(2):101-103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形天"一词历来解释纷纭,目前学界多从袁珂之说,将"天"解释为"人首"义。本文从古文字学角度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形天"应为"刑元"之误,训"天"为"首"于文献无证,亦是错误的。"元"字的古文字形体突出"人首"形,传世文献中"元"字用作"人首"义的例证又颇多,"天"、"元"二字隶楷阶段的字形非常相似,所以《山海经》中"形天"应是"刑元"之误,"天"与"元"应是形近讹误。  相似文献   

20.
《家庭科技》2013,(5):23-23
美国妈妈Janelle Burley Hofman在给13岁的儿子Gregory送上圣诞礼物——iPhone5的同时,开列了一份包含18项规定的iPhone"使用守则"。以下是这份"18禁"的具体内容——1.这是我的手机。这是我买的,我付的钱。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2.进入手机的密码必须让我知道。3.来电话的时候要接,礼貌地说"你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