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5,12(5):231-236
政府高层的提倡、社会商业意识的推广,使北洋政府时期国内的创业热潮较晚清有了新的发展,为公司制度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与社会土壤。《公司条例》等商事法规的制定,有助于公司制度的规范运作。作为北洋时期公司制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其结构要素包括发起人、董事与监察人、股东会、股份、股票、股息等多项专门制度。此外,无限、两合与股份两合等类公司亦均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与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形成了这一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丰富内涵。官商合办与中外合办是北洋时期两类特殊的公司建设方式,权力主体的异质性对公司企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公司制度得到发展,但合伙经营在不少行业实际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合伙股份的广泛存在和频繁交易,是低层次股份制运行的体现,是近代中国二元化股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宁全红 《兰州学刊》2006,20(11):44-46,105
本文简要回顾了晚清时期中国引进西方公司制度的历程。一些资料表明,作为一种有效筹集资本,极大的促进西方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在引入中国后即被“扭曲”。在近代中国各种条件的“滋润”下,一些企业中贪污腐化严重,阻碍了对于清政府命运至关重要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因而,本文呼吁大力开展西方公司制度的中国“语境”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 玉李玉 ,1 968年生 ,山西山阴人 ,历史学博士 ,现为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李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研究”( 0 2CZS0 0 7) ,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的激励因素及这一时期的公司法规、公司注册制度以及公司制度建设相关法规 ;第二部分从发起人、股东会、董事与监察人、股份、股票、股息等机制层面对北洋政府时期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进行重点剖析 ;第三部分分别研究这一时期的无限公司、两合与股份两合公司的制度特征与运作实情 ;第四部分对北洋政府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是以清末警察旧制为基础,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加强军事独裁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北洋政府在警察机构、警察法规及警察教育等方面的警政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实际步骤,使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清末初创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以天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美云 《文史哲》2004,(3):118-124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近代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资本的几种基本组织形式,是近代企业家在借鉴西方先进公司制度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特色创办企业的必然选择。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近代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证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模仿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李玉熊秋良1.公司是一种高级的企业形式,可取得独资或合伙企业无法企及的社会效果。近代公司制度是资产阶级继政治革命之后,与工业革命相随完成的又一场革命。马克思曾将公司制度视作“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1〕...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工商行政管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应发挥促进作用。 一、通过正确贯彻执行《公司法》,积极促导国有企业推行公司制  相似文献   

8.
赵如 《天府新论》2013,(3):45-50
企业是我国慈善捐赠主体,企业慈善行为在助学、扶贫济困、救灾等项目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企业阶段性目标的错位与缺失以及慈善文化建设的不匹配造就了“落后”的慈善理念和“赶超”的慈善行为,制约企业慈善主体功能发挥.在“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的企业生命周期框架内构建“以生存发展为本位-以社会责任发展为核心-以求蜕变为核心”的企业行善,边界是促进企业慈善行为理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代意义上的即资产阶级的警察伴随近代西方国家制度和法制理论而诞生,依据宪法和法律而存在,是国家行政部门中执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治安职能的拥有一定武装力量的专业性文职机构和人员队伍。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开创于清末,形成于北洋政府时期。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在其创立以及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创的被动性、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的继承性、内容的引进性、职能的镇压性。  相似文献   

10.
近代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大致分为:清末—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全面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四个阶段,其历经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求变的发展过程。在近代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进程中,大学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其通过创新制度功能、创建专门规则、积极与国外文化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了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整体来看,来华留学教育虽因近代社会新陈代谢需要而沦为出国教育的陪衬且规模较小,但其为近代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架起了桥梁,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1.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李杰(南开大学)这样认为:①投资主体多元化,把国有企业改造为规范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②通过企业兼并收购方式组织起新的生产组织,释放生产力,从而转移不良债务.③通过批租、联建、置换、转让、出售等手段和途径,盘活存量,实现减债.④帐目分立托管.⑤以银行为操作主体的债权转股权.⑥以信托投资公司为操作主体的债权转股权.⑦在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进行债权和股权的自动转换,实现企业所有权的转移.⑧政府以“贷改投”和“所得税返还”两种方法扶植企业.⑨财政冲销企业政策性呆账.⑩对于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已经丧失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企业,应使其破产,依法清算.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贵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这一论断对于推动和引导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前提和保障,它是我国各种形式所有制企业,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们应努力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之路.一、国…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下,国有制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呢?实践的需要推出了公司制的思路,而国有企业推行公司制,就会涉及到产权制度改革,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楚公司制、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一、承包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基本特征是: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产权关系明晰,确定企业的法人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它不仅要求企业具备对市场供求变动作出灵敏反应能力,还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 ,决策贯穿于一切领导和管理活动的始终 ,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兴衰。在新的历史时期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优化领导决策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优化领导决策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 ,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以“三个有利于”这一新的判断是非标准来调整生产关系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国企改革 ;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大锅饭”…  相似文献   

16.
罗旭南  黄丽环 《理论界》2005,(9):178-179
文章以北洋政府的平政院制度为视角,从平政院的构建、职能以及司法状况上着力分析北洋政府时期在这一领域的司法独立地位,并提出了平政院制度的设立给司法独立带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朱华雄  游凤 《中州学刊》2022,(2):125-131
近代中国分税制思想肇始于晚清,发展于民国,是中国传统集权财政思想向近代财政分权思想转型的标志。晚清时期,部臣疆吏对税收划分标准和地方税分级展开了讨论;北洋政府时期,政学两界的讨论将税收划分深入到支出责任的划分,并提出将田赋划为地方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分税制思想从税收和支出责任划分进一步深入到事权划分,并延伸到分税制制度类型及补助金制度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税收划分标准从五花八门到渐趋统一,地方财政从省县不分到各自独立。可以说,近代分税制思想为近代中国分税制立法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简称“公司制”)是法人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产生,既是市场经济和信用制度发展的需要和结果,也是因为这类企业制度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定的优势。但是,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公司制)的问题提出后,已出现了对公司制认识的诸多歧异,甚至某些混乱。本文拟就公司制的主要特质作些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对有关认识,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企业改革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以往只限于“放权让利”的改革,进入了解决深层次矛盾,建立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对企业制度的创新,我们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反映在关于企业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探讨中有些观点的片面性。本文试图阐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与完善传统企业的关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行企业制度创新,就是完全抛弃传统企业,对所有企业都按照公司制形式进行改组改造。现代企业制度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传统企业制度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一些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的情况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三个阶段,从而企业制度相应采取单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形式。前两者属于传统企业,后者属于现代企业,它们  相似文献   

20.
完善国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军田 《东岳论丛》2002,23(1):22-23,49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国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国有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有 :股权过分集中 ,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 ;公司治理结构失衡 ,“内部人控制”严重 ;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应认真总结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优化国有公司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完善国有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权力机构 ,完善对高级经营管理者的选聘、激励、约束监督机制 ,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国国情、规范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