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振兴林业,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改良和发展林业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在清末封建统治难以继续下去的背景下,为挽救林业的困境和危机、抵制利权外溢、改善生态环境,由社会舆论倡导,清末新政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清末林业的振兴成效可观,主要表现为:不少地区造林有了较大成效,出现了新的林业经营方式,林业科技教育也有了一定进步。  相似文献   

2.
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积极倡导振兴茶业,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改良政策和措施,使茶业的振兴在清末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有组织的活动。印度、锡兰和日本茶业崛起导致华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衰败和由此带来的利权丧失以及国内植茶业的衰落,是农工商部振兴茶业的动因;清末新政及当时社会舆论的推动,则为茶业振兴提供了条件和前提。而在农工商部主持下,茶业的振兴取得了可观成效,主要表现为茶叶贸易有所增长,茶业经济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冲击下的清末中国,无论是从近代化还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由传统农业迈向近代农业都是时代所趋,大势使然。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持、倡导下,清政府采取了切中时脉的改良措施,包括设立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会、农牧垦殖公司以及鼓励种植商品作物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振兴工商措施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部———农工商部作为清末新政中新增设的专门管理全国实业的中央机构,在振兴工商业方面采取了调查商情,制订保商、奖商法规,劝办商会,注重工商教育,鼓励参加国际商品赛会和资金扶助等一系列措施,扭转了"贱商"的传统风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这场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设立了商部用来专门管理工商业。商部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当然,由于时代的制约。商部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中央创设商部负责振兴工商实业经济。商部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的措施,其中,大力倡办近代实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是重要措施之一。商部主导倡办的近代实业教育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工商业经济转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清末新政。这场社会变革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设立了商部用来专门管理工商业。商部的一系列活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当然,由于时代的制约,商部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清末,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同时,在商部农工商部的主导下,还开展了对传统农业的改良与振兴。创办农事实验场就是商部农工商部改良农业的一个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农事实验场这个平台,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逐渐出现了近代化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论清末专利     
清末实行的专利是近代中国从经济、制度领域模仿西方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其专利运行过程中,申请专利的物品是否获得批准,以及其独享专利的年限,一直是清末专利存在的重要问题。此外,清末各界为了更好地适应世界潮流,对外国专利进行了详细介绍,清政府为此制定专利章程,设立商部,以确保专利的正常运行;但在其具体实行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清末的舆论对此作了大量的评述。  相似文献   

10.
新政初期,商部创设与商律编订迅速进入政治运作的层面.在商部与商律决策过程中,既有朝廷官员的直言奏请,地方督抚的联络沟通,又有皇族亲贵的整合推进.由于朝廷决策核心的人事调整和朝野各方的博弈,清政府对两者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进而制约了商部创设与商律编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东南精英认识到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力主引入西方先进蚕业科技,进行蚕种改良,以重振中国蚕丝在世界市场的雄风。他们建立蚕业学校,培养人才,翻译西方蚕业科技文献,开展蚕种改良的实验,促进了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国蚕丝在国际市场上的颓势。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立国之本 ,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 ,改善经济状况 ,颁布了许多益农法令 ,特别是对制棉业给予大力扶持 ,使得棉织生产成为元代的支柱产业。要想全面了解元代农业和纺织业发展史 ,绝不可轻视元代制棉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17~1937年间,山西省积极推行棉政,其实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33年)由省政府倡导植棉;第二阶段(1934~1937年)在棉业统制委员会统制下综合解决棉业问题.经过此20年的努力,山西棉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棉花品种得到改良,棉田面积大幅度扩展,棉花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所产棉花不仅满足了本省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和本省纺织业的原料需求,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可供输出;棉花种植和运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棉花检验对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市场风气发挥了一定作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山西棉政的绩效未能充分发挥.尤需指出,棉花统制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的意义,但棉花的大量输出客观上也为日本提供了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14.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近代性质.山东农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开农业教育教学一代新风,而且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清末最后六年间中国近代第一场物种和耕作技术的大汇集,是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为尝试改良农业所进行的一种政府行为.这场汇集背后的存在和运作着一个行政支撑和社会参与,不同的支撑元素和参与者因与政治局势和新旧知识、价值观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不同的积极性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北洋时期承继清末农业科技改良之进程,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颇有成绩,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注意消化吸收,进行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为农业改良提供了条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改良的重视力度,建立起农业管理体制,颁布了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发展农业教育,建立起高、中、初级农业教育体系,同时推进农业科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了管理、教育、研究、推广相结合的改良体系,为农业科技持续改良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其成果的取得既要归功于业内人士特别是农学界的努力,也不应忽视政府的推动作用.历史呈现出多面性,进步和落后有时共存一体,评价时应该有所区分.历史具有连续性和交互性特征,北洋时期不是独立历史之外的特殊时期.深入考察北洋时期农业改良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科技改良与农业发展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农政机构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危机的极度重压下 ,清政府被迫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良 :设置了全国性的农业管理机构 ,选派留学生出国习农 ,设立农业学校 ,兴办农会 ,重视农事试验 ,并着力改良棉、蚕、茶业。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进程。但清政府对农业的改良是以服务于工商业为目的的 ,农业政策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表现得摇摆混乱 ,难以得到有效施行 ,妨碍了近代农业的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制定了一系列振兴工商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商部和商会、颁布经济法规及奖励工商的相关章程等方面的内容,在经济政策上对商品赛会给予大力支持。在新政经济改革的背景下,天津、成都、武汉、南京等地纷纷举办了商品赛会活动。清政府在这些赛会召开之前都会进行大力筹备和宣传,在赛会召开过程中积极引导,对赛品进行审查评奖和研究。在清政府的推动下,国内商品赛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品赛会有利于人们了解当时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促进经济交流,以利于将来展品的改良进步;商品赛会拓展了参展物品的销路,促进国内各地商品的流通;商品赛会促使传统的夷夏观念及贵义贱利的观念发生变化,使工商业的地位得到提高。总之,清末新政与商品赛会之间具有互相促进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末预备立宪在很大程度上因应于当时内忧外患、存亡绝续的救亡压力,由此视角来审视清末监狱改良思想,亦可明显体受到基于当时救亡压力的强烈回应特质。不过,如果放宽视界,则同样不难看出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启蒙景象。实际上,清末监狱改良思想正是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巨大压力与自觉的人道启蒙的双重合奏下逐渐形成并作为思想动因而推动清末监狱改良这一宏大事业的。而且,该思想的形成更多的不是因应于危机所迫,而是清末知识人在细察中从容自省和理性启蒙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末10年是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关键之年,其为世人注目。这其中,既有民间力量的作为,亦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以电政业为例,邮传部作为主管交通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健全章程、整顿与改良、增费与减费等新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清末我国电政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