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冲突研究的误区:"人道主义危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热点地区冲突变得突出有三方面原因:(1)国际社会希望寻求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的更迅速增长;(2)由于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因而使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内发生的冲突,对国际社会变得特别敏感;(3)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制性地向发展中国家推行所谓的“人权”与“民主”,使旧的冲突没有解决,新的冲突却更多地出现,种族、民族与宗教冲突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困挠。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对这些冲突曾有一定的共识,促成了联合国史无前例的维和行动。但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  相似文献   

2.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国家纷纷摆脱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并在席卷全球的现代化的浪潮下启动了各自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与此同时,出于遏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需要,西方国家开始对这些国家实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技术援助,企图以西方国家的模式来塑造这些国家,然而直到ed年代,除了个别国家和地区(如所谓的“亚洲四小龙”)以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反而陷入了普遍的政治动荡和暴力冲突,掉进了所谓“发展的陷井”,传统社会似乎已经消失,预想中…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安全环境并适应自身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欧盟调整了安全防务政策。这种调整不仅使欧盟一体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而且对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但是欧盟安全防务政策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4.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进行了独到的解释和预测,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的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化上的差异。他认为,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的相互作用。亨廷顿敏锐地观察了当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为国际政治注入了新的研究视角。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可能会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代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环境问题的经济化、政治化、全球化.针对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在进行环境立法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确立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无害使用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国家环境责任原则,控制污染物越境转移原则,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优先考虑并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党国际及其西欧主要成员党在20世纪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社会党国际对其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了革新,进一步调整了国家、公民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责权关系,强调“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社会党国际革新后的福利政策在21世纪仍有相当大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胡文涛  陈佳怡 《学术研究》2023,(2):58-62+72
冷战刚结束,美国抓住蒙古国社会转型的时机,运用政策工具试图加强与蒙古国的双边关系、有效介入蒙古国意识形态的重塑、拓展本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民主援助”便是其中的重要工具,美国以选举援助、政党援助、国家机构建设援助、非政府组织发展援助为主要实施路径,以项目支持、人员和技术培训、公民教育等形式提供西方民主经验和模式。“民主援助”加快了蒙古国转向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步伐,支持其在大国间实施“软平衡战略”,为美蒙“第三邻国”关系的确立构筑了“价值基础”,拓展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价值观联盟”,但同时对该区域内安全和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风险点。  相似文献   

8.
始于二战后的国际发展援助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现化代进程的同时,却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日益贫困。在女性主义学者构建的社会性别分析语境下,妇女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中心议题之一。随着减贫、可持续发展、善治及社会性别平等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优先目标,女性主义对发展援助与妇女参与减贫、可持续发展及公共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发展援助的有效性,而且也是对发展援助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戴瑞 《理论界》2013,(8):158-160
冷战结束后,第四个《洛美协定》和《科托努协定》的签订标志着欧盟对非援助进入附加政治条件的新阶段,从单纯的经济援助转变为经济、政治、社会全方面的援助,强迫非洲进行民主化改革,建立了规范传播式的援助机制。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援助政策的分析,从规范传播理论的视角研究欧盟冷战后对非援助的调整,总结欧盟的规范传播机制,并从规范传播条件这一理论层面分析欧盟在对非援助中规范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宋祺 《理论界》2012,(4):46-48
日本对华援助作为国外政府对我国最重要的援助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带动了我国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拉动我国对外贸易和就业的扩大,促进了我国文教卫生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使日本资源匮乏的现状得以改善,使日本经济获益匪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日本对华援助也即将结束,我们应以平常心客观分析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并面向未来在新的领域不断扩大双边及多边合作,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并没有走向太平,因东西方对峙而压制与掩盖的民族、宗教与社会矛盾大量爆发出来,特别是作为这些矛盾的一种极端反映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全球泛滥,更使国际社会陷入了一种新的动荡不安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对恐怖主义活动的研究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正确认识恐怖主义活动现象,对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维护国家安全是有益处的。恐怖主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而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恐怖活动,当属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暗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后半期以来,整个国际社会发生了很多震撼性的变化。90年代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中的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科技、文化、环境、信息等诸多构体的深刻而积极的变动,世界发展在整体上和深度上形成了很多新特点,在结构上和层次上呈现出很多新趋势。其变化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形式之多样、因素之复杂,均是少见的。面对世界发展的这些新趋势,我们要以对世界发展和国际环境的科学认识与把握作为关键依据,以迅速、前瞻、主动的反应,对我国的国际战略做出新的定位与选择。一、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  相似文献   

13.
论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制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获益前景不断发展,国际争端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为了应付这种趋向,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就争端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政策调整。在众多的政策中,经济制裁已成为当今国际斗争舞台上使用最频繁、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强制性外交政策。经济制裁是指一个或多个国际行为体为了实现一定的对外政策目标,而对某国际行为体经济交往实行的歧视性限制。根据对抗国家的需要和力量状况,经济制裁可以运用不同手段,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既有最严厉的经济封锁,如断绝贸…  相似文献   

14.
浅析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及其对国际安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 ,对国际社会造成很大消极影响 ,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针对恐怖主义的特点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国际社会历来强调 ,反对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和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何增科 《文史哲》2005,(5):20-21
所谓全球公民社会,是指世界各国的公民们为了影响政府决策和公民行为而在国家和市场活动范围之外所形成的跨国公共社会领域,其主体是全球公民社会组织(CSOs),它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联盟、全球公民网络、跨国社会运动和其他跨国民间力量①。全球公民社会(G lobal的civil society)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步流行起来的一个较新的概念。与之相比,全球公民社会的历史则要长得多。但全球公民社会的数量、活动和影响的迅速增加,则是近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十多年来的新现象,“全球结社革命”(莱斯特·萨拉蒙语)的时代正在不…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国家利益目标设定与寻求,呈现出不断调整的现象.对美国国家利益战略行为趋势的分析与把握,成为日益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战争的危险进一步降低,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展,各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国际社会也日益重视这些问题的防范与处理。日本凭借其科技、资金、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力图通过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威望,推进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8.
新干涉主义:21世纪初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干涉主义是全球化形势下霸权主义新的表现形式 ,是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战略威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征服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是打着“人权”旗号、披着“道义”外衣的强权政治 ,目标是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新干涉主义建立在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霸权的基础之上 ,不接受国际关系准则的约束、国际秩序的制约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制衡 ,是 2 1世纪初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9.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自上世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已经并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广泛的变化。如何科学准确地把握这些变化,成为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如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推动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成为冷战后各国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改革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世界旧秩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为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不断地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这股民族主义新浪潮同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相悖,增加了国际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妨碍有关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同时也为大国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提供了借口。本文简要分析了民族的内涵,并介绍历史上的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主义新浪潮的多种表现形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了粗浅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