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卢君 《社会工作》2011,(7):74-7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原有城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今迅猛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前提下,征地被提上日程,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政府在制定关于征地的补偿政策时,采取的是一种后发性战略,不能完全覆盖问题的所有方面。本文运用一个新视角———发展型社会政策,来看待失地农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守相 《社科纵横》2010,25(5):74-76
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殊的意义。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其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在征地安置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征地程序以及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时飞、唐钧指出,现行的以发放生活费和货币补偿为主要内容的征地安置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尽快予以调整。调整现行征地安置政策是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本之策。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土地一旦被征用,失地农民至少应该获得两个方面的补偿:一是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这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根本出路;二是能够获得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险。在家庭陷入贫困时,可以得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庇护。这是消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的物质基础。进而言之,  相似文献   

4.
职青云 《社科纵横》2007,22(8):48-49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被征用的土地将越来越多,而我国目前征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法律规定不完备,征地规模过大,侵害失地农民权益等等。改革征地制度、保护耕地、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已经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一部分农民因为国家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面临"农转非"的生存方式转换,产生了就业难、保障缺乏等一系列问题,而单纯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保障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并不足够。本文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探讨社会工作者如何以社会工作特有的专业方法和实务技巧介入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权利保障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跃秋 《学术交流》2005,(4):126-129
由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城市经营项目的发展以及征地行为不规范、现行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造成耕地大量被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农民失地后,生活、就业、住房等问题难以解决,其结果是:一方面,农民权利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为此,应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做法,采取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失地农民正当权益、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等对策,建立起失地农民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周小燕 《社科纵横》2005,20(6):93-94
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城镇化过程是必然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征用,但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却存在着不合理性,本文认为主要在于征地权的滥用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不合理,从而造成侵害失地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后果,而本文正是从提出问题的角度对中国现行征地补偿机制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因国家征收而失去土地,面临生存危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远非一次性发放有限征地补偿款所能解决的。从政府来讲,必须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并系统协调其与征地补偿制度的关系,确保行政损失补偿和给付行政两种制度协调发展。建立失地农民给付行政制度应遵循生存考虑、发展、自立自强与补充等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作为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农民和开发商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护农民和开发商等个体利益,实现公益和私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促使了失地农民的增加。文章利用实地调研的数据分析成都经济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现状,发现失地农民存在:征地补偿较低、未享受应有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困难等现状,并针对失地农民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必然催生了一个庞大群体——失地农民,由于民族地区特殊的地域面貌和文化氛围,对该地区的征地制度要更加讲究策略和实施的有效性,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研究如何在民族地区推行有效的征地制度,有效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董国强 《社会工作》2009,(18):60-62
失地农民的出现,使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从社会工作视角界定失地农民,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视角下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新思路,即,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纳入社会工作实务;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总结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发桂 《创新》2010,4(4):38-41
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本意是为农村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奠定权能基础,但此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固化村集体组织内的人均占地不均的现状,在农村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情况下,可能进一步加剧无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因此,需要理性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长久不变"政策对无地农民造成的生存困难问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通过强化无地农民享有特定的集体成员优先权,以及加大针对无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现有的人均占地不均状况,使土地承包期"长久不变"的政策目标所蕴含的内在冲突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Drastic urbanisation has produced a new marginalised group of landless farmers in China. Using representative survey data (N = 620) collected in the communitie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ctive personal networks on employment status of landless farmer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living.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landless farmers more active in personal networks (receiving more support through the networks) were more likely to obtain employment in cities. This positive effect was much stronger for male landless farmers than for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While active personal network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opportunity of employment of older landless farmers, they had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younger ones. Social policies and service programmes aimed to facilitate landless farmers’ urban adjustment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an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 servic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 within this marginalised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5.
海权论认为,世界大国持续繁荣与安全的关键在于对海洋的掌控,而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濒海国家发展海权将不得不面对其地缘政治条件的缺陷带来的诸多两难困境。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海上力量相对不足的不平衡状态,对发展海权的需求增大。中国要发展的海权是基于国家主权与国际海洋法基础上的合法海权,而不是近代西方列强追求的全球性霸权海权。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的同时发展海权与陆权的两难困境.为中国的海权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向阳 《南亚研究》2010,(4):111-123
印度的穆斯林是印度人口众多的少数群体。印度独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印度穆斯林却未能充分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在政治参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面临着发展的困境。这一困境是历史和经济原因、印度政府的忽视、穆斯林自身原因和教派冲突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印度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亚洲地理板块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比较中,以“亚洲重心”和海陆兼备而拥有较大的优势。前文(上)通过与欧美的地缘政治比较,认为欧洲的地缘政治特征是无中心的绝对“破碎型板块”,北美洲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绝对主体板块”,亚洲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相对主体板块”。本文(中)通过中国内陆地缘政治的区域比较,认为中国的地理大势是北部陆域广阔,东部大部分地带与大海衔接,这样的地形对中国政治产生着双重影响:它既保护了也弱化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当今的中国作为海陆复合型国家,其国防务必海陆兼顾,方可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理解1949~1962年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对华边界政策需要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它涵盖三条线索:当时在中印关系中日益凸显的西藏问题、印度国内政治和反对派,以及主要决策者尼赫鲁的认知与心理。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直接催生了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变化的立场、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途径和行为方式。中印争议边界至今仍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显示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对此既应该从各层面、更需要整体地认识和理解其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住宅实行商品化后,房价上升迅速,房价上升是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量超过国民经济总量所致。货币超发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增长模式高度相关,以出口和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带动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制度选择上引致货币被动和主动的超发。政府投资的资金依赖于城镇土地出让金,在城镇土地出让数量受到限制的约束下,土地出让金被不断地推高,带动房价上涨超过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