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燕 《学习与探索》2005,4(4):104-107
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国社会转型期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建构与主观认同两个方面,即劳动的性别分工、社会性别分层与科层制社会结构、性别权力关系市场化、法律政策规定的性别视角缺乏以及女性对社会性别文化的认同、女性价值观形成与自我期待等等。扭转妇女社会地位边缘化的对策是:完善市场经济,调整家庭分工,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性别文化的新形态和新话语。  相似文献   

2.
姜振华 《浙江学刊》2002,(2):212-215
生育被认为是构成现有社会性别安排的逻辑起点 ,因此它对于妇女的意义是重大的。由于主流话语对妇女作为生育载体的再三强调 ,使得生育变成社会性别关系对妇女的限制 ;但另一方面 ,妇女也在积极寻求各种积极的策略及模式 ,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特别是在当代中国 ,由于计划生育、社会性别关系等因素的变化 ,农村妇女在生育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本文选择山东省荷泽市的闫村妇女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法和深入访谈 ,分析了闫村妇女生育选择的变化以及她们在生育中所采取的自主策略 ,借以反映农村妇女在生育观念上的变化 ,以及她们如何在生育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潜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性别的分类方法是最基本的社会分类方法,它是包括家务劳动分工、劳动力、政治和宗教在内的多数主要社会建制的组织基础。从全球范围来看,女性的性别角色往往被认为是从属于男性的,于是,这种性别划分就强化了女性在生儿育女和辅助活动中的作用,并限制了她们的自主权,限制了她们参与决策和从事高额报酬工作的活动,由此将女性置于危险之中。同时,这一过程也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机制的作用而被强化。这种性别划分也因不同群体的稳定性和各种社会运动的成功性而有所不同。现在,性别分析往往被孤立开来,因此,建议所有社会学家都应在自己的研究中思考性别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主要的社会建制以及各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已被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及国际社会发展规划,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来自于性别角色、性别价值及性别道德的挑战。基于此,进行社会性别教育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性别教育存在诸多契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研究社会性别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性别教育引导正确的方向、规范健康的内容、整合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下化解人们性别角色的困惑、在健康的内容中化解性别价值的困惑、在和谐的性别文化中化解性别道德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化与性别分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宛丽 《浙江学刊》2004,(6):203-207
当代中国社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市场机制的发育,伴随着社会分化,性别因素、年龄因素、教育因素等与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相关性显著增长.在这一社会结构转型及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状态,验证了曾被西方学者讨论过的工业化社会结构转型较普遍的两个命题:第一,在"女性地位机会增加"(第一个命题)的同时,两性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在不断扩大;第二,不仅存在"女性地位分布的边缘化"(第二个命题)问题,同时出现了女性整体地位的弱势化问题.当代中国男女两性社会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资源分配中,是否获得了同等的地位机会?在社会地位上是否更加趋于平等?性别分化与社会阶层分化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中国社会分层研究者的关注,提出了性别分层的论题,对女性群体社会经济地位状态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杜芳琴 《浙江学刊》2002,(4):205-210
从大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周部族灭商定都镐京建立了周王朝,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一段历史时期史称“西周”(又称“宗周”)。西周是中国文明史和华夏制度文明建设的滥觞时期。“周礼”,被视为华夏制度文明之圭臬,而社会性别制度是其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将考察周礼和社会性别制度的内容及其关系,追溯形成周代社会性别制度的历史文化与思想渊源,并适当兼顾考证性别制度运行中的性别关系,以期得到一幅对西周时期华夏族社会性别制度起源、构成和运作施行的比较完整的图画。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不得不舍弃大量的例证引文,希望能在有关的著作弥补。在研究方法和材料方面,注重文献和考古成果的结合,特别注意引入社会性别视角和性别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淑瑶 《社会》2012,32(6):204-219
社会性别的后天建构性使其成为分析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从该角度重新审视海南历史上的汉黎互动,发现这种互动在本质上是两种迥异的性别文化的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汉文化中的传统女性性别角色被黎文化不断挑战和改变,出现“女主外”的现象,但男性在政治领域的主导使“女主外”行为与支持男性“向学”的目的挂靠,女性“主外”行为的社会价值被贬低。“女耕男儒”的性别关系不但未能使女性获得自由,反而造成另一种性别压迫,最终成为海南独有的“男为尊”父权文化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性别预算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社会性别预算,重新审视包括公共预算在内的经济社会政策,对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公共预算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性别预算并非要求财政资源在男女两性之间平均分配,而是通过分析预算决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对公共预算做出社会性别敏感回应,从而使公共预算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是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社会性别预算在中国的推进,大体有非政府组织主导型、政府财政部门主导型和人大主导型三种路径,在实践中需要循着因地制宜选择试点模式、开展交流培训、健全分性别统计制度等发展路径加以展开.同时,还应从规范法律政策体系,增进预算透明度,加强预算能力建设,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审视中国的性别立法与社会公共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慧英 《浙江学刊》2003,(2):209-213
作者将中国50年来性别立法与政策分为计划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两个阶段,并用社会性别的视角从诸多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中国的性别立法与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通过调查纳西族较具代表性的吴洛科纳西和氏家族,对纳西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族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家族在形成性别关系的形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家族与社会性别关系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女性穿耳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习俗,这一行为并非由女性自身所主导,而是社会制度和儒家文化框架下的产物.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这种习俗演变为性别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通过考察各地女性穿耳的年龄和时节,对这一行为实践背后的族群差异和文化根源进行探讨.宋代以降,儒家文化的正统性建构进一步加强,渗透到女性身体的修饰方面,穿耳风俗不仅被视作性别认同的符号,也被作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族群相比较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习煜华 《浙江学刊》2003,(2):204-208
作者将社会性别分析引入对民族文化的研究中,通过调查纳西族较具代表性的吴洛科纳西和氏家族,对纳西族的基本社会结构--家族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家族在形成性别关系的形态、结构上的作用,以及家族与社会性别关系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云竹 《浙江学刊》2007,(1):207-213
如何在现有的老年研究中纳入社会性别的视角、在研究分析中揭示社会性别对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影响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利用我国现有的分性别、分城乡老年人口经济地位状况的相关数据,本文勾画出了我国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口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济地位状况,并试图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其特征进行解读。本文认为,长期的性别歧视和压制使得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整体低于男性老年群体;而城乡二元制度的分割,使得城乡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也迥然不同。如何在我国未来的老年政策中弥补和填平老年群体中这些现存的性别鸿沟,确保数量巨大的老年妇女群体能够平等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一议题应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个高度流动的社会,流动能力因而也被看作为是一种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汽车是实现身体自由流动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在父权制意识形态影响之下,借助汽车而实现的身体流动遂有了性别上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男性总是作为驾驶者,而大多数女性总是作为乘客,并且通常是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大的汽车优先支配权;二是男性驾车主要是用于工作,而女性驾车主要是用于家务,尤其是接送小孩。从社会文化层面来分析,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汽车的性别隐喻和文化编码,另一方面在于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性别界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段塔丽 《社会工作》2014,(6):125-132
性别问题曾经是内地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之一。内地与香港尽管在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女性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地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制订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盲点"却成为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政策不能满足性别利益需求的共同制度缺陷。这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盲区",无疑对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两性平等的角度出发,反对性别歧视,倡导针对女性群体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应成为今后两地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施剑翘复仇,因挑战了社会性别制度而备受关注.社会精英在感慨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同时,更多的则是转而利用媒体重塑施剑翘形象,以满足国族危机下的现实诉求.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施剑翘努力向被塑造的形象靠拢.在此过程中,她实现了自我觉醒,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冲击了性别制度.施剑翘复仇一事表明:性别、媒体、国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在近代女性解放运动中,存在着媒体推动下的由点到面的解放模式.  相似文献   

18.
性别文化及其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3,(4):203-210
性别文化指的是由社会或某一些人共同承认的有关性别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人类社会在由生殖力时代经体力时代到智能时代的进程中 ,性别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就当代中国大陆性别文化的构成而言 ,至少可分成以下四个层面 :( 1 )本土传统的性别文化 ;( 2 )被国人接受并加以本土化了的近现代西方社会的性别文化 ;(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形成的性别文化 ;( 4)当代境外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性别文化。从今天整个社会出现的性别困境和性别行为“失范”来看 ,现有的性别文化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 ,需要在扬弃现有性别文化的基础上 ,构建与社会良性运行相适应的、能推进和引导社会有利发展的、有利于性别公平和和谐发展的先进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结合目前农村女性外来务工者所受到的就业排斥现象,呈现对农村妇女就业进行排斥的主流性别意识,以及它如何使农村妇女对其进行内化而形成了自身的性别意识。重新审视现有的就业制度与主流性别意识之间的关系,关注农村流动妇女自身性别意识,有利于减轻并进一步消除农村流动妇女受到的就业排斥。  相似文献   

20.
葛彬 《探求》2009,(1):67-71
党校是干部培训的主阵地,通过宣传性别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考察,大批女干部成长起来。社会性别理论宣传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坚持;宣传和传播社会性别理论既要有满腔热情,又要有理论功底;社会性别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力争各方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