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贵华 《社会工作》2011,(10):41-45
经济上的重负导致了贫困生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贫困生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乃至人生的后续发展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将小组工作这一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中,能让他们在小组中同甘共苦、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找到合理的宣泄方式,早日走出心  相似文献   

2.
于洋 《社会工作》2009,(21):49-49
2009年7月,笔者去香港参加了“黄宜洲野外训练营”,感受最深的是小组活动的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户外活动。小组安全不仅是在活动中应注意的,在活动前期、中期、后期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一旦出问题,那么便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这不仅对组员的身心伤害,而且还会对于工作员的能力与职业操守产生很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在自我认识上出现偏差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消极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适应能力和健康发展。由此,贫困生现象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和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报道,近几年,贫困生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结构看,农村考生达398万名,占总计723万名考生的  相似文献   

4.
学龄初期是指儿童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的活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能帮助学龄初期儿童树立团结互助与分享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笔者从小组工作专业视角出发,以湖北省荆州市实验小学XX班作为个案,描述并分析了学龄初期儿童的特征,阐述了小组工作方法对学龄初期儿童介入的可行性,探讨了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评估及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5.
王竹换 《社会工作》2008,(13):44-46
人际交往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因文化震撼带来的交往困难,当代大学生中部分同学易陷入人际交往的困惑,尤其是新生。小组工作在提高案主处理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能,改变认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因此笔者组织一个新生成长小组——Flying小组,试图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干预并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氛围。  相似文献   

6.
孙秀影  魏成 《社会工作》2011,(20):26-29
大学新生进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既新奇而又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要完成专业学习上的自觉、环境和自身角色上的认同、生活上的自理、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适应问题。在以往的入学新生教育中多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来解决,而笔者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带组经验,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采用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手法之一小组工作来介入高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并为小组工作提出了一套小组工作介入高校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7.
晋长华 《社会工作》2009,(14):17-20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精神疾病已经在全国疾病总负担中占据第一位。在精神疾病治疗和服务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倡导了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和医院为支持系统的精神康复模式,精神病患家属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探索本土化的精神病患陪护小组工作成为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小组成员问题描述,分析他们的需要,以情感表达理论为分析框架,设计了小组的介入策略与工作内容,透过小组评估,检验了小组效率。最后,通过小组过程反思探索了精神病患陪护小组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通过对小组工作这门课程的持续地关注以及教学与研究,笔者对其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已日趋成熟,初步形成由单纯的理论教学,到安排适当的实践教学,再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半开,甚至出现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加大地的良好势头。这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小组工作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小组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即熟练掌握小组工作的操作流程,透过诸如小组活动、小组游戏以及小组习作来了解小组的动力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精神疾病已经在全国疾病总负担中占据第一位。在精神疾病治疗和服务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倡导了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和医院为支持系统的精神康复模式,精神病患家属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探索本土化的精神病患陪护小组工作成为迫切的任务。本文通过小组成员问题描述,分析他们的需要,以情感表达理论为分析框架,设计了小组的介入策略与工作内容,透过小组评估,检验了小组效率。最后,通过小组过程反思探索了精神病患陪护小组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学龄初期是指儿童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开始以学习为主导的活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能帮助学龄初期儿童树立团结互助与分享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笔者从小组工作专业视角出发,以湖北省荆州市实验小学××班作为个案,描述并分析了学龄初期儿童的特征,阐述了小组工作方法对学龄初期儿童介入的可行性,探讨了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评估及个人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王竹换 《社会工作》2008,(14):25-26
小组工作可以将同质性很强的农民工子女聚集起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情绪宣泄、互助合作、观察学习的机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方案的设计农民工子女形成合理认知,促进他们社会化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2.
徐小平 《社会工作》2009,(20):53-55
《小组工作》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小组自主教学法是将学习主体以小组为载体,引导小组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主动建构并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工作》教学中运用小组自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并结合《小组工作》教学实际,提出量身定制建小组、自主创新增能力、迁移训练获技能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3.
《小组工作》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核心技能。小组自主教学法是将学习主体以小组为载体,引导小组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主动建构并掌握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组工作》教学中运用小组自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提高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并结合《小组工作》教学实际,提出量身定制建小组、自主创新增能力、迁移训练获技能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14.
金婉仙 《社会工作》2009,(13):47-48
社工所在街镇的服务对象(社区服刑人员)年龄段为30岁至40岁之间,案由大多为职务侵占类、经济类犯罪,面临的问题也较相近。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般自认为判了刑就是有案底,总觉得低人一等,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焦虑、抑郁等一般心理问题;而从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他们此年龄段承担着要完成生命任务的压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比普通人更大。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朋友的支持,而且需要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这对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重新树立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何晓玲 《社会工作》2009,(21):42-43
笔者工作在四川永兴北川安置点,是北川县城最大的灾民安置点,位于绵阳城郊永兴镇一条市级公路旁。根据资料显示,这里安置了四千多名北川县人,其中,4-12岁的儿童占很大的比例。因此,笔者的团队打算在这里做一个反常规教育方式的安全礼仪教育小组,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让儿章在经历中丰富自我保护经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魏永娟 《社会工作》2011,(12):40-42
能力为本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是用小组的方式来讲授《小组工作》。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组员在任课教师的示范、支持和督导下,通过调查,自选一个主题,完成一个成长小组的策划、筹备、实施和评估,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模拟。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多元收获。较之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能力为本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小组工作》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吴耀健 《社会工作》2010,(13):46-48
提到小组工作,不得不谈及小组动力。可是,小组动力似乎是个无形无踪,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东西,并不容易掌控。那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在入学初期,大学新生普遍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不适应问题。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运用小组工作帮助新生解决入学适应性问题能够发挥"平等"、"助人自助"、"小组动力"等专业优势。通过南通大学"一米阳光"新生成长小组的具体实践,发现小组工作在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过程中存在新生对小组工作专业性不够了解,工作人员经验缺乏,场地、设备及时间等客观条件不足等诸多问题,建议将社会工作专业资源纳入学生工作体系并逐步实现学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以便使社会工作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社会工作》2008,(4):34-36
小组动力学是小组工作的支柱理论。本文在对小组动力的涵义及小组动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从小组背景、招募方法、介入理论和方法、评估方法、主题内容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小组动力学在大学生成长小组中的应用实践,同时对实践过程中的有益启示以及困难和障碍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刘永飞 《社会工作》2010,(13):42-44
小组设计背景 学习压力、情感困惑、首次离家的思乡情绪、人际关系紧张、专业与兴趣不符、经济困窘等种种压力使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大学生的年龄大致是在18岁到23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在青年中期或成年初期。该阶段生理上已经成熟,而心理却仍处在向安定状态过渡的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