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心理历史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心理历史学”又称“集体心理历史学”,是心态史学的主要分支。1961年,A·迪普隆发表名著《集体心理历史学的问题和方法》①,在西方先着一鞭。随后,群体心理历史学开始走红欧美史坛,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成为“新史学”的佼佼者。本文试图以群体心理历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为起点,就群体心理历史学的功用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从方法论上讲,群体心理历史学不是传统史学的对立物,而是它的有益补充,两者相得益彰。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分别是“人类及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②,这已成为定论。传统史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乌托邦以宗教乌托邦的叙事结构为背景,有一个三段式的圆圈运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两个文本—隐性文本与显性文本,它唤起了人们对现在教育的恐惧感。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是“找回”失落的“教育本性”。而“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了人的未完成性、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它将鸟托邦的圆圈运动变成了点的运动—自由的运动。正因为人与教育的本质未定型,才有了人的自我超越与创造。  相似文献   

3.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设有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学、社会工作等五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g人,博士31人、硕士6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0人。历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扬州大学品牌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该学院设有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心、中华口述史研究中心、中韩文化暨崔致远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年来,学院经常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并与韩国、日本、美国以及中国港澳台等地学者保持着良…  相似文献   

4.
藏碟     
《东西南北》2009,(9):77-77
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描写的山西票号“天成元”堪称清代的全国“金融大鳄”,它掌控全国金融,兼营存放款,富可敌国。本片的主轴正是“天成元”这一商业帝国两代之间的传承故事。除了纠缠父子二人与一奇女子的三角恋情之外,更是借此传承过程表现中国两大思想体系——法家与儒家的义理之争。在影片中,又通过对绑匪横行、八国联军、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背景展示,凸显出“商人重义”这一晋商不同于其它的仁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神话之所以蕴含了不同一般的意味,就因为它是类的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无意识显现。一般来说,当一种具象形态充分表现了类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它也就较为充分地表现了类的本质。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正是这“一切社会关系”,构成了  相似文献   

6.
张修铨 《生存》2020,(14):0162-0163
教育本质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就是唤醒生命,促进生命和谐生长,培养完整的人。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生命意识缺失的现象,熊芳芳老师结合近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生命语文”教学理念。本文依托写作教学经典案例,分析“生命语文”教学理念内涵、课堂生成技巧与实践启迪,并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在更大的语境中审视其教育理念。希望可以从名师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论人类的类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探讨人类的类本质简单地说,人类的类别本质(即类本质)就是人类和其他物质存在区别开来的本质,它是人类自身的根本规定性,人类之为人类的基本特质。这些表述只是一些简单的抽象说法,如果要讲起人类的类本质的内容,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人根据马克思的这样一句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认为人类的类本质即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实际上是“个人的本质”,即社会中人与人相互区别的规定性。由于这种本质是社会关系赋予每个人的…  相似文献   

8.
希腊历史学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堪称“千秋瑰宝”的历史著作,而且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腊历史学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人学性质、开辟了通往更大时空范畴的研究道路。本文对希腊历史学的时空范畴、批判特征、解释功能、风格与传统以及希腊人的历史意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希腊历史学的政治军事史和社会文化史方面成为西方历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研究会编辑的《现代历史学的成果与课题》概括了1 980~2 0 0 0年的研究动向,其中的第一卷名为《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任何人从中都看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处在转换时期。用安丸良夫的话说,从2 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决定性的转换”,使得国民国家论时期以后的近代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这2 0年的转换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展望日本历史》丛书(东京堂出版,2 4卷)、《战后历史学再考———超越“国民史”》…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大历史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震 《求是学刊》2001,28(1):21-28
历史存在是存在的一种时态形式。在历史学中 ,纯客观的历史是不在场的“存在”,那种存在本身并不在历史学的视野中。既然历史事实不存在于当前时空之中 ,那么传统的历史本体论或思辩的历史哲学就受到质疑。批判的历史哲学的研究目标在于 ,确定历史学的学科性质、界限和特有价值 ,使本体的历史变成关于历史的认识。但是 ,历史必须通过语言显现自己 ,语言似乎就是历史的界限。然而 ,从基础和存在论的角度看 :没有历史事实作为对象 ,就不可能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没有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解 ,也就没有历史话语和历史文本。一句话 ,客观的历史事实、历史认识和表述历史的语言三个方面 ,共同构成历史意义的显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完全人格建构”理论是陈秉公教授首次提出的,它以“现实的完整人”为研究对象并给出了完整的理论解释,填补了“人的知识”的空缺.这一理论丰富了21世纪教育本质的新理念,对当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2):106-110
对人类历史进行假设性思考的本质是一种反事实思维,即个体对过往事实加以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当前,反事实理论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常见的因果推论框架,历史学的反事实研究也在西方学界获得了长足发展。历史反事实研究对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研究手段,历史反事实成果一直饱受争议。其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升历史学的科学化水平,制造出模拟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机器,进行真正科学严谨的历史假设实验。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娟 《探求》2006,42(1):33-36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人口学是历史学和人口学的分支学科。本文概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的7种流派,并提出非线性系统研究是未来历史人口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7,2(3):70-77
建立在“普适价值”基础上的“文明”诉求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所展现的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核。正是在以“进步”理念为核心的“推测史”框架内,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以“历史叙事”为手段,通过把苏格兰的传统和历史标识为“野蛮的”,把“英格兰”的传统和历史标识为“文明的”,从而得以在彻底颠覆“苏格兰性”的基础上确立起对“英格兰性和不列颠性”的认同。正是在“民族认同”实现新、旧转换这一特定历史时刻,苏格兰启蒙运动方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人-实践-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其“新”就新在从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基础上 ,科学地理解和解释了“人”、“实践”、“历史”各自的真实内涵 ,从而合理地把握和解决了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立的真切前提、真实基础和真正本质 ,并自觉地形成了“人—实践—历史”相统一的解释逻辑。在它的视野中 ,“人—实践—历史”三者是相互阐释、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郭艳君 《求是学刊》2003,30(4):40-44
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传统理解 ,人们过多地关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 ,并没有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实质上 ,马克思是从人的生成来理解历史的 ,历史与人的生成过程是同一的 ,只有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完成了对历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转换 ,从而阐释了历史的双重内涵 :从哲学的意义上 ,历史是人自身的生成过程 ;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都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19.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2023,(12):1-8+177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芳明 《学术交流》2004,(1):167-169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又是处在具体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中,同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相联系,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纵横交错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把握多种多样的矛盾关系:解决“事”与培养“人”的统一,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统一,灌输与疏导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随时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