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殡葬这一永恒的社会活动必然需要受到社会政策的调控,而殡葬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梗阻。本文拟将通过选点实地调研,基于社会政策视角和分析方法,对W市Z村殡葬改革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尚存的梗阻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从文化张力、民众认同、执行机制等方面针对如何有效推进殡葬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殡葬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音符,殡葬改革是长期艰苦的社会习俗变革。基层的殡葬管理者处在殡葬改革的前沿、殡葬管理和执法的一线,直接面对殡葬改革的现实压力和殡葬管理的具体难题,他们的工作是实现殡葬管理健康有序的基础。他们在管理中争取主动、创新方式、完善制度、狠抓重点,既保证了殡葬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更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小月 《社会福利》2006,(4):13-14
举措之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在确保国家殡葬管理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前提下,结合全省各地经济、交通、殡葬设施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稳步推进殡葬改革。2002年3月,省府办《转发省民政厅关于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4.
把握工作重点 推进殡葬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殡葬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推进殡葬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之二: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殡葬工作法规政策,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  相似文献   

6.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推进殡葬改革,对农村的社会文明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进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进殡葬改革对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政策的必要性与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民政福利体系的改革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保制度的出台。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必要。通过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反映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参与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作政策与政策对象的调解人;对社会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调研,提出政策的修订建议;以及专业助人行动,协助低保对象实现自助,社会工作将发挥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焕竹 《社会福利》2007,(12):22-25
本文作为民政部政策研究课题,从公民责任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殡葬行业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公民”理论设定了殡葬单位的公民责任框架,在“行业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文明”的目标下,提出了中国殡葬的发展战略及其指导思想,并阐述了中国殡葬发展战略具体的实施纲要.对促进和谐殡葬的实现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殡葬改革是中国改革中的大事。殡葬改革几十年来,在取得巨大的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农村,殡葬改革的推进遇到艰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C镇的实地调研,探讨其在殡葬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5,(6):1-1
殡葬管理是一项社会事务工作,是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在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已纳入国务院2005年立法工作计划。尽快修订《殡葬管理条例》,是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推进殡葬改革的新契机,是殡葬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殡葬工作战线职工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11.
霍秀媚 《探求》2005,(5):23-25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6,(12):58-59
青岛市城阳区自2006年开始,以规划建设公益性怀念堂、公墓,集中坟头为重点,全力打造绿色殡葬、文明殡葬,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青岛市城阳区通过转变思想,奠定了殡葬改革工作基础。青岛市城阳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将殡改工作当作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工作中大力宣传国家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向群众算清公墓集中后的三笔账:经济账,公墓集中后腾出的土地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账,优良的软硬环境,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陈伟 《探求》2005,(5):20-21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温朝霞  黄苏萍 《探求》2005,(5):22-23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5.
冯仿娅 《探求》2005,(5):25-26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程昌富 《社会福利》2004,(12):24-2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治丧、节俭办丧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殡葬工作机制已逐步建立。但不可否认,农村地区殡葬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殡仪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以及殡葬设备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葬式改革进展缓慢,殡葬改革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7.
程寿 《探求》2005,(5):26-27
我国的殡葬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到来,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殡葬业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更好地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学工作者,特别是广东的一批专家学者对殡葬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殡葬改革“民族化、社会化、市场化、法规化”的方向。不久前,由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改革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中国殡葬》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殡葬业和谐发展首届高级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深化殡葬改革,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刊在此发表这次论坛部份文章的主要观点,形成这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以推动殡葬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进行殡葬改革,反对愚昧的丧事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人们树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其经济、文化状况却相对落后,各级财政对殡葬事业的投入较少,殡葬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加之西部边远地区其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使殡葬改革困难重重。本文意在通过对青海省在推行殡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来探求如何在西部更进一步推行殡葬改革工作。基 本 情 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相似文献   

19.
祁靖 《社会工作》2009,(6):39-4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生、社会稳定密切相关。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救助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能否进一步发展、完善,关系到广大人民能否分享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主要从我国社会救助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出发,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实施过程中几个现实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小林 《社会福利》2006,(11):33-35
思考之一:现行殡葬管理政策法规存在缺陷,殡葬执法主体不统一,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指政府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进行指导、监督、规范。《殡葬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即搞好殡葬管理,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是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在具体实施殡葬管理的过程中,民政部门明显感觉履行职责的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城市殡葬“三乱”(乱埋乱葬,乱搭设灵堂、乱经营丧葬用品)现象,一直困扰着我们,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对此,社会上不满的情绪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