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区矫正工作经过6年局部试点,现已进入全面试点阶段.然而,当前中国社区矫正工作仍然在观念、体制和方法等三个层面存在模糊认识,没有形成清楚的实践模式.基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社区矫正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社区矫正在观念上需要进一步理清惩罚性司法与恢复性司法的关系,在体制上需要进一步处理司法行政和矫正服务机构的关系,在方法上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辨析了矫正社会工作和司法矫正的差别,论述了社区为本的矫正社会工作的混合属性、概念和目标,并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模式,提出了中国当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阶段和相应的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王伟  闫鹏 《社科纵横》2012,27(12):93-95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刑相对应的行刑执行方式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它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社区矫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作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在23个省市区试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国情,更新刑罚理念,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的立法,将执行权统一划归司法行政机关,实现社区矫正的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加强对社区矫正的投入支持和经费制度保障,适当扩大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等措施,以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5,(4)
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地区,其社区矫正实践虽尚未形成如"北京模式"、"上海模式"般的成熟架构,但也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其实践既折射出其他地区共同存在的问题,也有大量极具"本地特色"的困惑。本调研选取广州市最早开展社区矫正时间的海珠区、荔湾区作为对象,探求广州社区矫正工作的优势与困境,并以实证调研为依托,为其改良提出建议,力推这一社会化行刑方式与依法治国战略的共生并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2003年起试行在社区中改造罪犯的社区矫正制度。实践过程中作为刑罚执行的价值理念、以司法机构为主而民间力量弱小的运作方式及缺乏对矫正对象问题的系统改善的矫正效果制约了社区矫正的顺利发展。为此,文章梳理了矫治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提出社会工作应从操作层面、机构层面和社会领域介入社区矫正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泛滥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社区矫正逐渐成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径。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既要注重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关系、系统理论视角去分析其犯罪诱因,也要将众多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寓于社区矫正过程中,增强未成年人与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适应性。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注重未成年人自身适应能力增强、家庭系统功能完善,更关注社区矫正的预防、治疗及矫正康复整体功能的实现。未成年犯罪社区矫正工作,不能单从处理未成年犯罪问题这个单一角度和层次去理解,而应该全面、多层次地去工作,建构一个令未成年人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支援的社会环境,最终能够有效地实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犯罪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浅析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社区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我国正在探索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但目前这一制度往往过于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性质,而容易忽视服刑人员继续社会化的需求。有必要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本文拟从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过程、个案工作与矫正体系建立,以及个案工作对于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养四个层面具体分析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功能,以验证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的科学性,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提升我国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与阳光、自强等社团不同,新航有矫正社工的性质。社区矫正社工主要是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服刑人员和5年内的刑事解教人员开展帮困解难、管理和一些服务的工作。社区矫正是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另外一块是刑事解教工作,是完全的服务与帮教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成为二战之后世界各国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其与监禁刑在效果和功能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新世纪,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但作为一种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的"社区矫正"始终没有在我国发育成熟。社区刑罚适用范围、适用比例以及社区刑罚的执行都存在不足,社区矫正措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认为运用社会工作的观念、理论和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适度干预,采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念和专业方法实施社区矫正可能是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矫正京沪模式的比较分析与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区矫正试点以来,北京模式和上海模式对全国的影响最大,也较成熟。其中,北京模式强调政府主导,上海模式则偏重社会力量的参与。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的特色模式,建议我国创新"1+X"模式,在县级行政区划内打破行政界域,由司法行政机构实施社区刑罚执行权,矫正中的帮扶行为则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部门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1.
李晓凤 《社会工作》2012,(2):13-16,44
基于对西方与中国内地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运作模式的述评,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工作"社区综合发展"模式。同时,以深圳某工业型社区的企业社会工作实务介入为例,从"探究、实践、展望"三个方面,初步探究了这种社区综合模式的实务运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在城市社区尤其是大城市社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此作为现代社会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社区也被要求不断完善其服务体系,引进"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虽然这一模式的引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很多小城镇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水土不服"。笔者在全面分析小城镇社区网格化服务提出的背景,梳理其在推广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社区联络员"网格化服务模式、"居民情互助式"网格化服务模式等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强 《社会工作》2012,(3):66-67,87
该文在介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社区矫正工作的适用性。在矫正工作中,矫正工作者可以通过寻找问题正向的意义,进行目标建构,挖掘对方的资源,强化其优势来推动矫正对象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4.
蒋斌  侯成 《社会工作》2009,(14):32-35
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社区参与关系灾后重建的质量与效果,但现实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参与存在参与内容少、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公参与”同“私参与”边界模糊,村民参与形式与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村灾后重建以及我国以社区理念为指导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心理干预队伍建设是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快速高效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社区矫正心理干预队伍应具有自己独特的素质要求,在构成上应基于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结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相关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组成,对三者在心理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应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世界由诸多民族构成。民族与文化间的联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而决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伦理文化,可见伦理对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伦理钍的共体的民族与作为普遍物或普遍定在的精神的结合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伦理精神的具体化,伦理精神内在于民族精神之中。伦理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精神,即民族作为伦理实体的精神。民族伦理实体一经形成,其内在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便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以“整个的个体”即主体的形式出现在由诸多民族伦理实体所构成的伦理世界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增强作为伦理实体的中华民族的伦理认同,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强及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并为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区矫正在许多西方国家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为推行。而事实表明,社会工作应用于社区矫正实践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越性。然而,在我国无论是社区矫正还是社会工作都刚刚起步,社会工作在运用于社区矫正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本文从阐述社会矫正中引用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正的作用,同时指出了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运用中所面临的限制因素,并对其完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福州市的社区妇女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妇女维权意识较强,愿意通过社区妇联维权并对其工作持肯定态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在目前"妇联—社区"联动的社区妇女维权模式中加入社工变量,弥补当前工作不足,打造"妇联—社工—社区"三方联动的创新型社区维权管理模式,并从社会管理创新角度探讨妇联在社区三方联动模式下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柏克关于跨代共同体的论述中诠释出"后代人权利"实际上违反了柏克本人的思想。跨代共同体不仅是一种虚构的想象,而且其成立的前提与其所追求的环境保护目的是相矛盾的。从"跨代共同体"到"后代人权利"只能是从一种虚构走向另一种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