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富 《创新》2021,15(4):12-21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治理的成效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社会的稳定,又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支撑,社区多元主体协作、互助的新型智慧社区治理模式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智慧社区治理强调智能和人文的结合,在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有助于将我国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智慧社区治理中多元治理主体存在现实作用弱化及缺位,智慧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还处于建构之际,面对社会组织参与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化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智慧社区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积极培育智慧社区治理文化共识,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市场化机制完善智慧服务体系,同时坚持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大数据视域下的智慧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资本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和理论途径在危机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社区作为城市危机的基层治理单元,也深受其影响.通过运用社区治理理论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我国的城市社区危机治理,总结当前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社区危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可以从完善社区规范、增进社区信任、健全社区网络和塑造社区危机治理文化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艳 《社科纵横》2015,(1):81-84
政策网络视角分析社区业主自治,充分主张政府之外社区业主的其它资源、能力和作用,利用多元的社会资源共同治理社区,以避免社区业主自治过程中因政府失灵而忽视社会治理的情形。政策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它既是描述了业主自治主体间的关系方式和实现形式,也是社区业主自治和社区发展中化解各种危机的新工具。以下将从政策网络的主体资源、结构和功能方面分析社区业主自治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6,(2)
目前,广东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参与吸纳型、社区服务改善型、技术创新型、主体构建型等,可谓成效显著,但同时,广东城市社区治理的机制运行也存在着社区治理主体结构不合理、整体协作能力不足,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不合理、权责不匹配,社会资本的调动和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加强社会资本的构建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特殊性社会资本的治理功能;以实体性公共空间和网络型公共空间为抓手,促进公共空间的型塑和激活;通过社区发展公司等的构建,加强社区治理主体力量的进一步培育,是促进广东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社区治理需要多元主体平等参与.作为社区教育中重要主体和客体的社区学习团队,因其广泛性、普遍性、群众性、草根性等特点,成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在开展各项活动中有机参与社区治理,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完善优化社区学习团队推进社区治理,需要从基于社区治理意义角度,培育发展社区学习团队、加强社区学习团队自身建设、完善社区学习团队外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李堂  熊茜 《社科纵横》2014,(9):75-79
高度重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软实力作用,是我们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永续发展活力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但是实际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却存在主体模糊、内容片面、过程行政化、方法单一等现实问题。因此要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社区治理,实现社区善治就必须健全完善党委的组织和领导,优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治理功能,创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介体,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区管理主体和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管理主体组织存在着许多问题。以社区为中心规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加强各组织建设是构建社区管理主体和谐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周宁  刘将 《唐都学刊》2008,24(4):54-56
与主体性相对,主体间性是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体间性概念的提出,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转变.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交往行为,所以其中必然存在主体间的问题.心理学的主体间性存在于交往之中,它表现为主体间的双向度的关系.心理学主体间性的转向就是按照交往理性的要求寻求一种交往关系,要求建立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研究者之间以及被研究者之间开展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区管理三维度:面向理想的现实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区管理中,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和自组织治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三者又各有其局限与不足,因此,理想状态的社区管理,应当包含这三种因素于其中,由此形成社区管理的三维度.相对于我国社区管理的现状而言,社区管理的理想状态还只是一种"应然".为了使"应然"能够转化为新的"实然",从战略上考虑,比照社区管理的理想状态,针对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导"对"主体"的遮蔽、市场在公域的泛化和"自组织"向"被组织"的退却问题,我们应当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的工作:清晰、正确地定位社区管理三维度的作用边界;逐步完成由政府主导向主体自主的过渡;提升居民民主意识,加强社区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方萍 《社会工作》2016,(2):93-9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由此社区取代单位成为我国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主体,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偏离原有使命的困境.本文通过梳理社区功能从保障到服务,再扩展到民主建设的变化过程,指出目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全能主义逻辑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社区治理格局的必要性及其基本任务,并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叶大凤  梁健德 《创新》2021,15(1):56-63
村民作为村庄环境的天然在场者与直接利益相关者,在乡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其他主体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我国村民在参与乡村环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治理主体失序、村民参与内部性紊乱、自主治理创新性不足、治理保障缺失等问题,导致其参与治理的有效性不高.上海市崇明区通过"全员治水"模式,在发挥村民参与治理主体性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及启示.可考虑从重塑村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地位、平衡治理主体间的权责关系、提高村民主体性治理的意识与能力、鼓励村民建立并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地方的经济与环保设施建设、构建长效的村民参与治理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破解农村环境治理中村民主体性参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卢露  麻雯婷 《社科纵横》2023,(5):138-144
易地搬迁社区兼具“农村”和“城镇”的特征,社区搬迁户的异质性与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社区治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社区治理研究更为迫切。以广西L县易地搬迁安置Z社区为例,以社会组织参与为切入点,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参与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现实梗阻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参与重铸了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社会资本,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供信任基础、参与平台及规范约束,有效推进了搬迁社区治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信任断层、网络脱嵌及制度缺失等问题,需要在搬迁社区后续治理中予以优化和解决。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易地搬迁工作进入了“稳得住、能致富”的后搬迁时代,然而实践发现易地搬迁社区迈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着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治理主体结构失衡、搬迁群众心理融入不足等障碍因素。为此,应当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夯实社区治理的制度基础,优化社区治理的主体结构,促进群众的精神富足,实现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现代化以扎实推进搬迁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助推社区治理,是当前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的重要议题,也是社区教育研究的热点命题。依据治理的基本特征,结合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本文认为,社区教育应该从提升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培育社区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等三个着力点推进社区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王杉 《社科纵横》2014,(3):88-91
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社区治理的四大主体,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利益需求日益分化和多元化等视角,分析了重塑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必然性,提出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的四大举措,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识、积极培育浓厚的社区文化意识、培育扶植社区组织以及大力培育社区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子系统,社会治理体系在实现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等治理目标的同时,具有促进不同治理体系整合的功能,而功能作为结构的体现,其释放取决于相应结构的支撑.当前网格化治理模式在治理结构层面,强调治理主体共同在场下的位置权变调整;而在其功能输出层面,存在治理主体整合功能失调、公众需求满足严重依赖政府、治理目标缺乏统合以及规范引导相对薄弱等问题.这可以通过精准化权变治理主体位置、打造网络化权力运行格局、拓宽治理主体间对话渠道以及完善规范体系建设等结构优化路径,使网格化治理输出功能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治理,基点在社区,核心在服务。以“善治”为目标,本文结合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的“柔性”服务,优化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明晰各个治理主体的地位,实现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要,培育社区参与,重建居民的主体责任,依靠居民自身的力量开展社区治理;以专业的力量促进基层社会自助、互助与公助,努力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探索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治理的深化和公共问题的复杂化,建构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其中代表国家的政府与代表社会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备受学者关注,基于法团主义、市民社会等理论促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有助于理清双方边界,更有助于践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7,(11):104-108
本文从网络募捐主体间价值链、网络募捐全过程和监管主体利益关系三个维度,探讨我国网络募捐监管体制特征、相关流程的主体特征、危害产生机理等内容,并提出了有助于推动我国网络募捐监管体制整体性革新的四位一体治理要点。  相似文献   

20.
史天琪 《社会工作》2023,(2):96-105+111
专业化社区工作者是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本文以持证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技术实践的个体叙事为研究对象,探析专业技术在社区治理体系中“生根易扎根难”问题的微观解释路径。研究发现,社区治理体系中的社会工作存在培训仪式化、专业表象化、成效感知化等技术使用特征,当事者视角的个体叙事呈现出“时间体验——技术悖论”的解释脉络。即由于社区治理场域中多重时间观(个体时间、组织时间、技术时间)的冲突和多种技术治理策略的内部矛盾,与不充分的专业身份共同构建了技术悬浮的时空处境。归纳之,实践者的个体行动选择是对工作情境要求的自反性实践,有助于专业共同体省思在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融合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本土社会工作的技术路径应扎根生活,以有效解决技术悬浮问题,提高社区治理的专业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