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初,"日本核泄漏"引发的"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谣言短时期内在内地蔓延,出现了不少地区的"食盐抢购风"。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心理学质性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扎根理论",对300名居民进行了实证调查,以了解"谣盐"背景下民众的行为反应及其心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面对谣言,少部分的人因恐慌或从众心理而出现了抢购行为,大部分居民对谣言具有较好的鉴别力;个人经验对谣言的判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能俊 《阅江学刊》2012,4(1):74-79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两次出现"天狗"谣言,引起大规模恐慌。该谣言所指的"天狗"在汉唐时期被认为是大凶与灾难的象征,具有神秘性与耸动性。从形成的过程看,"天狗"谣言在南朝梁陈时期即已大规模流行。从社会学与伦理学角度分析,唐前期的两次"天狗"谣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盛世下潜在政治危机的担忧,也体现了当时以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学术思想、以佛道为首的宗教神秘主义、包括谣言在内的封建迷信等社会思想对于大众的深刻影响。谣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考察谣言为研究社会环境和大众思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媒体时代没有式微的谣言传播现象。文章从结构分析人手,总结了网络谣言的七大特征,信谣传谣的四种心理动机,以及可能加剧谣言传播的移动互联空间三大特殊效应,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当前遏制网络谣言危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蔡鹏程 《阅江学刊》2023,(5):58-75+169-170
Web3.0时代的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存在显著区别,呈现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同时还会对社会伦理道德、政治生态、文化生活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应当对制造、传播网络谣言并造成恶劣影响者采取刑事措施。网络谣言的刑事归责应当划定在合理的限度以内。化解这一难题的可行之道在于从刑法价值的判断与比例原则的植入两个层面着手,构建网络谣言刑事归责限度理论。一方面,必须从刑法法益、网络谣言本身性质以及网络谣言的实质侵害可能性三个角度判断其刑法价值,这是刑事归责限度的首要环节;另一方面,在网络谣言具备刑法价值之后,还需要引入比例原则,对其行为从适当性、必要性与均衡性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由此判断该行为究竟是否具备应罚性,从而将网络谣言刑事归责的范畴收缩。  相似文献   

5.
赵爱玲 《唐都学刊》2011,27(6):33-36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社会个体的世界观、心理意识、生活理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的交流交往方式、语言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极大影响。高校德育应如何实现提质增效目标,成为摆在每个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韦朝烈  黄炳境 《探求》2011,(6):62-70
城市社会管理离不开居民的社区参与。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业主居民"通过业委会与居委会两个载体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来探寻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业主居民通过业委会参与社区重要公共事务的自治;通过居委会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具有"假性参与"的特征。导致上述参与差异性的根本原因是业委会比居委会更能代表和维护业主居民的利益。研究指出:中国城市社区参与不足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居民参与意识差,而在于参与期望与自治权缺失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自治的关键在于把自治权力还给社区居民及其组织。  相似文献   

7.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社会风险。公众的食品风险感知可以有效解释他们的食品安全心理和潜在行为,这方面的研究对食品风险治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公众食品风险感知维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在西安市部分居民大米风险感知实证调查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居民食品风险感知的主要维度,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食品风险感知及其维度与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人口统计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刘伟航 《阅江学刊》2011,3(5):99-106
"义"并不是一个具有主体意义的伦理道德范畴,而是一个附着物,是与其他道德、事物、行为相联系的中介,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对人们行为道德的内在规定。在《三国志》中,与"义"有关的词汇则近70个,超过了"忠"、"孝"、"仁"三者词汇的总和。以"春秋之义"来表达时人的道德态度,指导、评价人们的行为和大量以"义"为名的杂号军职的出现是三国"义"伦理的两大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陶卫宁 《唐都学刊》2010,26(5):88-92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象,是刺激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旅游目的地社会表象形成过程中,影视传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视传媒区别于其它媒体的特点、议程设置功能、受众文化心理结构等特点以及大众传媒背景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影视社会表象的形成。影视社会表象的"社会共享性"与"行为说明性"决定了影视旅游是一种必然的大众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上海解放前移民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解放前移民特征研究卢汉龙本文通过对口传历史的社会学调查,研究了解放前上海居民的来源结构、目的动因及历史上移民的各种社会经济特征,认为解放前的上海具有全国"飞地"的性质,不同地缘的人们凭借上海特殊的地理、政治和经济条件,形成地域居民共同体的聚居地。...  相似文献   

11.
王晴锋 《社科纵横》2011,26(1):71-72,75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家庭问题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布尔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分析家庭暴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场域-惯习"是一种实践的结构理论,它把行为与文化、结构、权力等宏观要素相联系,将产生家庭暴力的个体行动者、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结合,也即在"行动-结构"的框架下进行解读,从而整合了不同分析层次(个体、家庭和社会)和不同研究取向(如生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的各种家庭暴力理论,为阐释家庭暴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2.
窦影 《社科纵横》2009,(7):40-42
东北农村的民间借贷行为仍很活跃,已有的研究表明,对中国各地区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民间借贷行为本身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依托"结构洞"理论对民间借贷行为中的信息、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当前东北农村的人际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冷建军 《社科纵横》2011,26(6):109-110
人的自然属性确定了人的自然归宿,人的行为必然受制于"自然"的规范。本文以绘画为基点,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切入点,对"行为"与"艺术"予以分析,强调"艺术"、"艺术行为"必须遵循人的自然属性与自然规律,阐明不是所有的画家、艺术家的"行为"都可称之为"艺术"。  相似文献   

14.
周青 《社会工作》2009,(13):33-33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在"三城联创"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辖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老式居民楼楼道黑暗、治安不好的问题,大力实施政府"买单"、居民参与管理的杂居小区"点亮工程",温暖了千万户居民心。  相似文献   

15.
李扬 《社科纵横》2010,25(11):97-98
表演选秀类节目在中国的高收视率现象可以引发我们从社会、文化、尤其是受众心理上等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表演选秀节目是"以受众为本位"的时代所产生的满足受众与市场需求的大众传媒产品。它遵循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规律,满足了受众的一些心理需求。同时,如何避免表演选秀节目主持人作为大众文化的产物,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价值观念上的负面影响,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社会存在守望者"所必须重视和负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进化心理学概述--当代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是近年在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其基本主张是 :过去是理解心理机制的关键 ;功能分析是理解心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心理机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演化形成的 ;模块性是心理机制整体组织的特性 ;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互动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研究促进了对人性和心理的进一步思考 ,开辟了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它的局限性是具有遗传决定论的倾向 ,方法论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忽视了文化对进化的意义等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引起了公有制经济中居民的经济行为的变化,分析了证券供求变动与居民经济行为的关联机制以及居民经济行为对证券市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和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村转居社区新居民的精神层面上,从审美文化特别是审美心理的角度,对由村民变为市民的新居民的文化消费进行实际情况的调研,是透视我国城乡文化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整合我国城乡文化的一个最好的窗口。调研结果表明:新居民在文化消费的行为中,折射出"短暂审美空白"、"不即不离"的审美心理距离、"陌生化的审美倾向"、审美欣赏结构单一化、审美定势的恶性循环、以"实用"为尺度的审美判断、对高雅文化的审美需求和期待、偏向于旅游的审美倾向、审美滞后和容易满足的一系列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张进美  刘武 《社会工作》2011,(10):47-50
公民慈善捐赠作为国家慈善事业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当前各位学者除了阐述公民慈善捐赠行为的重要性外,还着重研究了公民慈善捐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学者们把研究重点落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公民的慈善捐赠行为"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公民做更多慈善捐赠"。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心理需求及生存环境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传统的宗教心理学研究,或者探索宗教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我们称之为第一种研究路径),或者探索心理机制对宗教的形成和宗教行为的影响(我们称之为第二种研究路径)。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还有第三种研究路径,即采用新近兴起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探索人类复杂的宗教信仰与心理机制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对引起、促进和构成人类主观信仰和精神功能的文化心理变量进行实证研究。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应该可以为当代宗教信仰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揭示人类复杂的宗教心理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