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上看 ,新自由主义经济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当时的市场巨人推出了一套“新贸易规则”,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化、私有化、货币坚挺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全球贸易在一个世界警察的指挥棒下和一种前所未闻的集权制统治下运行。这种新自由主义论将资本主义视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制度1995年 ,法国《外交世界》主编 I.卡莫奈针对“自由经济”提出了一种新看法 ,将自由经济思想称之为“独一无二的思想”,由此引发了法国从政府首脑到科研人员乃至大中学生的一场全国性的论战 ,一种“批判思想”应运而生。法国人普遍认为 ,“自…  相似文献   

2.
关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本流动问题,说明“资本先行”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经济规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资本流动既会产生收益,也会带来风险。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自由化密切相关;资本带来自由的前提是资本本身必须自由。当经济自由带来更多财富的时候,也必须强调产权或资本所有权必须得到切实的保护。贸易自由化是经济自由的必然结果,形式多样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发挥的重要作用,是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成果,将继续促进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继续改善亚洲和中国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产学协作”是本世纪五十年代经济界提出来的,“产学协作”的内容反映的是某一时期、某一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因此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今天,“产学协作”与政府和自由民主党提出的“技术立国论”相结合,是作为推动这种理论发展的组织形式而出现的新动向。另一方面,从侵犯和破坏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观点出发,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反对“产学协作”、“军学协作”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林玮 《学习与探索》2023,(3):161-167+2
“城—乡关系”在中国电影中往往被表现为物的充盈与物的匮乏。20世纪80年代,电影中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可以让进城者自由流动的渠道,两者都是不完美的生活空间。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开始从银幕中渐次消失,而城里人则开始出现因物的分配不均而导致生活经验处于震动状态之中。这可在《任逍遥》《十七岁的单车》等影片中找到验证。即使在乡村电影中,乡村也是作为城市化的背景或对象而出现的,乡村生活经验是城市生活经验的延伸。以人的分配(城市化率)和物的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为代表的城乡关系,可以作为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电影代际分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作为一个描述人类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相互融合的用语,包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1944年,由美国人首先使用。80年代中期出现“全球化”一词时,在很多人看来,说的是世界经济更加一体化。因为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经济要素跨国流动的过程,注意到这一过程对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全球化变成一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同时,“经济全球化”有时被当成“全球化”的同义语。 全球化指的是在货币、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20年间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结构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成分,从而改变了由权力占有及“再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关系,出现了原体制外的“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流动空间”。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社会资源配置关系主要有三种,即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对现阶段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几个主要社会群体现有的地位状态,研究者虽各有评说,但却形成了如下三点共识:一是这些群体都存在地位不一致现象,其中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地位利益均不能被充分满足。二是改革前的城乡二元等级界限开始模糊,阶层分化不再局限于城镇等级的内部。三是各阶层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7.
黄晓星  唐亮 《社会》2008,28(5):74-90
1960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给香港市民带来了乐观的阶层流动意识,“香港梦”成了描述香港社会阶层结构相对开放的一个大众话语。但1980年代中期以来,阶层结构进入一个稳定的时期,客观的远距离阶层流动消失,这种乐观感也随之消失,1990年代的金融风暴和住房泡沫的破灭,使香港进入了一个“中下流”社会。本文基于阶层化的理论,以经验数据为准,发现中下层的市民客观阶层与主观阶层定位都处于低下地位,而拥有比较悲观的向上流动意识,这反过来又制约他们向上流动,“香港梦”失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美国的现实政治生活时,里根主义即里根总统的政治和经济方针当占有重要地位。80年代,是共和党执政和保守势力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占优势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势力重新注意到意识形态问题并趋于偏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对“全民幸福国家”这一自由党纲领感到不满,“美国垄断地位”的神话也开始动摇。随着保守分子获得政权,在70年代出现的实证政治倾向中,政治和意识形态中的军国主义战争方针取代了缓和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与新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传添 《探求》2001,(4):73-74
至今为止 ,学术界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还颇有争议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动 ,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 ,它是一个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长期的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 ,在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过程中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因此 ,以美国为例 ,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0.
一、贫困和住宅问题在90年代,美国国内需要着手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便是城市及住宅问题。所谓城市与住宅问题,概而言之,实际上就是“贫困”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80年代里根执政期间,美国社会大肆赞扬了自由市场经济。可以说,在这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从“脱亚”到“归亚”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李阁楠80年代末期,日本出现了“回归亚洲”的主张。进入90年代后,“归亚”在日本已形成一种思想潮流。实际上,在日本近现代历史上曾几次出现过“脱亚”和“归亚”的现象。对此,如认真加以分析便不难发现,这几次“...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针对日元大幅升值的情况,采取了维持长期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以争取景气回升,但却使货币市场出现类似于“凯恩斯流动陷阱”的现象。日本政府对这种经济现象认识不足,仍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并举的措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民主党:更新和现代化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 90年代 ,西方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一些最新的更新趋势。它们体现在 :形成英国“新工党政策”、德国“新中派”党 (Партия“новойсередины”)和意大利“自由社会主义”(“либеральныйсоциализм”)理论等。“第三条道路”的思想 (要求克服新自由主义的“第一条道路”和传统“老”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二条道路”的许多消极方面 )在托尼·布莱尔和格哈德·施罗德于 1 999年 7月签署的纲领性文件中有重大发展。这一切都证明 ,西方社会民主主义的某种新类型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5.
对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初,它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思潮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来,则是在80年代初。长期以来,从总体上说,我国知识分子对这种思潮是比较陌生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是把它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思潮而加以排斥和批判的。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人们较多地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原作之后,就对过去某些简单的定论和批判提出了质疑。于是,80年代中后期,在国内理论界出现了一场如何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焦点在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和它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思考“人为什么活着”的形而上的哲学命题;如年代思考“人怎样活得更好”的形而下的哲学命题。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从传统向自我向他人价值指向的转变。这一转变在苦乐观、幸福观、友谊观等方面已出现较鲜明的特征。作者强调入生价值观的转变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更深刻的宏观历史背景有着内在逻辑联系。在他人价值指向滋长出来的时候,倡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观念对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与和谐有序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盛行一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有关人口流动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但80年代末以来人口流动理论再度趋热.重新成为热点的人口流动理论不仅改进了原有的模型,而且探讨了早期人口流动理论尚未涉足的一些新的领域,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不平等与社会福利、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本积累、人口流动的迁徙动机和汇款动机、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等等.本文旨在概述这一理论的新进展并作出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韩流”名词解释:“韩流”是流行的代名词之一,来自韩国的服饰、偶像剧,流行歌曲等,是部分年轻人追逐的风向标。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韩流并不代表低龄化和盲从,就像二十世纪70年代流行的紧身喇叭裤和二十世纪80年代流行的紧身钩脚裤一样,它同样代表的是每个不同年代最新的服饰思想的解放,和前卫年轻人对未来.对个性自由的瞳憬。  相似文献   

19.
“新韦伯主义”学派为西方社会学中冲突论学派的分支,与“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一起构成70年代以来冲突论学派的两大基本阵营。50年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侧重功能主义;进入60年代,冲突论学派因更能解释社会和教育的变化而取而代之。冲突论的开山鼻祖,在西方被确认为马克思和韦伯。这一学派共同采用冲突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70年代初,这一学派逐渐分化,始形成“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两大分支。“新马克思主义”偏重以社会政治、阶级结构的观点看待教育的作用,而“新韦伯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来,形形色色的、一浪叠一浪的大规模社会抗议浪潮,震撼了西方所有国家的政治生活.自美国黑人人权运动开始的抗议运动,在60年代后期的反文化抗议运动、反越战和学生运动中形成第一次国际高潮;继而,这股浪潮在70年代各式各样的女权主义、环境主义、反核运动中继续发展;80年代初,它又在尝试动员广泛的新和平运动.所有这些,不仅对政治问题、政治决策、新的法律和制度产生影响,也对新社会运动在社会与文化领域中实现的颇有决定意义的持久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