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英国的对华政策经过了一个调整的过程 ,大体经过了初期的探索和准备 ,中期的观望和等待 ,后期的根本性调整三个阶段。正是通过不断调整 ,英国最终确定了对华采取承认态度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伊比利亚半岛对西地中海地区帝国安全至关重要,直布罗陀是英国自大西洋到地中海的咽喉,为英国战略利益之所在,所以丹吉尔港中立和西班牙在北部摩洛哥的宗主制的维持对英国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在摩洛哥问题上支持西班牙维持其在摩洛哥的宗主地位;英国在丹吉尔港问题上对西班牙和法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通过三方会议确定丹吉尔港的中立地位,平衡了西班牙和法国的争夺。  相似文献   

3.
巴黎和会后,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尤其在中国的矛盾立即尖锐化。英国认为,其有能力迎接日本对其在华地位提出的挑战。综观这一时期英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可以看出英国对华外交政策不择手段,以获得其在华的权益为中心;追求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在华不寻求代理人;与日、美主要是日本在华进行激烈的争夺,当然也有协调。   相似文献   

4.
战后以来英国对欧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变化之中,这种调整变化既与英国国力的盛衰密切相关,也与执政的工党和保守党党内斗争息息相关,在欧洲问题上,两党内部均存在反欧主义和亲欧主义的斗争。这种种因素使得英国在顺应历史潮流融入欧洲一体化之时又对之深怀戒心,从而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对欧政策。  相似文献   

5.
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是法国败降后英国孤军作战的产物。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抵抗运动在英国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英国率先倡导欧洲抵抗运动并成为支持欧洲抵抗运动最早的国际中心。但该政策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和矛盾性。苏美参战动摇了前一时期英国政策的战略基础与核心理论,更增加了其保守色彩。SOE在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也加速了英国政策向保守方向演变。但战争形势的缓解和战时内阁对SOE的改组又为英国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随着盟国战略反攻开始,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大规模实施与英美战略密切相关;不同的战略需要决定了英国政策的偏重和具体内容的差异,同时反法西斯短期战略需要与英国在特定地区和国家追求的长远政治利益及其矛盾斗争导致其政策复杂多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至德国投降,英国政策渐失其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6.
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是法国败降后英国孤军作战的产物。直至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抵抗运动在英国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英国率先倡导欧洲抵抗运动并成为支持欧洲抵抗运动最早的国际中心。但该政策一开始就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和矛盾性。苏美参战动摇了前一时期英国政策的战略基础与核心理论,更增加了其保守色彩。SOE 在实践中面临的种种难题也加速了英国政策向保守方向演变。但战争形势的缓解和战时内阁对 SOE 的改组又为英国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随着盟国战略反攻开始,英国对欧洲抵抗运动政策大规模实施与英美战略密切相关;不同的战略需要决定了英国政策的偏重和具体内容的差异,同时反法西斯短期战略需要与英国在特定地区和国家追求的长远政治利益及其矛盾斗争导致其政策复杂多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至德国投降,英国政策渐失其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7.
1969年前后,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美守苏攻态势,美国政府和领导人从国家利益出发迅速改变对华遏制政策,意图利用中国因素抗衡苏联。美国联合中国抗衡苏联的外交政策改变了国际冷战格局,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人权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问题既是美国主要国内政治问题,是国家外交政策问题,也是意识形态问题;在对华人权政策上,美国政府和国会拥有共同的人权价值观念;美国对华人权政策背后永恒的动因来自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美国的人权政策属于霸权干预主义行为,直接体现为文化帝国主义和“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上台后 ,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经历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脱钩、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的演变过程。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是其对华总体政策的一个缩影 ,明显反映出克林顿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
鸦片是危害近代中国人的一大毒瘤,而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则是这一毒品的保护伞。本文通过分析五口通商时期的鸦片走私情况,英国政府对鸦片走私认识的转变过程,以及鸦片贸易对英印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从英国的角度探讨了英国确立对华鸦片贸易合法化政策的原因和目的,因此就从侧面说明,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起了主要作用,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日本对华援助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日本要求削减、修正对华海外发展援助(ODA)的呼声越来越大。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小岛朋之认为,为了地区的安全保障,日本有必要要继续采取以经济援助为支柱之一的对华参与政策。但与此同时,他又积极要求全面修改对华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12.
柯利达批评英国对香港政策失误纽约《桥报》5月27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柯利达谈英国对香港的失策》,全文如下:1992年的转捩点直至1992年前,英国的香港政策主要由官员负责,外交部与首相府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建议通常得到大臣们接纳。撒切尔夫人被说服压抑其...  相似文献   

13.
盟国对日媾和是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在遏制苏联这一点上 ,英国与美国是一致的 ,所以英国对日媾和政策在某些方面追随美国 ,但是在某些方面又与美国相悖 ,在集团利益内仍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夸大或无视英国在《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 ,应正确估价其帮凶地位  相似文献   

14.
吴泽林 《国际论坛》2012,(5):36-41,80
英国文化协会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新公共外交的典型,也是英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机构。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注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新媒介、注重效果评估等特点。近年来,英国文化协会遵循以上特点,加大了在中国开展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投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应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外交,更加注重影响他国精英和青年,善于运用国外社交媒体培植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其近期走势及发展前景,不难发现近些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华ODA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中日关系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战后中日友好的象征.对华ODA本是有益于中日双方的"双赢"举措,但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ODA政策却发生了重大调整,泛政治化倾向加剧.回顾日本对华ODA政策出台的背景,梳理其嬗变历程,分析近期走势及其发展前景,不难理解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波动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英国在北极科考、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过去三年里,随着北极事务升温,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来重新评估英国在北极的利益诉求和角色定位。英国出于经济利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参与治理的综合考虑,进一步提升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度,并力图成为北极治理中的"领导性的伙伴"或"首要伙伴"。中英两国在北极治理上存在一些共同利益和相似立场,应当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和平、有效的北极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8.
<正>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面对日本的侵略,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援助中国,制裁日本,而“是避免同日本冲突,限制任何对抗的危险”。从这一政策出发,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美国对中日双方都保持“公正、友好的态度”。7月12日,美国务院发表声明,不问正义与非正义,说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对和平和世界进步事业将是一个重大打击,要求双方停止敌对行动。同月16日,赫尔发表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阐述“七七事变”后美国的远东政策及其原因。“七七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继续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承认主义,其实质是不干涉主义。“七七事变”后,由于美国的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损害,美国的远东政策开始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的变化,绥靖仍占主导方面。主要原因是:美日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使处于危机中的美国还有必要同日本维持贸易往来,暂缓它们之间日益激化的矛盾;军事力量的不足,美国需要时间从战略、策略、军事上作充分的准备;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的制肘;企图“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出现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联合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欧共体为形式的西欧联合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对欧洲和世界格局发挥着重大作用,英国作为西欧一个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其政策极大地影响了西欧联合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