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条巨大的弧形彩色虹霓从地球的这一端跨到那一端,人们慨叹绚丽的彩虹为无机自然美的极致。且不要忽略:它是太阳光通过无数小水珠这“凸面镜”的折射,幻化出来的奇光异彩。所以塞肖赞美彩虹时,总不忘赞叹:“太阳,这个神奇的光源万岁”! 且慢,人们在赞颂物质太阳的伟大时,不要忘记精神太阳的崇高。雨果说得好:“有用而又美,这美就是崇高了”。(《雨果论文集》)鲁迅作为我国无产阶级美学园地最早的开拓者和最初的奠基人,以自己真实的、有用的、美的创造,在美学的无涯领域  相似文献   

2.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 这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对于人类创造出了文学艺术由衷的惊叹.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就因为它有用.我们人类的祖先创造艺术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为了更好的生产劳作,更好的活下去.鲁迅先生曾论述到文学艺术的起源:“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读毛泽东诗词,便象面对着崇山峻岭,面对着大海怒涛,而对着天翻地覆,我们的心灵,会感受着一种无限的崇高美。 在美的分类中,是分优美和崇高的。优美的对象,博克说它是小巧的,光滑的,娇弱的,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的。优美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轻松愉快的。崇高,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崇高的事物就是指在范围上较之和它相比的事物超出很多的事物而言,而崇高的现象是指一种较之其他和它相比的现象更要强烈得多的现象而言。”①因为崇高是这样的事物,这样的现象,所以人面对它,就感觉它是高超的,博大的,深广的,望而生畏;人要征服它,就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因此,人在面对崇高事物和征服它的过程中,就必然夹带着痛感。毛泽东诗词给人突出的审美感受,正是这样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的概念是一般生产理论的一个要素。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关于“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确切地说,即“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生产力”——的各种概念内容的相互联系的假设。不论是“劳动生产力”概念,还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概念,都是商品劳动理论的要素。正是在这个理论范围内,把劳动分为具体的或有用的劳动和抽象的劳动。为了进行研究,重要的是要指出劳动过程及其简单要素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六年,在福建省德化县屈斗宫古窑址发掘时,清理出一座古老窑炉基址。根据《福建德化屈斗宫窑址发掘简报》认为:“这座窑炉基址出土的现状和结构是:窑身宽大,火膛狭小,窑身斜平,不分阶级,有隔墙、通火孔和火路沟,门开单边。我们初步认为它可能是属于龙窑、阶级窑以外的‘鸡笼窑’类型。”上述的分析和看法我们是同意的。同时发表曾凡同志《关于德化屈斗宫窑的几个问题》一文,既同意当地群众叫它“鸡笼窑,”又主张是“分室龙窑”。同时又认为它是阶级窑的前身,是由龙窑  相似文献   

6.
“崇高”是康德《判断力批判》的“觉感判断力批判”的主题之一 ,它的基本涵义和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至今尚未得到清楚的厘定 ,它在觉感判断力批判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尚未得到明确的阐明。因此 ,要阐明其“崇高”概念的基本涵义 ,说明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在觉感判断力批判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必须以康德哲学的概念框架为背景 ,进行疏理和分析之。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品应该给人以力量,社会的前进,人民的奋斗需要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艺术的这一重大职责我们不禁想到了“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之中”的崇高(东尔尼雪夫斯基)。崇高是一种引导人意识到自身力量,使人精神振奋的美。它作为美学范畴,历来被美学家们探讨和评价。朗吉弩斯说“崇高是伟人心灵的回声”;康德把它看作是人们自我尊严和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2,(17):1-1
欣观社区建设今日之形势,已是热潮泛起,你追我赶。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遍布神州大地。典型之好,令国人赞叹,“洋人”惊叹。典型之花已飘香四溢。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社区建设如何从点到面?“星火”能否“燎原”?!社区建设需要“星火”,“星火”的作用在于“燎原”。如果将社区建设的典型比作“星火”,那么,社区建设从起始到发展,都需要这些“星火”引来“燎原”之势。这就是常讲的榜样的推动力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社区建设之所以迅速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居民群众欢迎、全社会上下认同,一个重要原因,是透过典型,领导看到了社区建设在促进经济…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国际形势的理论。指出民主是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新的大战不会爆发;大国的妥协不要求各国人民也妥协,我们要坚持斗争。并提出“中间地带”理论。它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我党和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Daniele Var  e 《21世纪》2010,(4):54-55
我对外国驻北京使馆的第一印象就是赞叹加惊讶,它们实在是雄伟而又宏大。我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它们能有如此之大的规模呢?”这里不妨做个比较,如果我们在伦敦的使馆也能有类似的规模,那么意味着它将包括拉罗夫纳广场、布鲁克大街直到克拉瑞芝的所有地盘。曾有人向我讲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它能部分地说明当时我们的使馆是多么的辽阔。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太和”。“太和”来自《周易·乾卦·彖辞》。“太和”就是大和,是人与自然之和,生态与文明之和。在其具体实现之中,或表现为顺应的和谐,是为优美;或为“逆应”的和谐,是为崇高。崇高中的“逆应”,当其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它为悲剧;而当人类战胜“逆应”,实现人与生态共荣时,它为正剧。坚定走生态文明正道是人类之福,是生命之幸,是天地之大德,是宇宙之大利。“太和”的灵魂是崇高,不只是自然的崇高,还有人类的崇高,是两种崇高的统一。这样的崇高,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是属于生态文明时代的崇高。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美颂传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传统.所谓美颂就是作者用诗文歌颂激动自己的神灵、君王、英雄等,中国古代美颂思想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学界虽有不少关于美颂的研究,但对美颂与崇高的关系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古代美颂文化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既能从古代大量的美颂作品中,能体会到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崇高”,又可从古人美颂祖先或者英雄时感受到“崇高感”.  相似文献   

14.
<正>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之类的书籍,几乎都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与“壮美”这一美学范畴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在现象上有些相似而实质却根本不同的美学范畴.“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来自西方美学史,我们当然可以把它接受过来,甚至可以给予新的解释,但它毕竞凝注着西方的文化传统、美学传统,作为特定的美学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毫无疑问,今天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要遵循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谁也不会想到一位老外会在温州企业烧了几把“火”,而且烧得的是让老板心疼口袋里钱的“火”。托思阔,夏梦意杰中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文论史上,一提到崇高理论,人们往往会与古罗马的朗加纳斯联系起来,并认为西方崇高理论源于朗加纳斯的《论崇高》.殊不知,在西方,美学意义上的崇高概念在18世纪以后才得以流行,后世美学家柏克、康德等人关于崇高的论述与朗加纳斯《论崇高》中所说的崇高有着很大的差异,应该说,朗加纳斯的《论崇高》是从作品本身以及作者方面论述如何创造出崇高风格,而柏克、康德等后世美学家关注的则是外在于人的事物何以引起欣赏者的“崇高感”.西方崇高理论并非是一脉相承,而是经历了从“文学风格”到“审美体验”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中的崇高,是现实中的崇高的能动反映。以精神崇高为支柱的艺术中的崇高,是一些高品位的文艺作品产生撼人的魄力量的美学根据。社会主义的文艺不能不以崇高为主要美学品格,这是与党和国家提出的“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相一致的,传统的“崇高论”是跛足的理论。以艺术中的崇高言,它在伴随着痛感、不愉悦感的同时,也可以和情趣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时也能使审美主体直接产生“趣感”这种审美快感。独特的、巧妙的艺术构思和鲜活的人物语言或艺术语汇,是使崇高和情趣融合在一起的催化剂、中介物。  相似文献   

1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汇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梦想意义重大。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特质与内在逻辑,是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所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品格的集中表达,它包含了“崇高追求”“务实作风”“实践担当”“政治立场”四个方面的精神特质,其中“崇高追求”是灵魂、“务实作风”是主线、“实践担当”是禀赋、“政治立场”是底色。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精神特质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支撑,形成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崇高追求”通过“务实作风”和“实践担当”加以落实,并以“政治立场”作为保障;“务实作风”离不开“崇高追求”的统摄引领,也需要“实践担当”和“政治立场”来体现;“实践担当”以“崇高追求”为精神导向,更依靠“务实作风”和“政治立场”作支撑;“政治立场”是坚持“崇高追求”的内在要求,更需要“务实作风”和“实践担当”在现实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20.
黄山掠影     
钟延兵  刘瑞庚 《中华魂》2014,(7):F0003-F0003
黄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古今中外游客无不惊叹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作为摄影发烧友,我们的脑海中一直充盈着拍摄黄山美景的愿望。1996年夏,曾去过一次黄山,但持续的漫天浓雾让我们铩羽而归。去年8月,我们再次去了黄山,也许是连续高温无雨的缘故,这次终于看到了黄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