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谷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在艺术上,是以“词诡调激,色浓藻密”而著称的。这里,仅就李贺诗的艺术特色,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诗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极精美的艺术。因此,在内容确定了的前提下,如何使诗反映生活更艺术,就不能不是诗人所着意追求和苦心经营的了。要是一首诗不能用感人 相似文献
2.
郑在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不仅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唐代诗坛上如同两颗熠熠闪光的明星,一个是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要倾向的“诗仙”,一个是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特色的“诗圣”.其他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名家,有十余人;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就其创作方法的倾向性而论,绝大多数属于现实主义一派,与杜甫前后相邻;而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与李白遥相呼应的仅仅只有李贺一人. 相似文献
3.
4.
张文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是我国唐代中期杰出的青年诗人。他一生不得志,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在短促的一生中,却写作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诗篇。《新唐书》本传说他“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沧浪诗话》说:“长言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这些评价说明了 相似文献
5.
魏祖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34-37
李贺诗歌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 ,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章法跳跃 ,跌宕起伏 ;二、起结无定 ,不蹈常规 ;三、虚实错综 ,变化多姿 ;四、意脉内藏 ,连接无迹。这种结构方式为李贺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王友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97-101
李贺诗歌构思奇妙 ,意象丰富 ,用字考究 ,善用通感。作者转益多师 ,广泛地汲取屈原、汉魏六朝乐府、齐梁宫体诗、李白、韩愈等多方面的艺术营养。李贺不仅生前即赢得众多诗人的喜爱、学习与效仿 ,而且身后对宋诗、宋词与金元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明清甚至当代 ,学李贺者亦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7.
瞿明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正>诗国之诗的艺术魅为是永恒的,她的总体的美可谓仪态万方,日月常新.屈原在漫长的精神途径上苦苦求索,陶潜隐逸山林而淡于名利,李白有惊风仙袂式的飘逸,杜甫有长江呜咽式的沉郁;王维有明月清泉般的空静之美,岑参有“瀚海阑干百丈冰”般的雄奇之美……李贺以他内向的封闭式气质带来的幻想和坎坷的人生,创造出古诗国另一仪态的美:幽凄艳丽,虚幻荒诞.纵观诗论,历代论者对他的诗艺褒贬不一,我想以肯定的态度把思维的触角伸进“鬼诗”内部,从贺诗艺术特征与艺术技巧两大方面考察李贺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8.
李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作者认为贺诗奇幻瑰丽的艺术特色与魅力,皆根源于诗人在创作上大胆采用的艺术变形手法。这种艺术变形是诗人从自身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审美需要出发,根据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特征,对审美客体进行夸张、想象、虚构等扭曲方式的描写,构成对审美思维定势的超越、突破和创新。这为我们理解贺诗、研治贺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宋雪娥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李贺是唐代继李白之后又一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一经出现,就成为百花盛开的元和诗坛的一朵奇葩,且以其非凡的美和夺目的光彩引起人们注目。李贺的诗歌创作“离绝畦径,际天入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着独特惊人的想象力,浮想联翩,神思飞越。当他看到天上的流云,就会异想天开,升入天国,去遨游太空;看到田野的磷火,思想也会随之跳动.一轮皎洁的圆月,一片流动的飞絮,一根悬吊的麻绳,一朵将熄的灯花,诗人都会为之 相似文献
10.
徐惠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4)
李贺,是唐代以“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著称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伟大领袖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赞扬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值得一读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李贺的诗歌大都具有“玉峰迎旭日,银海纳长虹”似的奇丽雄扬的艺术特色,为那腐败黑暗的时代挥一面理想的彩旗,为我国诗歌的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可资借鉴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12.
陈尽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李贺是唐中叶以后一位很有才能、很有独创性的诗人。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不但指它的艺术,同时指它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的统一论者,对于李贺诗歌的评价同样应该坚持这个原则。但是,一千多年来,对于李贺诗歌的评论,却是很不一致的。特别是对于它的内容与形式、思想和艺术,也就是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辞”和“理”的看法,歧异更大。这些看法有的是错误的,有的不准确,影响都很大。这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毛主席的指示,确切地评价李贺的诗歌,有着很大的障碍。因此,本文企图从李贺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即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辞”和“理”的关系和特点,谈一谈个人的意见,借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王永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55-158
笔者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在中英诗歌史上焕发异彩的两颗流星李贺和济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李贺和济慈在经历与气质、美学观与风格及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雷学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Z2)
一个作家的艺术特色,仅就他个人孤立地看,往往不容易看清.如果把他置于一个参照系中考察,将他与前代或同代人比较,那他的特色就会更加突出,更易认识.所谓特色,本来就是在相互比较中产生的.没有比较,也就没有与人相别的特色.所以,本文试图通过与盛唐诗歌的比较来谈谈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是晚唐优秀的抒情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艺术上成就很高.他擅长七律,典丽深婉,耐人寻昧.基本风格是情深辞婉,艺术上工于比兴、象征、用典,善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神奇中见真意,他的诗构思缜密,文字华美,对偶工巧,色彩浓艳.但有的用典太多,词意过于晦涩,流露出较浓重的感伤情调. 相似文献
16.
黄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8,(3)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沃罗宁,1913年出生于柳比姆市(今雅罗斯拉夫州)的一位职员家庭。1928年后,他当过工厂学徒、车工,后就学于矿业学院、航空学院。1937——1945年在地质勘察队工作。战后在列宁格勒《接班人》报社任新闻记者,1956——1964年任《涅瓦》杂志副主编,后任主编,还任《星》杂志编委。现为俄罗斯作协和列宁格勒作协理事会理事。沃罗宁从1947年开始文学创作,当年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会见》。至今有长、中、短篇小说、电影文学剧本、散文和文学论文集等作品多部,其中主要的也是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正> 近些年来改革之风引发和加速了各方面的变化,文艺领域也出现了可喜的代谢现象。长期形成的那种不正常的艺术惯性,已不再能起支配的作用。人们身上因袭的包袱逐渐减轻,作品随之一天天增多。一部分有才能的中青年作家、艺术家,更是竭力摆脱约束,从实际出发,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观照。他们的富有个性的作品,象一缕缕带有雨后荷香的清新的风,使人觉得爽快,为之鼓舞。总之文艺界在变,变得活跃了,富有生气了。可惜的是诗歌创作至今尚未出现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局面,甚至没有显露出能够使人感受得到的振兴态势。无论是量还是质,都无法同其它文学样式特别是小说相比。在文学领域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差异?一向被誉为诗歌之邦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8.
卢晓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3):28-30
时空超越的艺术表现在李贺诗歌中非常突出。诗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界限,让他自由的心灵在古往今来不同的时间;在现实、幻想不同的空间恣意翱游。表现了他理想不能实现的悲苦和沉重、艰难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9.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6):38-44
诗家惊叹李贺诗歌虚荒幻诞的幽冥世界,同情李贺深重的怨恨悲愁,但细读李贺诗歌,又被其伟大悲悯情怀所感染。李贺深深关爱下层戍卒、农民、妇女以及少数民族,同情他们的不幸生活遭遇,悲悯他们的苦难人生,李贺把博大的仁爱情怀洒向这些弱势群体。晚唐李商隐和温庭筠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阮堂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Z1)
李贺诗歌的宗教意识阮堂明《李长吉小传》中,李商隐曾以小说家的笔触记载了李贺将死时的情形:“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特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