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人不赞成性不忠。超过90%以上的公众认为已婚的人与其配偶以外的第三者发生性关系“总是”或者“几乎总是”错误的(Smith,1994)。彼此就性的排他性(sexual exclusivity)达成一致是夫妻(或同居伴侣)关系构成的契约性条件。像所有的契约一样,交易有时候也会不成功。虽然性忠诚是主导行为,但最近的调查显示,有1.5%到3.6%之间的已婚者在调查的前一年中有另外的性伴侣(Smith,1991;Choi,Catania,&Dolcini,1994;Leigh,Temple,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妇女报》一项全国性的调查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无配偶的达35%。老年人丧偶后,随之而来的是精神上的痛苦、情感上的缺憾及生活上的无助。有人呼吁,与其“常回家看看”,不如“给爸妈找个老伴”,然而,现实中“看上去很美”的“夕阳婚”却遭遇现实的无奈,令人唏嘘。  相似文献   

3.
近七成女生觉得班上男生不像男子汉 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的两个班,做了一份“男女生印象”调查。“你觉得班上的男生像男子汉吗?”,只有24.1%的女生回答“像”,认为“不像”的女生占69%,还有6.9%的女生觉得“有点像”。在“你觉得班上的女生像女孩子吗?”这个问题中,有77.4%男生觉得“不像”,  相似文献   

4.
爱尚视点     
《现代妇女》2010,(4):7-9
“性反革命”的开始 在2008年新浪网联合多家平面媒体的调查中,有51%的男性同时有过两个以上的性伴侣。有60.8%的男性受访者表示“经历过或渴望婚外恋”。与此相对应的是,46.5%的女性受访者表示“怀疑或曾经怀疑配偶发生婚外恋”。56%的女性对于男人的外遇很困惑,不知道是应该宁为玉碎,还是委曲求全。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4,(22):48-48
随着二胎政策的逐渐落地,生育“二宝”成为众多职场人计划的一件大事。一项针对“职场人的‘二宝’计划”网上在线大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职场人想生育“二宝”。当前,制约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有63%的人认为是经济因素,39%的人认为是家庭因素,选择健康因素的人占33%,还有19%的人选择工作因素;而面对“如果生育二胎,对公司最迫切的要求”这个问题,66%的职场人想要公司福利完善,近六成人要求不加班。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1999,(4)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和南京市老年病医院开展了“南京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对当前生活的总体满意(幸福)程度”一项中选择了“很满意”,53%的老人选择“基本满意”。在回答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时,55%的老人认为自己“经常有自卑感”,55%的有“孤独感”,5%的有“抑郁感”,多达20%的老人认为自己“情绪不稳”。老人对健康和生活的观念颇为更新,如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不足2%,而赞成“身心俱健才是福”这一观念的高达58%,另有40%的老人认为“无病就是福”。对…  相似文献   

7.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的基调一出,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有经济学家预测会拉动40万亿的投资,中国8%增速能保持20年,股市的相应板块也应声而起。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截止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也即新时期的“城镇化”,要从数量增长型转向质量提高型,需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村”到“镇”、由“乡”到“城”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大部分人认为强制性劳动是不能视为志愿活动的.但因为志愿者活动涉及报酬因素.就出现了一个灰色区域。曾经有人做个一个“广州市民如何看待志愿工作”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对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认为“这是社会责任”的占被调查者的25.4%.认为“因为能倡导社会文明”的占27.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的占13.0%,“热心公益.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的占49.7%.“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的占55.1%.“想多学东西”的占20.2%.  相似文献   

9.
“同居”即非婚姻的两性关系。在《婚姻法》中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也只是解释为“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这样的法律概念中似乎未点明多少与性和非婚背景的内容。然而在历史文化的变迁中,同居却被赋予了特定的隐含意义,一度让人们讳莫如深,谈“同居”色变。但早在1999年,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新欣预测:21世纪中国单身不婚者增多,试婚有可能增多,同居数量有可能上升。  相似文献   

10.
今日调查     
北京当选最适合居住城市 零点调查公司公布的一项“2002年小城镇居民生活” 调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仍是小城镇居民认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排在全国前两位。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的天津提及率竟然不及威海等中等城市,排在第64位。 调查显示,认为北京是中国最适合居住城市,近五成的原因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选择上海近五成的原因是“经济发达,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选择天津近三成的原因是“消费低”;而选择重庆近两成  相似文献   

11.
据科学家说,人脑分泌的爱情激素是一种叫苯乙胺的玩艺儿,苯乙胺的分泌状态,决定了男女的所谓缘份。科学家还说,对苯乙胺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后天形成的爱情“期望”,中国女性大多“期望”配偶“出色”,那么  相似文献   

12.
今日调查     
80%市民看重性生活质量   根据零点调查公司近日针对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和西安六城市的2719位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更多的中国市民认为,在最近的将来将会出现“性生活质量更被看重”、“未婚同居现象增加”、“独身增加”、“离婚更自由”、“丁克家庭增加”等8种趋势。  调查显示,无性福等于不幸福。在中国一度占统治地位的性观念是“人可以只要生育而保持对性不感兴趣”,但是今天,有80%以上的市民认为性生活质量将更被看重,尤其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大都市高收入高学历者中,这一比例已超过95%。──据…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价值观渊源流长,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感受认识、价值取向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如下调查资料显示出“三资”企业青年的国家观的实际状况。一、国家观的总体描述“三资”企业青年中,爱国意识、“民族复兴”价值观占了主流,大部分青年认为“中华民族不久将来定会强盛”。我们调查发现,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方面,78.9%的人对此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可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有力.0%的人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应向西方看齐”,80.1%的人认…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的“恐惧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近十多年来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给两国都带来了如何调整心态和给对方重新定位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70%的经济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0年就可能超过日本。这意味着近100多年来“日强中弱”的态势将发生逆转.至少是出现“两强并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矛盾因谁而起?四分之三的夫妻说,当他们之中有一个情绪不佳时,就很容易吵架;44%的夫妻说,他们之间的不快,多数是由自己引起的;32%的夫妻认为,是对方脾气不好才导致战争的;只有13%的夫妻说,他们吵架是因为孩子耍脾气引起的。金钱与财务在金钱与财产共享的问题上,有些夫妻遇到了麻烦。十分之三的夫妻不知道配偶有多少钱。妻子通常是家庭中的财务主管。五分之三的妻子负责记账;56%的妻子当出纳;38%的妻子全权负责家庭一切财政事务。不忠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丈夫或妻子,曾经对自己的配偶有不忠行为。让人吃惊的是,…  相似文献   

16.
侯澧君 《社会学》2006,(3):29-35
随着上海的门户开放,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在上海安家落户。在这些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城市里的“外来新娘”,即从外省市流人上海,嫁给具有上海常住户口男性的妇女。根据本市1997年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外来人口中,有4.2%配偶为上海人,由于外来男性有上海户口配偶的比例比女性要低得多,两者之间的比例大致为1:5,说明和上海人结婚的绝大部分是外来妹。这部分外来妹就是本文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从“大哥大”到“笔记本先生”手机最初进入中国时,是叫做“大哥大”的。第一批用户是中国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大款。这个小小的通讯工具,在90年代初几乎是财富、能力和成功的象征,“手机腰里挎”简直就是腰缠万贯的标志。于是手机在当时具有两种作用:一种用来打给对方听,另一种是打给别人看。那时的机主们流行专门找人多的地方,把声音抬高到世界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那种高度,得意洋洋地说:“喂,今晚我有个应酬,不回家吃饭啦……”  相似文献   

18.
烟熏妆,打唇钉,头发五颜六色,撅着嘴,非男非女,这似乎成了人们心目中90后最爱的“非主流”打扮。但近日,记者却在广州某大型学生网站上看到中学生抵制非主流的帖子,一下引来近200张回帖,91%的学生支持抵制,还称“非主流败坏了我们90后!”  相似文献   

19.
反腐不公平事实上是一种新的腐败。反腐须讲公平,“苍蝇”要打,“老虎”也要打,没背景的“老虎”要打,有背景的“老虎”也要打,更要紧的是摧毁腐败“老虎”的层层关系网。  相似文献   

20.
盛勇 《公关世界》2009,(2):15-21
以人为本的情怀,具有世界级的打动力。 她接待外国记者与他们共同进餐时,反讽幽默地说:“你们认为中国食品被污染了,现在你们敢吃吗?”外国记者大快朵颐的同时说:“敢吃!敢吃!太好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