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孙宏开先生是一位令人仰慕的学者,作为一名汉族学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转战于中国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过30多种汉藏语系语言,新发现了15种少数民族语言。他全心全意为少数民族服务,潜心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在汉藏语系语言的调查研究,尤其是描写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方面,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作为一名中国学者,他长年活跃在国际汉藏语研究的舞台上,为推动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的荣誉。  相似文献   

2.
语言政策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对于语言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语言学者的重大使命。通过对中国语言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中国语言政策研究30年的学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从语言规划到语言政策的转变,其背后是语言政策研究经历了语言学到社会语言学、再到语言的公共政策学的多学科交叉与发展,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家统一官方语言的基础上使少数民族的语言得以保存并在其社会中充当文化传承载体的角色,并在外语与官方语言之间实现多种语言的平衡发展是将来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作记忆被认为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近年来已成为学习困难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回顾过去五年来(2005~2009)国外外语类期刊上关于工作记忆与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输出之间关系的研究作品,总结了各位学者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中国语言学研究过于依靠权威的文献(如《说文解字》、《切韵》),忽视汉语的非文献资料(如当代方言以及语言的文化、社会及心理层面).文章试图把韩国的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从文献研究扩大到非文献研究,并尝试证明今天的方言和对语言的文化层面的分析是如何同古代汉语和韩汉音的比较研究紧密相联的,希望借此来培养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优秀青年学者.  相似文献   

6.
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亲属关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特殊方法 ,欧洲语言学家采用该方法研究印欧系语言取得了巨大成果。我国学者多数仍在作描写研究 ,从事比较研究的为数甚少 ,我们应该努力去开发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这块领地  相似文献   

7.
CoLang是在美国定期举行的,集语言记录和立档理论、实践、技术为一体的现代语言研究技能培训班。CoLang2014年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记录濒危语言资源。其教学理念是"动手学习、学以致用"。它对我国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濒危语言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濒危语言记录、研究、立档及振兴应成为高校、研究机构、少数民族社区、政府基金会、语言学者和语文工作者共同协同下工作;应积极开展我国濒危语言立档技术培训工作,以及国家语言文化资源的安全保护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应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非合作和非洲地区研究学科的发展对非洲人文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而本土语言研究是非洲人文研究的重要基础。班图语言(Bantu languages)的使用人口超过非洲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国际语言学界有着超过百年的研究历程。笔者通过自身在欧洲进行班图语言研究的经历和观察,梳理班图语言在欧洲的研究历程和现状。论文首先介绍班图语言的分类和使用情况,及其基本语法结构和热点研究问题,指出班图语言的语法特征包括类名词系统、以动词为核心的黏着形态和句法层面丰富的一致关系;随后梳理了从前殖民时期欧洲对班图语言从宗教文献翻译需求到建立研究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布利克(Bleek)、迈因霍夫(Meinhof)、缪森(Meeussen)和古特里(Guthrie)等代表性学者在不同时代作出的贡献。论文还介绍了当代欧洲主要的班图语言研究机构,如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的近期研究项目和成果,最后对非洲语言学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和与非洲本土学者的合作研究模式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评述了以R.H.Robins、Esa Itkonen和Goran Malmqvist三家为代表的中国语言学史著述。西方语言学史家基于自身的语言观,其关于中国语言学史的论述往往有独特的发现。这三家对中国语言学研究学术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西方学者认识这一研究传统的历程。梳理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语言史、学术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语言经济学研究者指出,语言虽然是无形物,但它有价值和价格,可以像有形物一样进行交易。语言的价值分为理智性价值和情感性价值,二者成反比例关系。语言市场价值主要由语言的理智性价值决定。语言的价值不仅与就业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还影响收入水平。日本学者的研究,对中国的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和语言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名词性概念词汇表征是指语言在词汇层面赋予名词性概念以俗名的语言现象。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的名词性概念在词汇表征方面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各种差异。不同语言名词性概念词汇表征的差异虽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对象,但深入、系统的研究尚显缺乏。文章旨在认知语言学识解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英名词性概念词汇表征差异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传媒与政治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由于文化的相近性和特殊的区位优势,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学者群体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时间上也基本没有间断。国外的学者则多站在西方立场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在比较研究领域成果较多。我国内地的学者更多的是立足中国政治的实际状况来探讨两者的关系,更强调研究的策略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李渔作品在国内外英译及传播概况的基础上,采用王宏提出的开展翻译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从作品素材因素、译者选材因素、读者认知因素、社会伦理因素四个方面,分析李渔作品在国外备受译者译介而在国内英译仍为数较少的原因,最后呼吁国内更多学者、译者加入到研究、译介李渔作品的队伍中来,扩大我国典籍英译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论文语篇的研究集中于分析单一语类,如论文的引言、方法、摘要等,缺乏语类间的相关性研究。文章在Samraj(2005)对语类集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经济类英汉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引言这一语类集的结构特征和交际目的,探析了英汉两种语言论文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经济类学术论文的摘要和引言在语类结构和交际目的上相互关联,这种相关性在英文中更为紧密;2)这两种语类的结构特征在中英文中存在跨文化差异。从语类理论的视角开展对语类集和英汉论文语篇的对比研究这对增进我国学者的本土文化认同意识和积极的国际参与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序跋之体,中外有之。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通过对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序跋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就其所掌握的100多篇序跋,分别从序跋所阐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实践的角度,就王通讯先生有关中国人才研究历史、人才规律、人才开发、人才方法论、人才实践的人才思想,以及他从开创人才学事业那一天起,为促使人才学分支学科发育、推动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扶植青年人才研究者成长的所做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在评述王通讯自身长期致力于人才学系统思想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就王通讯的科学治学精神、谦谨的学人品性、著文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提携后进、培育人才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探秘,精致地揭示了中国人才学研究的高端学者和在学术上公认的优秀领军人物[1]的学术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16.
组织支持感是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和角色行为的重要变量。根据互惠原则,组织支持感高的员工通常会表现出更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做出对组织发展有利的各种行为。反之,则会降低其工作努力程度,对组织发展漠不关心。因此,组织支持感对企业员工创造工作业绩,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在组织支持感的内涵、理论基础、结构维度及测量等方面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未来研究仍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统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一体化基础上的"由中向外"的单向型宣传模式,这个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现实需要。在对经典传播观念理论与传播模式梳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主导与地方主体"相结合的"地中华外"的边疆问题对外传播路径,并且提炼了一个边疆问题对外传播的传播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分行X-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采用DEA三阶段方法对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分行2003-2007年期间的X-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剔除外部环境因素的X-效率与未经调整的X-效率差异明显,因而得出结论:发展年限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武汉分行X效率的对策:合理安排投入、有效扩张规模;积极营销和创新,提升单位人员的产能;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有效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9.
《道德经》从18世纪开始日渐广泛地影响国际社会,其译本在国外的文本旅行,逐步融人世界文化观念、日常生活和国际交往中,在相当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道德经》的翻译史来看,从传教士翻译为主到中国知识界的广泛参与,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沉浮历程;从翻译策略的适应性追求来看,归化策略是《道德经》深化到西方思想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翻译传播的社会效应来看,外国学者、普通民众以及中国人日益增强的《道德经》思想认同,彰显了该经之翻译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对开封犹太社团史研究开始较早 ,也有系统 ,并对有关史料进行过归纳 ,先后出版过这方面的文献目录。到目前为止尚无中国学者对已有的涉及开封犹太社团的史料 ,特别是第一手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 ,致使不少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学者 ,或因对此课题的研究现状不甚了了 ,或因对有关文献情况不明而感到无从下手。开封犹太社团史的主要研究文献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有关的遗留文献 ,如石碑及碑文、经书、牒谱、楹联、匾额、信件 ;二是其他中文史料 ,如正史之记载、地方志、个人著作 ;三是有关来访者的记录 ;四是《圣经》、《塔木德》目录及草图 ;五是中外学者的研究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